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號,隨筆~

書接上回。見面,寒暄。人比較多,十幾個。濟南來了五個。其他都是我們本地的。對於我而言,只有白襯衣是第一次見,但是我們倆超級熟悉,熟悉到什麼程度?白襯衣與牛哥他們玩的比較好。都是我中介的。我跟白襯衣算是資深好朋友,只是沒見過面。交集很多。他的同事、同學、朋友。所以,我們倆說彼此沒見過面,在場的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們都是透過懂懂認識你的,你們咋可能沒見過呢?還真沒見過。無數次擦肩而過。送了我個小熊,這幾年抖音上很火的那種。還帶警號的。接下來,就是高強度的頭腦風暴,持續了八個小時,幾乎一停沒停,有整體分享,有區域性討論,核心主題是投資,因為大家多是炒股人。我說過,我對牛哥的改變有二。一是,憑我們的智商不配持有任何一支股票,他全部轉型ETF了,核心是兩大方向,一是能改變世界的,例如晶片ETF,二是不會被世界改變的,例如喝酒吃藥。但是,這幾年,這幾大領域都跌的很兇。多是腰斬。牛哥現在每天都在做T。降低成本的。瀕臨盈利了。他倉位太重了,一個單類就要2000萬+,並且有一定配比的融資,從而調整起來比較難。焦慮嗎?不焦慮。牛哥的觀點是,只要方向對了,只是時間問題。第二,應該全球配資,相互對沖。2017年,我建議牛哥這麼搞的時候,牛哥跟我講,不該玩跨境ETF,因為中國資本市場只有20年,大家都是小白,市場不成熟,那麼我們就有機會收割別人。而國外的資本市場呢?有200年的歷史,他們收割我們就是手拿把掐。這次,牛哥說,這幾年一直在反思這個事,突然想明白了,你的定力,你的技戰術並不是最重要的,資產配置才是決定結果差異的根本,無論是晶片還是醫藥,本質上依然是大A,懂懂為什麼這幾年春風得意?因為外圍全創新高了,我們技術再好,他技術再次,我們也跑不贏他。所以,資產配置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定力+擁抱時間+適當的資金槓桿。我去武漢的那一天,我是虧了52萬,心情如何?我壓根沒心情考慮這個事。一心想著抓緊趕路,小寶在等我吃晚飯。我說自己內心毫無波瀾,大家可能覺得裝逼,事實上就是如此,別說1000萬虧52萬了,疫情時,我才多少持倉?一天都能跌40萬,那時我都沒感覺,何況現在了,早被訓練出來了,因為我知道,每一次下跌後,都對應著創新高,所以我不僅僅沒波瀾,反而覺得有驚喜感。牛哥那天虧了470萬。在座的,除了不炒股的白襯衣外,我持倉算是最少的,只有1000萬,他們幾個都是我的N倍,我覺得這個東西是有衝擊力的,會影響我的步伐,按照我的步伐,我的目標是一年100萬的收益,在我們縣城而言,這就算不錯的收入,衣食無憂,但是跟他們一比,就容易焦慮。這種焦慮對應的是什麼?亂了陣腳。當年,我從上海回到農村,很多人不理解,好好的大城市不待,為什麼回農村?這麼說吧。若是我依然在上海發展。10%的機率成了超級大V。90%的機率隕落了。既有可能是財務破產。又有可能是賬號被封。因為,我在大城市接觸的全是高分答案,大家給我的建議全是一年搞幾千萬的,整個人是浮躁的,也沒攢下錢,有多少花多少。我真正產生沉澱,就是回到農村。從農村待了五年,又進了縣城。慢慢實現了原始積累。越來越踏實了。所以,無論是見朋友還是上課,既要接受別人的思想洗禮。又要覺察自己的真實定位。不大躍進。不浮誇風。