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
一手掌握一週重大科技新聞
撰文 | 姚湧 小學森 廬州月
責編 | 既來知
● ● ●

圖片來源:pixabay.com
在經濟發展和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我國正面臨嚴重的地下水質量危機,這場危機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Yijun Yao團隊開發了一個機器學習模型,結合自然和社會經濟因素,構建了1980年至2100年我國各地不良地下水質量(PGQ)的年度機率圖。令人擔憂的是,研究結果表明,我國PGQ面積比出現了觸目驚心的上升:從1980年的17.3%到2000年的30.1%,到2020年飆升至40.8%,分別對6.8%、17.5%和36.0%的國人產生了不利影響。造成這種水質退化的主要驅動因素為農業排放(導致PGQ面積比增長10.7%)、地下水開採(5.6%)、工業排放(5.3%)、家庭排放(1.7%)、氣候變化(0.5%)和土地利用變化(-0.3%)。預計到2050年,我國PGQ面積比可能在37.9%至48.3%之間。該研究強調,各地須採取有效的水資源管理和保護措施,以緩解地下水質量惡化的趨勢。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7853-z

近日,“國家隊”頻頻出招獻策,以控制我國居民的體重,預防代謝性疾病的發生。3月8日,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院Heidi J. Silver團隊在《臨床營養學》(Clinical Nutrition)雜誌發表文章稱,攝入樹堅果(如核桃、杏仁和榛子等)可以改變代謝性疾病高風險年輕人的血脂成分和脂肪組織的基因表達。共有84名22~36歲的成年人參與了該項為期16周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相比於高碳水零食,樹堅果零食增加了參與者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酯的攝入量,使飲食中不飽和脂肪與飽和脂肪的比值提高了9倍。樹堅果零食組血漿磷脂油酸和γ-亞麻酸含量、血漿甘油二酯、甘油三酯和膽固醇酯油酸含量以及總血漿單不飽和脂肪酸均得到顯著改善。同時,樹堅果零食改變了參與者腹部皮下脂肪組織中13個基因的表達,這些基因在營養感知、能量穩態和肥胖易感性中起著重要作用。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lnu.2025.03.002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Tao Feng團隊在《英國醫學雜誌》(BMJ)發表文章,根據全球疾病負擔2021資料對195個國家和地區未來30年的帕金森病發病趨勢進行了預測。分析顯示,到2050年,全球預計將有2520萬人患有帕金森病,比2021年增加112%。人口老齡化預計將是帕金森病例增長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人口增長和患病率變化。彼時,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預計為267例/10萬人,比2021年顯著增加76%,而年齡標準化患病率預計將為216例/10萬人, 與2021年相比,增長了55%;從地區角度分析,東亞(約1090萬)的帕金森病例數最多,撒哈拉以南非洲西部地區的病例數增長最為迅猛。此外,全球帕金森病年齡標準化患病率的男女比例預計將從2021年的1.46增加到2050年的1.64。
►文章連結:
https://www.bmj.com/content/388/bmj-2024-080952

圖片來源:pixabay.com
鑑於肝細胞癌(HCC)切除後的高複發率,對切除後復發高危患者的早期識別將有助於改善患者預後,最佳化醫療資源配置。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孫成團隊根據61名肝癌患者腫瘤部位NK細胞分佈及五種生物標誌物(SPON2、ZFP36L2、ZFP36、VIM和HLA-DRB1)的空間表達模式開發出一種名為腫瘤免疫微環境空間評分(TIMES)的模型,以預測HCC復發風險。TIMES評分優於目前用於患者風險分層的標準工具,如TNM和BCLC系統。該團隊還在來自五個多中心佇列的231名患者中驗證了上述模型,實現了82.2%的真實準確率和85.7%的預測特異性。研究人員還透過包括NK細胞特異性Spon2敲除小鼠在內的體內模型證實,Spon2可增強IFNγ分泌和NK細胞向腫瘤組織浸潤。相關論文於3月12日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668-x

圖片來源:pixabay.com
瞭解生態系統如何應對無處不在的微塑膠(MP)汙染對於確保全球糧食安全至關重要。近日,南京大學環境學院Huan Zhong團隊對3286個數據點進行了多生態系統薈萃分析,發現MP暴露可導致全球陸生植物、海洋藻類和淡水藻類的光合作用減少7.05%至12.12%。使用當前MP汙染水平構建的機器學習模型估計,MP暴露使光合自養生物的葉綠素含量降低了10.96%至12.84%。依據這些估測資料進一步分析顯示,全球主要作物的年損失為4.11至13.52%(109.73至360.87 百萬噸/年),MP引起的全球水生淨初級生產力的年損失為0.31至7.24%(147.52至3415.11百萬噸/年)。在有效的塑膠減排情景下(例如全球環境MP水平降低約13%),MP引發的光合作用損失估計將減少約30%,從而避免主要作物生產中22.15至115.73百萬噸/年的全球損失和海產品生產中0.32至7.39 百萬噸/年的全球損失。相關論文於3月10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73/pnas.2423957122

年齡的增長和生活壓力會造成衰老細胞(SnCs)在體內的積累。這些細胞採用衰老相關的分泌表型(SASP),釋放炎症和退行性因子,最終引起與年齡相關的疾病,比如腰痛(LBP)。衰老細胞清除劑(senolytics),如鄰香草醛(o-vanillin)和RG-7112,可以清除人類椎間盤(IVD)中的SnCs並減少SASP的釋放,但尚不清楚它們是否可用於治療LBP。近日,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外科系Lisbet Haglund團隊透過患有LBP的小鼠模型實驗發現,單一或聯合口服鄰香草醛和RG-7112減少了LBP和SASP因子的釋放,並從IVD和脊髓中清除了SnCs。治療還降低了IVD的退化評分,改善了椎骨質量,減少了脊髓中疼痛標誌物的表達。這些資料表明,RG-7112和鄰香草醛是治療LBP和其他與細胞衰老相關的疼痛性疾病的潛在藥物。相關論文於3月14日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
►文章連結: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r1719
親愛的讀者們,不星標《知識分子》公眾號,會錯過每日科學新知!星標《知識分子》,緊跟前沿科學,一起探索科學的奧秘吧!

請戳上圖卡片新增星標

關注《知識分子》影片號
get更多有趣、有料的科普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