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連鎖店店員時薪的中間值(1047日元,約合人民幣49.81元)只能購買2.2個巨無霸漢堡。澳大利亞為3.9個,美國為2.5個。日本的時薪被新加坡、香港和韓國等反超……
來源|日經中文網(ID:rijingzhongwenwang)
封面來源|日經中文網
以作為國際物價指標而聞名的麥當勞巨無霸漢堡為基礎進行的分析顯示,日本的工資水平很低。在日本,在店鋪工作1小時只能買到2.2個巨無霸,遜色於達到2.5個以上的美國和英國。日本的工資上漲並未跟上物價上漲,能買到的個數與5年前相比減少了0.2個。日本“微笑”(編著注:這裡的“微笑”指餐飲、零售等服務業)的廉價還顯示出整個經濟活動中勞動者得到的份額較少這一結構性問題。
對經濟資料進行跨國的嚴格比較本來就很難。原因是匯率和工作環境的差異會產生影響。為消除匯率影響,有一種想法是把在許多國家普及的相同商品的價格進行比對。其典型例子就是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這次把這種方法應用到了工資的對比上。
本次利用招聘搜尋服務商Indeed的資料。按國家和地區統計了包括麥當勞在內的22家餐飲和零售領域全球連鎖店的店鋪員工時薪。把這些資料和英國《經濟學人》公佈的巨無霸漢堡的當地價格結合,計算出每個國家和地區工作1小時可以購買的巨無霸數量。相當於用同樣的商品來衡量同樣工作的價值。

從截至2024年7月的巨無霸價格來看,日本為3.2美元,比英美(5美元多)便宜近5成。其實光看價格並不知道日本是不是便宜。
Indeed Japan的經濟學家青木雄介指出,“對於勞動者來說並不便宜”。日本時薪的中間值(1047日元,約合人民幣49.81元)只能購買2.2個。澳大利亞為3.9個,瑞士為3.4個,英國為2.6個,美國為2.5個。包括德國和法國在內的歐元區5國平均也是2.5個。

日本能購買的數量在過去5年裡減少了0.2個。跌幅在有可比資料的11個國家和地區中僅次於法國。在此期間,日本的時薪僅從940日元(約合人民幣44.72元)增長11%,而巨無霸的價格則從390日元(約合人民幣18.55元)增長23%。
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的物價和工資一直停滯不前。受新冠疫情和烏克蘭危機的衝擊,日本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開始上漲,但實際上工資的增長並未跟上。
在確定時薪時各店鋪的自由裁量權較大的餐飲和零售領域也不例外。東京銀座的麥當勞店鋪的一位店員表示,“同一地區內的工資水平大致相同。技能提升帶來的加薪很少,即使有也只有10~20日元左右”。
如果以美元計算時薪的話,日本的停滯就會更加明顯。日本2019年為8.6美元,到2024年減少至7.0美元。再加上日元貶值,日本的時薪被新加坡、香港和韓國等亞洲鄰國和地區反超。
宏觀資料表明日本的工資還有上漲空間。國際勞工組織(ILO)的統計顯示,從日本來看,顯示勞動者所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的勞動分配率2024年為54%,比2019年下降了2個百分點。美歐則在55%~59%。

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景氣指數來看,在美國和歐洲,消費者和企業一直不相上下。但在日本,企業持續處於較高的狀態,日本收益的分配可能偏向於企業。
加薪的焦點不僅限於正式員工。在日本,非全職工作的老年人越來越多,兼職勞動者的工資的權重將增加。
流通和餐飲等行業的工會參加的日本UAZENSEN在2025年的春季勞資談判中要求把臨時工時薪提高7%。書記長西尾多聞幹勁十足地表示,“希望今年能成為改變‘廉價日本’形象的一年”。
從巨無霸的購買力來看的工資水平明確顯示了日本的情況。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追求的“工資與物價的良性迴圈”還很遙遠。

文章轉載自日經中文網
關注檢視更多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