我有我的節奏,我可以從你們的分享中汲取有價值的點,去給我現有的模式適當的追肥,而不是大刀闊斧,推倒重來。例如牛哥建議我把上證50換成A50或紅利ETF。說紅利ETF歷史最大回撤不到20%,哪怕貸款ALL IN紅利ETF都可以,牛哥發給了我好多對應的分析,有資料,有影片。我也不能調整了。因為我已經重倉了上證50。青州老師是建議我調整上證50為滬深300。我那個海歸朋友,做一級市場的,他認為我持有上證50是對的,要麼持有上證50,要麼持有科創板,一個代表著絕對保守,一個代表著絕對激進,不要選滬深300,因為滬深300是兩頭捱打,防守的時候,因為它持有激進的科創類目,吃虧,進攻時,它持有茅臺、工行這些藍籌版塊,也吃虧。牛哥跟我講,懂,你有這麼多優質資產,銀行利息這麼低,換成現金接著買入紅利ETF就可以了,不用擇時。我們的討論有一個好處。和而不同。碰撞,但是不統一。例如,牛哥、鵬哥都在做T,用來降低成本的,也是設計了很多規則,例如上漲趨勢時才做,目的是降低持倉成本。我為什麼對這個沒有太大興趣?我的邏輯很簡單。第一,若是有如此的確定性,量化交易為什麼沒捕捉到?我對股市裡的確定性只有一個判斷,沒有確定性,若是有萬分之一的確定性,也早被更大算力捕捉到了。第二,有對,有錯,拉長線來看,大機率就是不賺不賠。不過,鵬哥給我看了看他的實盤,勝率非常高,我粗略的一掃,感覺十之八九是YES,我給他的評價是,這東西是天賦,就是盤感,若是讓談談心得,可能說不出來,就是感覺來了。我分享了我的資料,最近兩年持倉收益37.43%,對應的滬深300是-6.3%,我跑贏滬深300是43.73%,我對這個資料是滿意的,其實也是論證了牛哥的觀點,資產配置的成功是核心關鍵。有一點,我們這群人是有共識的。真正的大收益,一定來自於擁抱時間,這個時間不是三年五年,而是二三十年,甚至更長,當時這個主題是我分享的,我說不同高度的人對時間的忍耐度不同,例如我有騎友,在我那邊打包,我一天給結算一次,只要他手裡有錢,你喊他他就不來了,沒錢了再來,周結可以不?不可以,必須日結。老百姓打工呢?要求月結,做工程的呢?能接受年結,再看看鄧爺爺提出的口號,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我最早設計定投模型時,我是瞄準的一個億。當時,王健林天天說一個億小目標。啟動基數是每天5000元,然後按照每年15%的遞增,本金越來越重,我覺得憑我的水平,一天拿出兩三萬做定投應該沒啥難度吧?進入疫情後。發現,過於理想化了。我改為了1000萬。資產1000萬與資產一個億的差距是多少?表面是10倍。實際是100倍。甚至1000倍。年薪百萬很高吧?你算一下,年薪百萬,不吃不喝多少年到達一個億?所以,我們設計的目標,一定要理性,要切合實際,不能說懂懂日投5000,那我也日投5000,你月薪才5000,若是我幫你設計,就是月投1000或500。多了,你壓根堅持不住。我測算了一下,即便是按照10%的年化收益率,我現有持倉到達1個億時,我已經是我爹現在的年齡了。是不是太慢了?一旦你有這個想法,就完蛋了。你要這麼想,再過25年,一個億算不算大資金?你若是搬出來什麼通貨膨脹之類的。那你就考慮一下,那個時候,你的退休金能發到2萬元一個月嗎?!我分享的第一個主題是擁抱時間。第二個主題是一定要理性定義目標收益,之前證券公司搞分享會,大家一上臺,張口就是一年翻倍,要麼就是一年收益20%很輕鬆……我只聽聽,不說話。你知道巴菲特是什麼水平嗎?我的目標是什麼?年化收益5%。