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請原諒我,非要拉著你聊一個話題:量化交易。
如果你平時喜歡炒股、研究投資,我想,你可能多少聽說過量化交易。
網上一提到量化交易,討論得那叫一個熱鬧。
有人破口大罵,覺得量化機構的做法非常不道德,赤裸裸割韭菜。有人讚賞有加,覺得跟情緒化的個人相比,基於機器演算法和專業調研的量化交易,能大大提高效率,長期看反而讓市場更穩定。
即便你沒有炒股,我想,量化也很值得關注。因為它的發展,和每個人的錢袋子都有關。
我自知不是專業人士。但,爭議這麼大的量化交易,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說跟我們的錢袋子都相關?能不能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給我講明白?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專程替你去量化交易發展很成熟的地方看了看。
春節前,我帶著一眾企業家、管理者、創業者去了美國遊學、參訪。我們去了好幾個城市,其中就有量化交易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紐約。
我們在紐約看到的美國金融,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那就是:“自由”。
今天,我想把所有收穫,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你。相信當你看完這篇文章,透過看到美國已經驗證的那套邏輯,能更能理解現在正在發生的許多事情。
那麼,就從美國的金融自由開始說起吧。


什麼是金融自由?我們先來看看這三個詞:做空。量化。虛擬貨幣。
是不是都覺得挺陌生的?陌生,就對了。
這仨在中國,不是被罵作“砸盤元兇”、“割韭菜”,就是直接被封禁。
但是它們在美國,卻是再正常不過的金融交易行為。
啊?在美國做金融,政府不管嗎?管。和中國一樣,政府會管。
只不過,他們管得松一點。
管得松還是緊,區別是什麼?給你舉個開小店的極端例子,你就懂了。
所謂的強監管,就像是你開了一家小店,政府說這條街每家店營業時間只能是9:00到15:00。商品單價不能超過1000元不能低於10元,漲價幅度每天不能超過10%。然後,每家店的員工工作時間不能超過40小時。
你不喜歡這個安排?不喜歡就憋著。你只能跟著改。可是,這樣賺錢,實在束縛。
比如說,你想做早餐,只能等10點後。可是除了少數睡懶覺的客人,你就做不成早餐生意了。
又比如,你想賣二手奢侈品?也不行。賣2元的包子?也不行。價格不滿足監管條件。
又或者,你週末想做生意,你就必須多僱些員工,不然員工工作超時了,監管就要敲你家大門了。
的確。強監管的環境下,或許一條街的小店經營起來,能保護好員工的權益,也挺公平的。但每家店都差不多,能自由發揮的空間確實太小了。
這會導致什麼呢?店主人們都會想,反正怎樣都差不多,工作就這麼吊兒郎當地做著。效率?效率是懶得提升一點點的。
你可能會說,哪個政府管這麼寬啊?開一家店,做到這種地步,聽起來確實太誇張了。
但是在金融行業,監管的顆粒度,就會有這麼細。
那什麼是去監管化?就像是過了一段時間,政府換人了,突然兩手一甩:你們這條街,自由了。
這意味著,你想做早餐,你就可以6點開門。你想做夜宵,你就可以2點再關門。你想白天只工作4小時,3點下班接小孩?隨便。你開心就好。
當你的想法可以沒有阻礙地落實,會導致什麼呢?你可能就會積極主動地跑去市場上做測試、拿反饋了。
走出小店,你深吸一口氣:哇,是自由的味道。
這在金融市場,也是一樣。去監管化,會讓交易更自由。自由,就會有創新。
不過,美國對金融的監管,也不是一直自由。而是在一定底線上,松久了緊一下,嚴久了鬆一下。
特朗普就是“鬆一下”的代表人物。特朗普上臺後,在他的推動下,美國金融界的“去監管化”就又被啟動了。
於是,股市做空、量化交易、虛擬貨幣,這三個美國金融自由的典型代表,又開始熱熱鬧鬧上牌桌了。
別急。別急。我們接下來挨個說。
就從做空開始。


