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財政收入半年報:上海減收近千億,長春降幅超四成

導讀:攤派罰款任務、拖欠人才補貼、下調公務員薪資,此類地方政府行為背後都指向著同一個問題——地方財政缺錢了。
作者:翟楊
來源:搜狐城市(ID:sohucity)
34座已知資料的重點城市中,近8成上半年財政短收。其中,上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縮水近千億;天津、武漢財政減收跌破千億;長春、哈爾濱、昆明減收幅度均在30%以上。
而當下地方財政所面臨減收壓力,究竟源自何處?
01 天津武漢財力跌破千億
我們以42座重點城市為樣本(涵蓋中國大陸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以及萬億GDP城市),考察地方財政真實狀況。
截至目前,42座重點城市中,尚有深圳、南京、蘇州、無錫、南通、石家莊、烏魯木齊、拉薩8市尚未公佈今年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資料,故最終納入統計的共計34座重點城市。
34座重點城市中,共有上海、北京、杭州、寧波、重慶5城今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千億元大關。
儘管上半年遭受疫情嚴重衝擊,但上海依舊是中國大陸財力最豐厚的城市。
據上海市財政局,上半年,上海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794.8億元,系中國大陸唯一一座上半年財政收入邁過3千億元門檻的城市。
▲2022上半年重點城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搜狐城市制圖
而在去年同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千億元的武漢和天津,今年則均未能延續財政佳績。
今年上半年,武漢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889.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1014.7億元的收入體量,武漢今年上半年財政減收125.7億元。
對比武漢,天津財政減收規模更甚。
今年1-6月,天津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868.8億元,而去年同期此數值為1229.3億元,這意味著,今年上半年天津財政收入自然口徑同比大降29.3%,減收規模達到360.5億元。
財政大幅減收的天津,也因此成了唯一一座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未過千億門檻的直轄市。
但實際上,武漢、天津並非特列,財政減收可謂是27座重點城市上半年財政狀況的共性。
34座重點城市中,除呼和浩特、合肥、海口、西安、廈門、銀川、長沙7城外,剩餘27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面臨不同程度的下滑。
從減收規模來看,上海、天津、北京、重慶、長春排名前列,5市今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分別減少了936.7、360.5、263.8、196.4、151.2億元。
而從減收幅度來看,長春(-41.2%)、哈爾濱(-35.8%)、昆明(-33.4%)、天津(-29.3%)、上海(-19.8%)5市減收幅度最大。
以長春為例,今年1-6月,長春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215.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366.8億元的收入體量,大幅下滑41.2%。
02 青島增值稅銳減62.6%
為何34座重點城市中,有近8成的城市上半年財政減收?
增值稅留抵退稅新政所造成的政策性減收,是此次地方財政收入下滑的一大重要因素。
2018年以前,國內對增值稅留抵稅款不予退還,而是隻能結轉下期抵扣。為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此後國內增量留抵退稅制度逐步建立,但始終退稅門檻較高,且所涉行業範圍有限。
然而持續近3年的疫情重壓下,企業資金流告急,為穩住市場經濟,財稅部門宣佈,自今年4月1日起,對所有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和製造業等13個行業的大中型企業,退還存量留抵稅額,並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
退稅門檻的大幅降低,所涉行業範圍的擴大,使得留抵退稅款也隨之大幅增加。
國家稅務總局資料顯示,自新政實施之日起,至7月20日,稅務部門已累計辦理留抵退稅18772億元,而此前2019-2021三年間的累計留抵退稅款才不過12339億元。
然而大規模退稅背後,卻讓地方面臨財政短收的困難。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主體為稅收收入,而增值稅作為主體稅種,一直以來對地方財政貢獻頗多。
以青島為例,2021年青島市1368.3億元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有1/4由增值稅貢獻(363.0億元)。
但今年上半年,受增值稅留抵退稅新政影響,青島市自留的增值稅收入僅為72.2億元,與去年同期193.5億元體量相比,大幅下降62.6%,從而進一步導致青島市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滑13.8%。
為了凸顯留抵退稅新政的影響,31座重點城市公佈了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
▲2022上半年重點城市財政收入增速/搜狐城市制圖
在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31座重點城市中,有23城今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正增長。
以青島為例,按自然口徑,今年上半年青島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13.8%,但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同比增長7.1%。
但仍有長春、天津、昆明、上海、重慶、太原、武漢、南昌8城,即便在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它們上半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依舊負增長,顯然,影響其財政減收的因素不止是留抵退稅。
以長春為例,上半年因疫情封城許久的長春,經濟活動一度停滯,稅源受到巨大沖擊。在此影響下,今年上半年,三大主體稅收——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分別同比下滑36.9%、40.1%以及41.1%。
而低迷不振的房地產市場,也影響了長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與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的稅收收入。例如今年上半年,長春市契稅、土地增值稅就分別同比大幅下滑80.2%和61.3%。
03 京滬獲400億中央補助
財政減收的同時,由於剛性支出難減,地方財政顯著承壓。
為了有效彌補地方政策性減收,緩解財政收支矛盾,今年上半年,中央已安排三批“支援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的專項資金(共計1.2億元),為地方財政紓困。
需要指出的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按照分稅制制度規定結算給地方使用的財力,相當於一次分配;而中央補助收入,則是轉移支付制度結算的結果,相當於二次分配。因而,地方政府實際可用財力,並非只有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項。
▲重點城市獲中央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的金額/搜狐城市制圖