當我以這個為目標去規劃時,就格外的理性,我會把防守做好,至少能做到不虧損,在這個基礎之上,再等待閃電的頻繁降臨,反而有出其不意的收益,就如同這幾年大家普遍虧損,而我卻有接近40%的收益。為什麼定投我不能激進了?因為,我沒有收入。我現在的收入勉強養活我現有團隊,甚至養活不了。我只能用存量資金。也就是那1000萬在那轉。我不可能再投入資金進去,至於貸款搞這些,我不能開這個先例,因為我媳婦一直在虎視眈眈,多次提議讓我把房子車子抵押貸款,她拿到深圳炒房,若是我當時真聽她的,現在可能已經成老賴了。我若是要求媳婦配合簽字貸款。媳婦就會這麼要求我配合。所以,我壓根不給她希望……我又分享了,為什麼要全球配資,就是源於那段話,我們成熟的標誌是接受自己是普通人,父母是普通人,兒女是普通人,作為投資者,還要接受一個更殘酷的事實,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普通的國家。最簡單的一個標誌,我們並不是世界精英的目標定居地。買指數基金,其實就是買國運。你看巴菲特買的什麼?美國+日本。他為什麼不買中國?說明,他並不看多中國。我們作為中國人,一方面要看多中國,我們可以重倉中國,但是也要與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為伍,這是國家允許的,咱又沒出去開戶,是證監會批准的跨境ETF,就在二級市場購買。牛哥說,跨境ETF的推廣,你是主力軍。我說,很多人壓根不知道什麼是ETF,更不知道什麼是跨境ETF,其實國家隊救市要麼是買上證50,要麼是買滬深300,就是透過ETF入市的。牛哥說,當時,我去證券交易所辦業務,跟他們說ETF,他們一臉懵逼。我說,去年,突然爆炒日經ETF的根源是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來A股市場上有T+0,有跨境ETF,有隻漲不跌的品類,從而把溢價推高了。牛哥說,標普炒到了50個點的溢價。我說,這種不長久,根源是盤子太小了,一兩個億,完全是擊鼓傳花遊戲,每年都有類似的跨境ETF出現,沙特、日經、德國,都被這麼炒過,但是對我們是利好的,因為我們是土著,我們可以兌現這個溢價。我分享的第三個觀點是,去掉主觀性。用天道規律去替代自己的思考。天道規律就是八個字:潮起潮落、物極必反。不要去預判市場。做規律的確定性。不聽訊息票,不做技術流……這麼說吧,大家一年賺個上千萬,我不羨慕,我只做我確定的一年一百萬收益,可能整體環境不好,今年所有市場都是下跌的,今年我也是下跌的,不要緊,今年的一百萬,明年或後年依然會兌現給我的。這是由我規則設計決定的。我做的是不確定性市場裡的確定性。為什麼有人說自己紀律不好?不是性格問題。本質是認知問題,是你看不到市場發展的規律,為什麼麥子剛抽穗你就收割了,因為你怕煮熟的鴨子飛了。能等待的本質是知道麥子是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抽穗什麼時候成熟。如四季更迭一般。我們要做的就是擁抱時間,擁抱規律,根本不需要什麼紀律,我每天投入的5000元,你知道我是怎麼想的?我設計的收益是50%收割。那麼,我看待今天的行為是,我今天賺了2500元。雖然,我的行為是播種。但是,我看到的是麥收。這就是定力所在的根源……那天,我跟身邊大姐出去,她寫文章,說我讓她開戶做股票,其實我的建議很簡單,你認識這個世界最快的方式就是真金白銀的進入資本市場,這是人性聚集地,是經濟的晴雨表,另外,中產以上階層普遍接觸這些,你不要玩多了,就一萬元,只玩跨境ETF,當時我給選的是滬深300,日經,德國,中概互聯,納指。