惡性做空
一般來說,股票交易是先買後賣。
比如你花1000元買了100支股票。它漲到1500元,你就賣掉,那麼中間500元的差價就是你賺的。當然,它也可能跌,要是跌到500元你賣掉了,那麼差價500元就是你虧的。
那麼做空呢?賺的也是差價。但過程反過來,先賣後買。
舉個例子你就懂了。
現在,你和小劉同學在玩股票遊戲。小劉同學喜歡喝咖啡,看好一家做咖啡的公司。
但你不看好。因為它最近被曝光衛生不達標。新聞也說,今年咖啡豆種植地大面積乾旱。於是你心想:這咖啡賣不動、供應也跟不上,股票得跌。於是,你決定“做空”這家公司的股票。
怎麼做空呢?你得先找到一個願意借你股票的人,比如券商,借了100股,你就有100股在手上了。現在,每股價格10元,你立馬把100股賣了,就能拿到1000元。然後,你就等著股票跌價。
過了一段時間,股票果然跌了。從10元跌到5元一股。你認為這股價已經足夠低了,於是趕緊花500元買來100股,然後把這100股還給了券商。
這麼一趟折騰下來,你賺了中間的差價,500元。

美國的股市是允許做空的,也是一個十分常見的市場交易策略。
然而,如果你敢在中國的股市做空,你的行為會有一個稱呼:惡性做空。
“可惡,這借來賣了再買回來,怎麼聽著這麼像‘倒賣’呢?”你要是大量做空,股價就跌。太壞了,對吧?
但其實,做空是個很合理的行為。
市場裡,並不是所有公司都在兢兢業業運轉的。有的公司,就是在渾水摸魚。而這種公司一旦多了後,整個股市就總有一天會崩盤。到時候,所有人都會虧得血本無歸。
這麼說,你可能還是覺得有點抽象。這是因為,還有個關鍵要素沒說。這個關鍵要素,就是:價格發現機制。
做空就說明,有人認為這家公司不值這個錢,不應該標這個價格。當然,如果後來股票漲了,做空的人也是會虧錢的。
所以,做空的本質,其實是一種價格發現機制。


價格發現機制
只有明白了價格發現機制,你才會明白,為什麼做空其實是一個很合理的策略。那,價格發現機制有是什麼?
“一樣商品,到底值多少錢?”這個問題最開始,誰也不知道答案。所以,商品的價格,其實是需要被“發現”的。
這對於一家公司的股價來說,也是一樣。
那怎麼辦呢?只能讓多頭和空頭,互相博弈。換句話說,那就交給市場來決定。
有人覺得它能漲,就做多。有人覺得它會跌,就做空。
空頭,其實風險非常高。因為股票上漲多少,長期來看是幾乎沒有限制的,那麼,做空的人虧損也是沒有限制的。
所以做空的人,往往會透過借入股票之後,立即馬上就賣出。不斷賣出、賣出、賣出。賣的人多了,股價就會下跌。
如此一來,上市公司就沒有別的辦法來“操縱”股票價格上漲。它唯一的辦法,就變成了:把公司踏踏實實做好,讓大家對它有信心。
有信心,就會看好它,就不會做空它。
畢竟,做空失敗的代價,太大了。所以做空的人和機構,往往逮著“真的不太行”的公司使勁懟。
我雖然不炒股。但是從邏輯上來看,在公司本身都沒有做好的情況下,就讓股票上升的話,是什麼行為?那不就是為了賺散戶的錢嘛。
所以,做空是一種價格發行機制。長久來說,它是讓股市變得健康的一種東西。所以做空又被稱為“金融的清道夫”。
理解了做空,你才能理解我們今天的主角,量化基金。因為量化基金就必須要有“能做空”的這個選項,才能做到。為什麼呢?
為了,對沖。