據三批專項資金預算分配表,搜狐城市梳理了4大直轄市和5座計劃單列市所獲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的金額。

統計資料顯示,北京、上海是唯二獲得中央專項轉移資金超過400億元的城市。而大連、廈門所獲中央專項轉移資金不足百億。
除了來自中央的援助外,財政收入下滑的高壓下,地方財政部門也在迫切尋找自救的方法。
第一步,便是“節流”。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華東一地,除人員工資、鄉村振興、防疫、市場主體、生態環境、公安、消防類必須保障外,其他預算全部暫停,單筆超過50萬元需要政府主要領導審批。“不是特別緊急的專案,資金基本不給批覆了。”
長春市財政局表示,要持續壓減一般性常規支出和非重點支出,嚴控維修改造、裝置購置等專案支出,普遍降低非國標、非剛性、非政策性事項的保障標準,集中力量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所需資金。
再然後,就是想辦法“開源”。
而挖掘非稅收入,成為了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路徑依賴。
據中國財政部資料,今年上半年,全國稅收收入同比下降14.8%的同時;非稅收入卻大幅上揚,相比上年同期增長18%。
為拓寬財政收入渠道,桂林市財政局即表示“加大我市非稅收入徵繳力度”,並明確將城市道路內停車收費收入、共享單車運營特許經營收入、公共戶外廣告收入等視為非稅收入增長點。
如此看來,如何開源節流,維持財政收支平衡,將是地方政府下半年面臨的重要挑戰。
參考資料:
[1]各地2022年1-6月財政收支情況,當地財政局/統計局
[2]關於加大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實施力度的系列公告,國家稅務總局
[3]關於下達支援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轉移支付資金預算的系列通知,中國財政部
刷刷影片👇
中國最會「搞錢」的地方,找到了!2000-2021各地地方財政收入排行榜Top 20

關注資料叔影片號,看更多好玩影片

👇

更多精彩👇
在公眾號對話方塊輸入以下關鍵詞
檢視更多優質內容!
讀書 | 書單 | 乾貨|講明白|神操作 | 手把手
大資料 | 雲計算 | 資料庫 | Python | 爬蟲 | 視覺化
AI | 人工智慧 | 機器學習 | 深度學習 | NLP
5G|中臺 | 使用者畫像數學 | 演算法 數字孿生
據統計,99%的大咖都關注了這個公眾號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