用這種方式去感知世界。我告訴過她,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資本市場更靈敏了。若是看新聞,某個地方天塌了。若是股市好好的?說明,假新聞。若是新聞裡,欣欣向榮,而股市一塌糊塗。說明,情況不明朗。若是資本市場突然拉了直線。你放心,肯定有天大的事發生!為什麼?大資本都是先知先覺系列。那天,黃毛給我打了一個小時的電話,跟我聊貿易戰,她爹這幾年在對歐洲出口高空作業機械,說現在不能做了,理由是歐盟對中國加關稅了。黃毛的觀點是,在過往的貿易合作中。美國是對中國最好的。日韓、東南亞、歐盟,對中國是非常嚴苛的。尤其是歐盟。為什麼美國對全球發起了貿易戰,日經與德國的股市依然在漲?因為,客戶是美國。日本、歐洲、中國是供應商。遏制了中國的份額,那麼日本與歐洲的出口份額一定會增加,這就是為什麼巴菲特加倉日經的緣故。那問題來了,中國若是不出口美國了,這種產能會釋放到哪裡呢?黃毛的觀點是,接下來,全球會對中國發起貿易阻攔。其實道理很簡單,全世界都怕中國的產能輸出,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美國把路堵死了,接下來歐洲、東南亞、南美、甚至非洲都要堵,前段時間歐盟對中聯重科徵稅,理由是這些企業靠政府補貼低價搶佔市場,比歐洲本土競品便宜2成,迅速席捲了歐洲市場。最直觀的是電動車。電動車不出海,活不了。一齣海,全球阻攔!我覺得,人要在35歲開始規劃自己的養老,若是工薪階層,可以把目標定位為500萬或1000萬,透過積累+複利,實現退休時擁有這麼多錢。你有沒有考慮過一個點,1000萬,哪怕是3%的收益率,一年有30萬呢。一天1000元。養老花不了。關鍵是,你死後,這個收益可以持續給孩子。若是收入高一點的朋友,可以規劃的大一點,例如退休時擁有5000萬或1個億。這需要一個什麼前提?勒緊褲腰帶。我們這群人裡,最有錢的就是牛哥與松行長。他們都是低慾望群體。牛哥連車都不開,一直說想買個車,也沒買,每次來臨沂,都是濱州的朋友過去接著,然後再一起來我們這邊。他現在跟牛嫂是每個月一個省會城市。說原本想去烏魯木齊的。一看機票5000多,沒捨得。日常生活中,牛哥是一個很節約的人,他從來不鋪張浪費,你若是看看他的EXCEL表,把每一分錢都規劃到了刀刃上。爬九華山時,我寫過這麼一位女生,她是房產類的大V。師從歐神。她當時剛買了一套2000萬的房產。她的消費就非常的低慾望。乃至會使我產生誤判,她真的有這個財富級嗎?我咋感受不到?相比而言,我們就屬於那種鋪張浪費型的,就如同牛哥所言,若是懂懂聽他的,2012年開始搞這些,現在持倉早過億了。那些年,春風最得意。拿錢不當錢,最瘋狂的時候,我一年都能消費大幾百萬。我現在就陷入了牛哥的狀態。一分錢都不捨得。過去朋友來了,我還會幫著安排個食宿。現在,吃就是外賣。住宿,自己解決。不要讓自己陷入消費主義。去追求更宏觀的浪漫,這就如同有位朋友來問我,為什麼他總是不自信?我就很弱弱的回了他一句,其實對一個男人而言,什麼樣的底氣都比不過財富值。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平靜。但是,能讓外人感受到你的氣場。你什麼都沒表達。你什麼都擁有。我們買個好車,買個好包,其實目的不也是如此嗎?