對沖基金
所謂對沖,就是同時做兩件事,讓一件事抵消掉另一件事的風險。
為了說明什麼是對沖基金,我們不如拿茅臺和白酒市場,來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吧。
茅臺,你肯定聽說過,它是白酒市場的一個上市公司。
市面上有不少白酒主題或者白酒指數基金,為了分散風險,買了一攬子白酒公司的股票。它們的漲跌,則代表著白酒市場的股價水平。
提問。你覺得茅臺和白酒市場,未來會不會漲?哪一個會漲得多些呢?
股票有漲跌幅,基金也有漲跌幅。所以,我們就可以來看看,到底誰的幅度大。
這時候,如果你認為茅臺表現會比整個市場要好,那麼你就可以這麼操作:買茅臺的漲,然後買白酒的跌。
如果茅臺真的漲了、白酒也跌了,你就掙錢了。
可是你可能會問了,白酒漲的話,不就虧錢了嗎?沒關係,你再去看看茅臺。
如果發現茅臺漲得比白酒漲的要多多了,那麼,你的對沖基金就依然掙錢。
那如果茅臺也跌呢?也沒關係。你再去看看,茅臺跌的,是不是比白酒跌得少。如果是,那麼依然賺錢。
所以,只有茅臺跌得比白酒跌得還多,或者白酒漲得比茅臺還多,你才有可能虧損。然而,茅臺作為白酒行業裡的龍頭企業,這樣的情況出現的機率,或許沒有那麼大。
這就叫做,對沖基金。顧名思義,可以透過對沖的策略,對沖掉一些風險。
而這幾種情況之所以能出現,是因為其中有一步,是你“買白酒的跌”。這就意味著,你必須要做這個動作:做空。
只有做空在裡面,才有可能做真正的對沖基金。
而量化基金,就是一種特殊的對沖基金。


量化基金
終於說到本人了。那麼,到底什麼是量化交易?
簡單來說,量化交易就是用數學和計算機技術來做投資策略,分析大量資料和市場資訊,預測股票漲跌,然後讓機器自動化執行交易。
要知道,在基本算術運算中,機器的速度比人類快約10萬倍。更別說,在複雜運算和資訊處理方面,機器的速度比人類能快數百萬倍。
可不就跟作弊一樣麼。人和機器,怎麼比。
不過,算這麼快,到底算的是什麼呢?給你舉個具體的量化基金的例子。
DeepSeek的創始人梁文鋒,他有一位特別崇拜的人,“量化之王”吉姆·西蒙斯。西蒙斯做了一家非常著名的公司,叫文藝復興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專門做量化交易。
他的一支量化基金,叫大獎章基金(Medallion Fund)。現在,這個基金已經買不進去了,但是它的收益率比同期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彼得·林奇的麥哲倫基金以及沃倫·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都還要高。
這麼說可能還沒什麼概念,拿數字做一下對比吧。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過去幾十年裡,長期收益做到年化20%。這已經非常驚人了。而大獎章基金自1988年成立以來,費後年化收益率高達39%,是巴菲特的幾乎兩倍。

(大獎章基金大幅跑贏標普500,圖片來自:OfDollarsAndData.com)
而且,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大獎章基金逆勢上漲,從此標普500也只能看它的後車燈。
和基金管理公司一般僱傭大量金融專業人才不同,西蒙斯的公司,僱傭的都是天體物理學家、程式碼破譯者和數學家等等人才。
他們做的事,也不是傳統華爾街交易員那樣,守在電腦前看股票漲跌,而是透過分析海量資料,比如太陽黑子、海外天氣等,從而挖掘投資資訊差,然後透過高頻交易,來賺差價。
很遺憾,大獎章的策略,是不會公開的。但是,大概的邏輯,在西蒙斯的書《征服市場的人》裡,有所提及。
一句話來總結的話,就是“從海量資料中,尋找市場中的低效和價格異常”。
什麼意思呢?
低效,就是不夠快。而價格異常,或許可以用一個金融交易裡的高頻現象來解釋:價格波動。


價格波動
金融市場裡,交易是在不斷進行的。
前一秒,張三5元賣給李四,下一秒王五3元賣給張三,同時李四4元又賣給王五。股價,就會跟著這些買賣,不斷變化。
價格變化,就會形成高高低低的波動。有波動,就意味著有差價。
不僅是股市,還有期貨期權市場,都是如此。只要有價格,有交易,就會有波動,那麼就會有差價。
那麼,有的量化基金會專門做這麼件事:每天看人民幣兌美元的價格,然後看美元兌日元的價格,以及日元再買回人民幣的價格。
這些匯率一直都在波動。那麼,從人民幣到美元,再到日元,再到人民幣……但凡這樣換一遍,能多一分錢,那麼,就有量化交易的空間。
一分錢差價出現,那還得了。啪,趕緊把錢買進去。啪,再賣出來。
一分錢看著少,但是如果是100萬次交易呢?那就是1萬塊。迅速嘩啦啦交易完,價格又開始被拉平。
為了搶跑抓住波動的市場縫隙,量化交易機構甚至會考慮,直接把交易伺服器放在納斯達克交易所的機房裡,就是為了減少交易延遲。這種做法還有一個專門的詞,叫“共置”(Co-location)。
所以,量化交易其實是在填補市場的縫隙,熨平市場的波動。
而這麼做能成的原因就在於,交易規模足夠大。


