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幫說
為什麼要移民?90%的人都會說為了孩子,但我們想要給孩子的究竟是什麼?移民又能帶給孩子什麼呢?或許讀完此文會給你一些啟發。
文章來源:大偉探秘加拿大(ID:daweijianada)
作者:大偉
移民幫獲權轉載
移民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很多人的第一直覺就是,移民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快樂這兩字說起來簡單,但卻是天底下最複雜的事情,它包含了太多東西。而移民能帶給孩子的,不管是正面的或負面的,也絕非簡單的快樂二字。

移民加拿大快三年了,這期間我每時每刻的都在陪伴孩子的成長。對於王中王這樣一個出生在中國、成長在加拿大的孩子,我親身感受著這個社會帶給他的成長。
我身邊的每一個移民或者留學生都有個共同的感受,來到國外後變得更忙了,但為什麼說孩子的時間卻變多了呢?
用一句話來概括:
有價值的時間大大增加,而無效的時間卻逐漸被擠出生命。
國內的孩子也忙,比國外的孩子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年級的小學生每天學習到10點早已不是新鮮事。我在北京同學的孩子也是一年級,現在每天自覺6點鐘起床,就是為了早上能起來玩會樂高。其他時間,早已經被各種學習佔滿,抽不出一點時間玩……
點選圖片進入“智慧移民”,15秒幫您解決各類問題,讓身份規劃變得更輕鬆
除了單純的學習,大城市的孩子往往還要計算大量的堵在路上的時間。
上學放學,課外班,運動隊,單程一個小時就是家常便飯。
同學說,每週末他要帶兒子從朝陽趕到海淀去打橄欖球,來回路上就要將近2個小時,週末一天學兩個興趣班,一天的時間就用光了。我不禁感嘆,現在的孩子早早就已經開始體驗,我們成年人的各種焦慮。
加拿大的孩子也忙,3點放學後,家長會開車帶孩子穿梭於各個興趣班之間,不過路上通常不會超過10分鐘。
在這個最重視社群發展的國家,通常在任何一個城市的任何一個社群,十分鐘車程內能解決幾乎所有生活和教育問題。
一般人認為,
加拿大的孩子學習輕鬆,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王中王現在就讀的學前班,學校每天都會留家庭作業。再加上英文、中文、讀書、鋼琴、小提琴、打球,孩子每天的時間也排的滿滿的。尤其在華人孩子當中,王中王已經算是輕鬆的了。根據我的觀察,平均一個孩子至少標配5個興趣班。
你可能會說,這跟國內有什麼區別,又把那一套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風氣帶到了加拿大。但在加拿大這些興趣班真的是興趣,能堅持下去的都是孩子喜歡的,孩子不喜歡的放棄也不可惜。
更重要的是,沒有k12教育的壓力和同伴間的競爭。我領孩子學英文是讓一個母語不是英語的孩子能夠儘快開啟英文閱讀的世界;學習中文是為了讓他有種族的認同;音樂是讓他鍛鍊專注的能力和刻苦的精神;打球是為了讓他強身健體,未來能有一項享受其中的運動。
他的教育中,沒有一項是迫於老師和學校的壓力,更沒有同學間的競爭攀比,
畢竟從小到大,班級都沒個排名,別人的成績你也無從得知。
孩子稍微大點,要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社群義工、社團組織、打工賺錢充斥著每個孩子的生活。
經常聽說中學孩子10點鐘打完比賽回家開始寫作業的,根本不用家長督促,因為孩子早已經養成了自己規劃時間的習慣。
如果不能妥善利用時間,往大了說你就不能融入社會,往小了說連學校課程都不能過關,甚至沒時間去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
《美國種族簡史》裡曾經做過詳盡的調查,中產階級以上的群體在教育孩子時,會把孩子的所有時間塞滿,讓他不斷的參與到各種學習和社會活動中去,
而貧困階層的孩子,往往有大把的時間浪費,放了學可以在街頭瘋玩。作為北美社會中最重視教育的種族,華人移民的孩子永遠是忙碌和充實的。時間同樣是一天24小時,但在有限的時間中,他們獲取的生命體驗無疑更多。同時,他們還將掌握利用時間的訣竅,更有價值的體會成長的每一個瞬間。
我從小就被整個社會灌輸,“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上學時,甭管哪個年級,體育和學習就是對“冤家”。
