三個女大學不幸遇難後,關於車禍的輿論走偏了,進入一個不太有用的方向。
智駕不管怎麼討論,意義都不大。
智駕說穿了,只有四個問題。
一、使用者脫手。
這是使用者濫用,使用者濫用一直會有,但這不是廠商責任,也很難杜絕。人有惰性,疲倦了,或者用過半年沒出事,自然就會放鬆。

二、宣傳過當。
應該找不到一張官方海報,或者釋出會ppt是過度營銷的。普通人不懂,競爭對手還盯著的。法務也不是白乾的,不會允許這樣的虛假宣傳。
粉絲、使用者的行為,廠家不負責。老闆高管的個人言論,雖然有一定責任,但那可以說個人身份,畢竟還有使用者手冊明確要求使用者自己駕駛兜底。相比之下,餘承東還有自己脫手開車的影片,但雷軍一直很嚴謹。
所以,這也不是廠商責任。
三、智駕硬體是低配版,效能不足。
本次事件中,雷軍也說了,出事的車輛配備的不是最高版本的智駕,只有這個效能。
這有問題嗎?沒有。
既沒有法律問題,也沒有倫理問題。
有人認為,安全配備應該全系標配,不應該分高低。這個觀點是錯的。即便涉及安全,高配從來不是廠家的義務,也不會因此產生責任。
簡單地說,消費者自己捨不得1萬塊,自己都捨棄了安全,廠家在倫理上,當然也沒有義務出這1萬塊,免費提供。
真實的市場也是這樣。A品牌的車,更大,更重,更安全,也更貴;B品牌的車,更小、更輕、更不安全,但更便宜。消費者選擇了便宜的車,出事了,因為安全性不足,發生了人身損害,廠家也沒有責任。
你見過10萬的車出了車禍,因為不夠厚、不夠重,安全裝置不多,廠家賠錢的例子嗎?
四、智駕裝置故障,沒發揮作用
就像deepseek有幻覺,基於人工智慧的特性,智駕是一個黑箱,沒有任何廠家會提供擔保。哪怕今後的L4\L5,哪怕是人類司機,也不會承諾承擔所有車禍的後果。
保障這個的辦法叫:保險。
所以,如果要討論智駕,說破天,不管是使用者過於依賴智駕,虛假宣傳,還是低配版的智駕沒有阻止車禍,還是高配版的演算法問題等等,都不是產品缺陷,廠家也沒責任。所以,廠商、乃至整個產業,都不懼討論智駕,甚至樂見討論智駕。
不管輿論怎麼批判智駕,智駕總要發展,這是不可阻擋的,而且,必然帶風險發展。這是其屬性決定的。唯有在有風險的情況下,安全的用,小心地用。真實生活總有風險,這是常態,也是合理的。就像不開轎車,騎電瓶車。
但是,但是,但是,車門打不開,緊急把手設定不合理,是短期可以改變的。

理論上,這是可以在法律上,論證出產品存在設計缺陷的,而這是需要賠償的,更嚴重的是,這是需要召回的。
而且,不止一家。
這是大事件。算算多少車。
但真的如此,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好事。畢竟,新能源車發展,是為人民的幸福生活服務的。只有這樣,才能可持續的發展,走向世界。


熱文回顧
從兩會聲音看騎手社保,市場問題不能道德化
已開快捷轉載,歡迎轉載
已開過白名單的公眾號,轉載請遵循轉載規則
歡迎關注更多深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