交易規模
量化交易的策略五花八門,而且往往不會公開。
但是策略能成型,除了市場得有波動,還需要交易規模足夠大。
什麼是交易規模?大量買。
一分錢,100萬次交易,就是1萬塊。1000萬次交易,是10萬塊。
這就是規模的力量。量大,就會有指標意義。
可能有點抽象。我給你舉幾個例子。
美國有的量化交易,是怎麼做策略的呢?為了把量做上去,有的,甚至會動用衛星系統。
比如,會用衛星影像來大量統計沃爾瑪門前停了多少輛車,來判斷季度銷售額的好壞,從而預判消費情況和沃爾瑪財報業績。
沃爾瑪門前停的車多,就說明美國的消費業在復甦。發現沃爾瑪門前停的車少了,就是美國的消費在下降。
又比如,去網際網路上爬資料,分析情緒偏向,從而佈局消費的交易方向。
而這些事情,之所以能成為交易參考的指標,就是因為,量足夠大,規模足夠大。
然後分析這些海量資料,用上演算法和AI,不斷最佳化。
更快,更快,更快。抓住市場的小小縫隙,飛速填上。
這就是,量化交易。
前段時間,因為DeepSeek爆火,背後公司“幻方量化”被推到了聚光燈下。DeepSeek的成立和發展,離不開幻方量化的資金支援,也離不開它的技術支援。
而早在2017年,幻方量化就已經全面採用AI模型進行量化交易了。
所以,從量化交易延伸出來的AI創新,其實一點都不是跨界,反而是相互成就。
好的。做空。量化。到此,三個代表自由金融的方式,說完了兩個。
接下來聊聊第三個,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
特朗普剛上臺,我們就被“特朗普幣”刷屏了。他不光自己發幣,他的妻子梅拉尼婭也發幣。
他還明確提出,要把美國打造成“全球加密貨幣之都”。
“真會撈錢”、“真好笑”、“怎麼有臉的”……這些,是看客的評論。
我常說,一個現象背後,往往是一種解決方案。特朗普對加密貨幣的公開支援,其實是在傳遞一種訊號,就是鼓勵虛擬貨幣在美國發展。他要傳遞的意思是:
我個人發行虛擬貨幣,我們全家都發行個人虛擬貨幣。因為我支援虛擬貨幣,支援企業的虛擬貨幣化,也支援個人的虛擬貨幣化。
前段時間(3月8日),白宮還舉行了第一次加密貨幣峰會。你看,動作很快。加密貨幣,都有峰會了。
總量有限。容易分割。不會損壞。比特幣擁有黃金作為貨幣等價物,所擁有的最重要的三個特質。
那麼,它就是一種資產。
所以虛擬貨幣在美國也是可行的,但是,受證監會SEC的監管。
SEC成立了新的加密貨幣工作組,為數字資產提供明確的監管規則。它有一套非常複雜的監管法案。
不僅如此,特朗普還簽署了行政命令,禁止美國開發和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甚至還專門成立了總統工作組管理虛擬資產,積極評估建立國家數字資產儲備的可能性。
對加密貨幣不太瞭解的朋友,可以看我之前寫的這篇文章:《大家好,我就是區塊鏈本人。今天,我要給你們介紹我的家族》
好了。做空。量化。加密貨幣。到此,說完了。
它們三個,就是美國金融市場是活力市場的體現。
活力市場,為什麼很重要?因為只有充分活躍,錢才會高速流動,流到需要錢的地方。


活力市場
我們從去年9月份到現在,去了美國三個地方,一個矽谷,一個波士頓,一個紐約。
矽谷是美國的創新基地,波士頓是教育基地,而紐約是它的金融基地。
美國的金融,把這三個地方,都連起來了。
金融,支援了教育,支援了創新。這樣一來,才不斷有人才生長,不斷再反哺創新。
如果不是這些人才,如果不是這些錢,就不可能有這個創新。
所以,錢一定要流動起來,你要允許它高速流動起來。錢是聰明的,但是它需要人來助力,讓這個錢流到讓錢增值的地方。
什麼是讓錢增值的地方呢?就是效率高的地方。
所以,創新,除了錢,還來自提效。
提效,得靠競爭。
但是現在,我們把競爭汙名化了。