什麼都不如存款給的直接。你體驗過,才會懂。你去慢慢覺察自己的變化,存款10萬,存款100萬,存款1000萬……一個量級,一個心境。松行長買菜都買打折的,那天松行長請我爹我娘吃飯,中間成了批判大會,我的意思是讓松行長幫著勸勸,老頭老太這麼有錢,存款百萬,竟然天天去超市買最便宜的菜,最奇葩的是我娘買了一雙棉鞋花了10塊錢,便宜的原因是倆號碼不一樣,左腳35,右腳36,這個你也買?!松行長弱弱的跟我講,便宜的菜不代表不好,是快下班了,再不賣就不新鮮了,其實我也經常買這樣的菜!草!億萬富翁都這麼摳。他們是真的很節約,松行長談起茅臺一套一套的,我認識他這麼多年,他就沒拿瓶出來喝,相反,偶爾是我弄瓶茅臺喊他出來,他要麼拿雙溝,要麼拿汾酒的青花瓷,拿青花瓷的時候都很少,我請他都是大餐,他請我,要麼是去他家裡吃,要麼是門口的川菜,原先開個雅格,脫審了,停路邊讓拖走了,找了好幾個人沒要出來,不要了,重新買了輛斯巴魯傲虎,開到現在,前段時間我忽悠他買輛新款霸道,他答應,最近也沒動靜了……我跟鵬哥他們幾個80後聊起裝修,我們都是重投入模式,牛哥、松行長這些人呢?踐行的理論是再好的裝修五年也過時了,不如簡簡單單,最低成本的投入,什麼智慧馬桶?不用,什麼掃地機器人?不買,什麼洗碗機?用不上。我覺得這也是年代差導致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財觀以及消費觀。在分享的過程中,松行長談了他天天給我洗腦的觀點,他認為我們這些人都是在炒股,無論是懂懂的定投還是牛哥的股債平衡,本質上還是靠自己的算力,整個股市上能勝出的散戶只有兩類,一類是明星基金的長線持有者。一類是藍籌股的長線持有者,雪球上有很多20年的股民,你看看他們分享的賬戶,多是億級,這個財富值是怎麼來的?就是時間複利+時代紅利,格力、茅臺、萬科、工商銀行的散戶裡,趴著太多一動不動的投資者,有分紅就繼續買入,日常的收入呢?繼續投入……他覺得,我們都是在折騰無用功。但是,他認可了我,覺得懂懂前幾年還做T,還做短線,現在完全是躺平模式,只穩定投入+擁抱時間了,未來一定是一個贏家。他說的那幾個超長線玩家,我在雪球上刷到過,煤炭股、電力股上趴著老多,20年的時間不下線,沒有被市場淘汰,那麼一定會接受閃電的一次又一次加成。保持線上,保持穩定增長,然後就是慢慢的等待。這種等待很漫長。但是,你反過來一想,又覺得很有意思。這不是我們給我們人生設計的衰老阻攔器嗎?我們總覺得,時間都去哪了?咋一眨眼,變老了。無所謂,等我們變老了,我們的投資模型也變大了。我覺得,做投資,若是把年化目標定在10%以上以及沒有看到20年以上,基本就是沒入門,屬於瞎折騰狀態。至少,我是這麼理解的,也是這麼踐行的。還有個小插曲,牛哥推薦了一個很牛的賬號,說定投搞的很好。分享出來後。有人告訴他,這人是抄襲懂懂的。這?!(正文完,本文由AI生成,AI引導未來,有關寫作,有關AI,有興趣探討的朋友,可加懂懂私人微信:2361456)下面是乞討資訊:我,想成為一名純粹的寫手。純粹到什麼地步?靠純手藝吃上飯!不軟文,不帶貨,不培訓。那麼,只能文章有償閱讀。年費,200元。單篇,1元。自覺付費。(直接在文末打賞即可)不監督,不讚美,不譴責,如公交車投幣。那,怎麼知道年費什麼時候到期?您,估摸一個時間就行。甚至,兩三年,付那麼一次就行。意思意思就行。感恩,所有衣食父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