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Jungho Lee
最近不少人問:水電怎麼了,為啥跌這麼狠呢。
挺焦慮~

確實跌了挺多。
它今天距離7月最高價大約跌了-11%,不考慮10月8號那個極端高值。
它又是我的第一重倉股。
所以最近我賬戶失血也挺嚴重的,盈利已經少了一大截了。
可以說是血崩啦


恰好今天它公佈了前三季度利潤,增長了30%。
今年豐水,長江水挺多。
水一多,它發電量就大,發電量大,賣電就多,利潤增長就好。
挺簡單的公司。
一
但業績好,它股價卻不好。
因為風水輪流轉了。
現在大夥都按“牛市來了”在炒股,誰願意買這種業績一眼望到頭的公司呢?
大家都去追漲各種題材股,科技股了。
從去年到現在,我已經提過N遍風險了——
當行情走好,水電等收息股就可能震盪回撥,尤其是它之前已經漲了那麼多。
還記得7月初時我說過,它接下來跌20%我也不意外。
所以如果有的人買了、浮虧了,我內心也沒啥壓力。
具體來說,最近A股屬於橫盤階段。
各種題材就更加被熱炒了。
性感故事是第1位的。
所以大家看到各種題材在輪動,一會什麼低空呀,一會併購重組呀,一會北交所呀,一會華為概念呀。
參與的人賺得很嗨,一連很多個漲停。
這種情況下——
公司有沒有業績沒關係,重要的是要有可炒作的點,遊資們一起抱團。
聊業績,先手就輸了。
不止水電股,挺多大白馬最近都橫盤甚至下跌了,哪怕業績不錯。
倒是題材股們每天炒得熱火朝天的,一波接一波。
讓人眼熱。
但我不會參與這種遊戲。
我們從股市能賺兩種錢,慢錢和快錢。
一種是,我們買股票就是買一家公司。
如果它賺錢它分紅它回購,我們也能分到真金白銀。
但這種錢賺得太慢了。
資金會花挺長時間來達成共識,公司也需要時間來積累利潤。
時不時還被豬隊友背刺。
一種是,我們從別人兜裡掏錢。
股票短線來看就是個龐氏遊戲。
有的人賺到錢,是因為更多人輸了錢。
有人暴富,對應著會有更多的散戶一起湊份子給了他。
90%的人會覺得這種賺錢方式更快、更爽。
但,客觀結果是:
虧錢的是絕大多數人。
當然哪怕大家都知道,依然會有大量的人前赴後繼。
好比“吸菸有害身體健康”,“高油重口食物讓人發胖”,但也擋不住人要吸菸,要過癮~
只有真正虧過很多次錢的人,才能深刻痛悟吧~~



二
所以大家就明白,水電為啥不行了。
因為它賺錢慢、沒故事可講,現在又不是避險的時候。
裡面的錢就轉頭去炒別的題材了。
我就僅僅以水電舉個例哈。
並非薦股。
很多收息股、白馬股…都會有類似現象。
別人掙錢自己卻在跌,是讓人很鬱悶的事。
哪怕心理建設很多次,也會實實在在地鬱悶。
那麼,為什麼我沒賣呢?
因為以收息視角看它的下跌,心態還算平靜。我名下有個水電站的股份,每年收筆分紅,這不挺好麼。
而且我浮盈較多,甚至有點期待它下跌。
隨著股價的下跌,它股息率已經又回到了3%左右。
如果今年利潤上漲,分紅比例不變,那股息還能漲漲。
如果它再跌一跌,那…
但我知道,肯定會有人說:
1)分紅有啥用?分個3%,股價跌10%,有啥用?
2)它漲都漲不動,別的股票動不動20cm、30cm,你還吹它,不是把大夥往火坑裡領麼?
我先幫大家把槓我的點,羅列幾條

…
其實。
我不是光收息的,也會趁跌得狠時,多買買業績優秀的成長股;
或者有時心思動一動,操作操作各種ETF。
但底層思維是:
我想賺真金白銀,少一點也行。
我以前覺得聰明才智挺重要,後來覺得性格更能決定你賺多少錢。
各種投資結果,性格是最大的因。
我性格保守,所以少賺點也行~
關鍵是別吃大虧。
現在有一類問題會很高頻:
水電跌了這麼多,是不是買入機會了? XX股票有沒有機會? 科技股漲這麼嗨,我要不要也買點?
千萬人眼中千萬個哈姆萊特。
重要的是看你自己,你是怎樣的人,怎樣的性格。
你是否看懂了它,能否忍耐它的平淡,下跌。
啥叫看懂了? 舉兩個小例子。比如水電,它的業績已經不可能爆發增長了,它的業績會掛鉤水量。 它微弱的增長性,可能來自於:電價的上漲;水壩機器折舊之後,利潤進一步的提升;貸款降息使它財務費用減少..等等。 比如茅臺,它的直銷比例提升後,後面業績增長有壓力;終端價格不給力,意味著系列酒可能會滯銷。但它的存貨如果賣不出去,隨著年份的增長有很大的價值…等等。
別人的觀點不那麼重要,程式碼也不重要。
同樣的程式碼,有人會從上面賺錢,有人會從上面虧錢。
你自己最重要。
PS.
這算不算是寫了個雞湯

今天這內容寫得特別特別不合時宜。
在熊市中寫這種內容更合適,大家會更能體會長期利潤和長期收息。
現在寫這種,就,挺耽誤人賺錢的~~



所以大家看看就行,不用太認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