體育好的孩子不愛學習,而學習好的同學也不會再體育上浪費時間。
我的身體素質不算差,但說到體育還真沒一樣做的好的。從小在體育上沒體會到什麼快樂,工作後更是沒時間玩那些“不能創造價值”的運動了。
直到我29歲那年,偶然的喜歡上了腳踏車,一到週末就騎車上百公里去北京門頭溝的妙峰山。從那時起,我的生命得到了改變。
妙峰山從山腳到山頂的公路有20公里,海拔爬升整整1000米。因為景色優美,汽車少路況好,再加上較高的難度,成為北京腳踏車友心中的聖殿。
第一次騎車爬山,我對“生不如死”這個詞有了切身的體會,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也莫過於此了罷。當時真有過即使一頭栽下懸崖,也不想再騎下去的衝動。
第一次妙峰山我用了整整兩個小時,在這兩個小時中要一刻不停的攀登,絕不能休息。只要一休息,身體就會重新體驗一次跨越極限的痛苦……有過長距離體育運動的人都知道,在過程中要跨越一個身體的極限,才能在後面順利的完成挑戰,而這個極限是難的一關。
但當我跨越了身體的極限,拼盡最後一點力氣登頂後,最終用時120分鐘。那種一覽眾山小的挑戰成功的快感瞬間擊中身體的每個毛孔,並且那快感一直延續了半個月。我為自己驕傲,我更清楚的瞭解了自己的極限和潛能,這麼艱難的事情我也可以做到。
很快,我就有了第二次的妙峰山之旅,而時間縮短到了90分鐘。再後面是80分鐘、70分鐘,乃至於最好成績60分鐘。
這期間,我的體力並沒有明顯提升,也沒有刻意訓練。我只是擁有了自信,也越來越瞭解自己的身體極限和實力。有了第一次攻克難關的體驗,我知道下次可以更好。很多困難你會發現,其來源不是外部,而是自己。
認知自己,或許是我們需要一生的時間去感悟。而在這個過程中,透過運動我得到的啟發最大,是種醍醐灌頂的頓悟。也正是因此,我後面的人生,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無論是申請移民還是重頭再來,我都對自己充滿了自信。
運動改變我的那年,正好28歲。而王中王他們這些在加拿大的孩子,運動開始於幼兒園。在任何一所加拿大的學校,即使是冰雹和暴雪,孩子也到戶外活動。我曾經感受在零下30度的天氣,課間操場的“熱火朝天”。
學校中午吃飯的時間普遍在10-15分鐘,這之後老師會把所有學生都趕出門,讓孩子到戶外活動。下雨天即使渾身溼透也沒關係,沒有人覺得這是問題。
加拿大小學的操場總會有一個類似兒童樂園的攀爬設施,我開始的時候很奇怪,為什麼很高的滑梯沒有臺階,孩子要怎麼上去呢?但這卻給孩子們帶來了更多樂趣,他們會想盡辦法,踩著一切可以利用的支點爬到2、3米高的地方。
兒童樂園裡最受歡迎的專案是叫monkey bar的東西,其實就是雲梯,孩子吊在空中,用手一格一格向前攀爬。我總是驚奇5歲的孩子居然攀爬的像個猴子,西人或者華人的孩子都是如此。尤其是女孩,靈活性和力量一點不輸於男孩。總之,課間的學校就像一個馬戲團。
都說西人不愛給孩子報興趣班,那是他們把時間和金錢都花在了體育上。加拿大有數不清的體育俱樂部,包含你能想象到的一切運動。
絕大多數孩子都會有一兩項擅長甚至專業的運動。在各個社群的公共運動場,夜裡10點還燈火通明,運動隊的孩子還在揮灑汗水。
家長們也樂此不疲,日常的訓練上課還是小case,最大的投入是跟著孩子打比賽,經常要在凌晨或半夜開車幾個小時接送孩子。
加拿大家長在孩子體育教育上,時間的陪伴、金錢的投入,一點都不比我們通常意義的數理化音美來的少。
這個社會為什麼如此重視體育?或許,北美的教育體系正是看中了體育運動在孩子成長中的特殊意義。身體素質的培養和體育鍛煉絕不僅僅是為了強身健體,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運動中學習困難,學習自信,學習自我認知。更多的尊重
我總在想,加拿大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是什麼?
這實在是個巨大的命題,一個人可以有特點、有好惡、有目標,而一個由千萬億萬人口組成的國家,它的集中的個性和價值觀又是什麼呢?
我思來想去,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加拿大的特點,或者說構成這個社會價值觀的基礎就是 –
“尊重”。作為世界上最開放的移民國家,文化、種族、語言最多元的一個社會,“尊重”是牢不可破的基石。孩子在這裡將會如何學會尊重呢?