競爭,才是好事
競爭的文化,可能是美國往前發展的最底層的驅動力。他們鼓勵人跟人之間的競爭關係,提倡人們良性競爭。
它是一種效率的發現機制。發現機制是什麼?就是有一種東西,它就藏在那,你要把它找出來。
價格的發現機制是空頭多頭的博弈,而競爭關係則是效率的發現機制。
只有一直抱有好奇心、爭第一、追求更好的心,才能真的把效率提上去。因為這樣做,會倒逼人創新,從而把效率提上去。
才能贏。
而這幾年,我們似乎把競爭,用“卷”汙名化了。
沒有價值的事情使勁做,才叫“卷”。但是任何有價值的,做得更好的事情,是“競爭”,是值得被鼓勵的。
所以你會看到,錢推動人,人推動創新,創新促進效率。
效率最高的地方,經濟就會發展。但人不同,人是應該流向更寬鬆的環境,才能把創新力爆發出來。
這兩個東西碰撞,這場仗就才能打。得競爭,經濟才能好。
我們現在老說,要說把一個地方發展成中國的矽谷,就需要中國的波士頓和中國的紐約。波士頓提供人才,紐約提供錢。
所以你看到梁文鋒做的事情,就是有錢、有人,DeepSeek才會誕生。
有人有錢,這個地方才會真正變成中國的創新基地。
期待那天早日到來。
或許已經來了。
祝福。
P.S.
這個世界,變化得越來越快了。
人工智慧,全球格局,消費市場,產品趨勢,新興行業,營銷手段……每天都在改變。
看著這些變化,你可能會感到焦慮、迷茫。但看懂這些變化,你也許就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所以,我每年都會讀大量的書,見大量的人,去參訪,去調研,去思考,並且在每年10月份,在年度演講上與你彙報和分享。但是,這依然有個挑戰。那就是,年度演講,一年只有一次。很多變化,其實等不到那個時候再講。
所以,我和我的團隊,正式宣佈:隆重推出,進化的力量·劉潤年中大課!
6月7日,請允許我用兩個半天的時間,與你分享:上半年怎麼樣?下半年怎麼辦?
前半天,我們會重點關注“全球格局”和“科技浪潮”。因為,這兩個最大的變化的“發源地”,常常影響著千行百業的命運。後半天,我們會重點關注“消費市場的新機會”和“企業核心能力的建設”。因為,這兩個企業最重要的變數,直接關係著你的增長。
不做現場直播。也不做事後回放。就讓我與你,獨家分享。
好了。我的朋友。
點選下方購票連結,就可以瞭解到更加詳細的票務資訊。現在搶先購買,或是組團前來,還可以享受到更低的“早鳥價”。
6月7日,我們,現場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
1、500萬高薪引才!DeepSeek“破圈”後,量化大廠不再“等”了 – 華爾街見聞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41454?keyword=%E9%87%8F%E5%8C%96
2、西蒙斯的傳奇:27年業績遠超巴菲特,難怪梁文鋒視其為偶像!_騰訊新聞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306A06XH700
3、Why the Medallion Fund is the Greatest Money-Making Machine of All Time
https://ofdollarsanddata.com/medallion-fund/
4、帶你探秘世界最成功的神秘對沖基金:大獎章(Medallion Fund) – 老餘的智慧顧投
https://www.laoyulaoyu.com/index.php/2024/10/25/%e5%b8%a6%e4%bd%a0%e6%8e%a2%e7%a7%98%e4%b8%96%e7%95%8c%e6%9c%80%e6%88%90%e5%8a%9f%e7%9a%84%e7%a5%9e%e7%a7%98%e5%af%b9%e5%86%b2%e5%9f%ba%e9%87%91%ef%bc%9a%e5%a4%a7%e5%a5%96%e7%ab%a0%ef%bc%88medallion-f/
5、你內卷嗎?你被內卷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提“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誰在內卷?如何破卷?|張毅_新浪新聞
https://news.sina.com.cn/zx/gj/2025-03-06/doc-inenswii7967792.shtml

觀點/ 劉潤 主筆/ 木言聲 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靜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543原創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