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慘了,難受

圖:simonbailly

最近科技股很猛。
除了deepseek,比亞迪又公佈了一個大訊息:
公司所有車型都上線智慧駕駛。
我猜很多讀者還沒體驗過智駕。我個人感受是:Iphone和諾基亞的區別。
比亞迪有便宜車型,我剛問了下deepseek,它告訴我:
比亞迪最便宜的車不到10萬。
那意味著——
會有很多人用上、開上智駕。
燃油車可能會受到嚴重衝擊了

比亞迪智駕、deepseek、機器人…科技股年後都聞風而動,已經凸凸凸一波
但!
我就慘了。
我重倉收息,最近收息紅利的天塌了

比如:紅利指數今年跌了-4%+了,最知名的收息股長江電力跌了近-5%。
高速股、電信股、油氣股…更是慘淡。

跑輸了大盤、更嚴重跑輸了科技股。
像我一樣重倉收息股的小夥伴,可能挺多人挺難受,輾轉反側。
這蛇年的年味還熱乎呢,就要為回本努力了。
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做法。
不一定對。
想在股市安安穩穩的長期掙錢,控制回撤特別重要。
看一個人投資能力,我自己習慣看他長年控回撤的能力。
並認為:得住的才是真大神。
不同人控回撤的法子不同,有的人擅長判斷行情、換倉果斷。
我比較蠢,所以就選擇了:
重倉收息。
收息股天然回撤較低。對於收息股來說,短線從高點回撤20%,已經不容易了。
跌多了之後,股息率就變得誘人,會吸引人來買。
像長江電力最近跌跌跌,股息率又回到了2.9%多(按上次年報分紅來計算);它預告去年淨利增加了19%多,今年分紅必然還會增加。
3%多的分紅有沒有吸引力呢?
我個人認為有的。
如果3%無法接受,那3.5%呢?4%呢?4以上呢?
總有一個價格適合你。
收息股不是一個無底洞,有股息作為支撐

這是控回撤的方法之一。

。。。
所以,雖然我聊科技頭頭是道,每天都在抓緊學習。從deepseek,到機器人,到智駕,一個都沒落下…
但我不太跟風。
我更傾向重倉不性感的老舊行業、收息行業。裡有底,控得住回撤

策略上——
我比較瞭解的收息股,我會在“左側”買入
跌到一定程度時下手。
比如一個收息股從階段性頂部已經回撤10-15%了,我可能就會分筆下手了,買了就當拿分紅。
當然,前提是公司業績沒有惡化,公司還在持續掙錢、持續分紅。
再說一遍,僅代表我個人想法和做法。
如果你買了紅利、心態崩了聽不進去,那也挺正常。
我起初也沒這麼淡定。
說個好玩的觀察,很多自媒體人的心情,會和文章閱讀量、影片播放量掛鉤。
而股民的情緒是和漲跌掛鉤。
股民最差的情緒,很多時候等於他的最大回撤。
正好,紅利最近回撤挺大,咱們可以好好反思一下——
自己耐受度多大?
一定要了解自己真實的虧錢“耐受度”,再最佳化自己的股票策略。

我各種股票買過,短炒也試過,長持也拿過。

各種賽道也都闖過、虧過。

用錢投票後,發現我能耐受的最大回撤就是-25%。再多我就受不了了。
超過了後,會失眠、焦慮、易怒…
所以我現在痛定思痛,發現自己最適合的是——收息成長股。

有分紅,兼有一些成長性。

紅利打底的基礎上,做一些更高風險投資。
比如:買一些跌得慘、但業績實在不錯的成長股,再買少量科技股。
以及——ETF的選擇上更刺激一點…等等。
都是我燒了一大堆錢後,燒出來的一條路

讓我睡得著。
如果你買紅利睡不著,受不了它的回撤,那你可能不太適合碰股票。
可以單純打打新、套套利、薅薅羊毛…之類。
或者乾脆就遠離股市

尊重自己內心。
哦對了,有一個不錯的小竅門。
就是——
用個人養老金賬戶,買紅利指數基金。
省稅+紅利,絕絕子。
一方面,個人養老金賬戶每年有1.2萬的存入額度。
存入裡面的錢,可以暫免當年的個稅。
省錢效果強大。
具體可以看這篇解讀:全國省錢了!大好事
另一方面,紅利指數基金拉長來看,回撤不高,長期向上。
長持效果很好。
能走出“中國版標普500”的架勢來。
比如拿我經常聊的紅利低波ETF(512890)和標普500ETF來對比一下。
是不是還挺讓人安心的?
當然,紅利走得穩,不代表它不會跌,比如最近很多人就被回撤嚇住了,提前割肉不敢買。
這風險正適合用個養賬戶來破解。
1)紅利基金適合長期拿著享受複利;
2)個養賬戶正好是錢放進去幾十年取不出來,除非退休,或者一些特殊情況。
3)個養賬戶可以省稅,給紅利回血。
一石三鳥,估計N年後能形成很強複利效應。
所以我說——
個養賬戶+紅利基金,絕絕子。
如果你打算長期投資紅利,用於養老,可以考慮以個養賬戶買。
個養賬戶目前可以買7個紅利指數基金,比如我前面說的紅利低波ETF,它的

Y份額(022951)

就可以用個養賬戶來買。

方法也挺簡單:

1)用你常用的銀行開通個養賬戶。
2)用你常用的基金平臺,像天天基金、雪球之類,輸入紅利基金程式碼,比如022951。
然後繫結個養賬戶付款。
或直接在銀行個養賬戶裡輸入程式碼買。
第二年退稅清繳時,在個稅APP填寫個養賬戶資訊,領取退稅。
就行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