首先,孩子們會學會尊重彼此的不同。學校的每個班級裡都有各種膚色的孩子。王中王的班級中,就有歐裔、華裔、韓裔、日裔、非裔、拉丁裔等等各個族裔,而華裔中又包含來自大陸、臺灣和香港的移民。他們從小就在各種膚色、文化和語言中長大,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朋友。從微觀的角度講,他們從小就見怪不怪了,多多少少都瞭解各個族裔文化。從宏觀的角度講,同處一個屋簷下的基本規則就是尊重,只有尊重彼此的不同,才能獲得自身的尊重。
孩子們會學會尊重老人。每年學校都會有到老人院演出的活動,讓孩子們的天真給老人們帶來歡樂。學校還會專門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組織的活動,比如grandparents day,就是要孩子們給他們表演節目。
而尊重都是彼此的,老人們都愛孩子。
我領著王中王走在街上,總有老人過來逗他。有一次在商場,一個素昧平生的老人還給王中王投了幣,去坐電動玩具。
孩子們會學會尊重自然。學校每年會有四到五次的郊遊 field trip,去大海、森林、農場感受自然。沒有孩子不喜歡大自然,這是人類的天性。而保護自然也是他們的從小養成的根深蒂固的思維習慣。他們從小就接受要保護動物的教育,他們每天都要面對垃圾的嚴格分類和回收,他們瞭解很多植物生長的知識,他們也在享受著自然帶來的健康和享受。
孩子們會學會尊重規則。加拿大的學校很重視個性發展,我們甚至感覺北美的課堂有些散漫。孩子們上課時不需要正襟危坐,尤其是低年級的同學,坐在地上比坐在椅子的時間多。但加拿大的學校卻又最重視規則,霸凌、打架、抄襲等涉及到原則的問題,絕對零容忍。我每週都去學校當志願者,老師真是nice到不要不要的,臉上永遠掛著笑容,但涉及到紀律和原則問題,老師板起臉來孩子們都溜溜的,我看著都嚇人。走到社會上,遵守規則就顯得更加重要。一個社會的秩序和誠信其實都靠規則在維繫,一旦違反規則,就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孩子們會學會尊重技能和勞動。即使是加拿大最好的學校,目標也不是把每一個孩子都培養成領導者或科學家。孩子們有可能成為社會大系統中的任何一根螺絲釘,他們必須要學會和尊重勞動。
白石南素裡最好的一所中學,以學術和樂團出名,這對於一所排名頂級的學校來說並不稀奇。可在這所學校中,木工和廚師的教育也同樣出色,甚至世界聞名。
我一個朋友的女兒,學習上出類拔萃,同時居然還學到了一手好木工,已經開始給家裡做傢俱了。除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興趣,學校更希望孩子能夠尊重技能和勞動,尊重每一份職業。無論公司CEO或是飯店廚師。
孩子們會學會尊重“愛”。愛是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事物,也是聯絡人類之間關係最堅固的紐帶。北美可能是全世界最保守的地區了,這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雖然加拿大和美國對新鮮事物都非常包容,但在社會倫理方面,它要比亞洲和歐洲保守許多。
尤其是家和社群的概念,極為重視。這裡很少有加班或夜生活,一個人生命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度過。
如果說加拿大重視“愛”的教育,這些教育潛移默化的來自於家人的陪伴和廝守,來自於鄰居、朋友的扶持幫助,甚至來自街頭一個陌生人的微笑。所以,往往一個相對簡單的社會,會換來更加純粹的人與人之間的關愛。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家庭教育上每個父母的方式都不盡相同,但社會大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有普遍意義的。說起來,移民後能給孩子帶來的東西實在太多,以上只是我們之前可能忽略的冰山一角。
移民後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對比國內有太多不同。誠然,對比國內,加拿大的環境少了很多競爭帶來的挑戰,少了很多因為市場規模帶來的機遇。但對於自己的孩子,我不求他就將來出人頭地、改變世界,我只希望能夠在一個簡單和純粹的環境中成長,我只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善良、充實、有一技之長的普通人。
移民加拿大有哪些方式?如何申請?如需諮詢加拿大移民專案、申請條件、移民優勢、辦理週期等問題,請在公眾號內回覆“姓名+諮詢事項+電話”,工作人員將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絡。(PS需要諮詢的朋友請務必留下你個人聯絡方式,不然工作人員無法及時聯絡到您哦)
5月移民季,移民幫“惠”移民活動重磅來襲,凡在活動期間(5.1—5.31),使用者註冊/登陸移民幫APP,成功預約移民幫任意一款移民產品,辦理成功後即可減免3萬元服務費!(活動詳情)


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檢視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