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學齡兒童準備好上K班了嗎?上學前需要孩子具備什麼技能?還有時間準備準備!

⬇️點選關注美國媽媽網⬇️
為孩子做“入學準備”(School Readiness),不僅僅是要確保他們能夠閱讀或寫字,還要為他們提供與同伴互動、理解和表達情感以及在結構化學習環境中適當行為的工具和技能。
這些技能往往被忽視,但其實對孩子在學校和未來的成長至關重要。

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簡稱AAP)也強調早期干預和預防的重要性,希望家長或看護者積極幫助孩子培養這些技能,包括樹立積極行為的榜樣、提供社互動動的機會,以及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緒。
根據AAP的“School Readiness”報告,孩子從出生開始到現在的經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脾氣、性格,以及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方式,這些都關係到孩子是否做好了入學準備,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入學準備”(School Readiness)
正如孩子學會走路或說話的時間各不相同,孩子ready to school準備好上學的時間也各不相同。有些孩子4歲或5歲就準備好上學了,而有些孩子則會慢一些。
AAP支援擴大優質早期教育的覆蓋面,同時讓學校有能力滿足處於各個準備階段的學前班(Kindergarten)新生的需求。
這一點尤其適用於因童年不良經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或發育障礙(如自閉症譜系障礙和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可能需要額外教育支援的兒童。
此外,除了基本行為處事方式和學習能力的準備外,美國法律規定,孩子必須在特定年齡入學或參加替代性教育,過早或過晚都不行。
美國的大部分地區,對年齡要求為:5歲上學前班,6歲上一年級。
國家教育統計中心(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追蹤各州的入學年齡要求如下:
各州具體資訊連結如下,可供查詢:
https://nces.ed.gov/programs/statereform/tab5_3.asp
孩子什麼時候應該上學前班?
除了滿足入學年齡要求以外,請注意根據以下事項考察孩子自身情況:

1. 仔細觀察孩子能否正常溝通和表達?

2. 孩子的傾聽能力和社交技能如何?
3. 他能否與其他孩子或成人融洽相處?
4. 孩子是否已經學會獨立上廁所?
5. 身體技能如何,如跑步、玩耍,或使用蠟筆鉛筆?
事實上,最瞭解孩子的還是家長,在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覺。
如果還是有疑慮的話,我們最好還是向孩子的兒科醫生諮詢一下,孩子的成長情況是否合適上幼兒園。
我們還可以在孩子上K後,向孩子的K班老師或兒童看護人員尋求反饋。他們通常能提供一些有用的、客觀的觀察結果和資訊。
入學準備指標
有助於孩子在學校順利成長的重要指標參考如下:
感官發展:會利用觸覺、視覺和聽覺來探索和了解周圍世界的能力。
1、社交、情感和行為發展要求:
1. 能夠集中注意力;
2. 能控制衝動和情緒;
3. 會輪流排隊;
4. 懂得合作並聽從指示;
5. 會交朋友;
6. 理解他人的感受;
7. 會表達情緒;
8. 攻擊性行為隨著成長減少。
2、早期語言、讀寫和數學技能:
例如能夠說話、傾聽,並理解諸如音形聯絡、數字、形狀以及物體間如何相互關聯等概念。
學前班入學篩查
k班入學篩查是學校為了評估孩子的各項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測試。
這些所謂的“準備度測試”(readiness tests)主要關注孩子的學術技能,但也可能會評估其他方面的發展情況。
但這些測試並非是唯一標準,有些孩子在測試中表現不佳,但在學校中卻表現良好。
美國兒科學會(AAP)認為,Kindergarten入學篩查應當作為指導課程和教學的工具,以支援不同群體的孩子的教育,而不是作為孩子入學的門檻測試。
因此,如果篩查結果顯示孩子在某些方面落後,家長應該利用這些資訊,與學校老師商討,為接下來的一年中孩子可能需要的特殊關注制定計劃。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代言人。透過與孩子的老師和其他學校工作人員分享孩子的情況,可以幫助他們為孩子的到來做好準備。
同時,這也是為孩子建立教育夥伴關係的一個開始,這種關係可以貫穿孩子的整個童年時期。
入學前需要適應的習慣
孩子入學前就應限制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即使是在使用教育類電子產品。
On-line學齡前教育類應用程式與節目,無法替代面對面的交流和真實生活中的學習體驗。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除了影片聊天外,最好避免讓18個月以下的兒童接觸電子產品。
家長可以利用好AAP家庭媒體計劃(AAP Family Media plan),幫助控制孩子的在虛擬和現實之間的平衡。學會體驗現實生活的樂趣,學會探索世界、與周圍人進行溝通和社交,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關於“redshirting”的誤解
晚入學(redshirting)是指儘管孩子已經到了入學年齡,但家長仍選擇推遲他們上學的時間,特別是在孩子生日接近入學cut-off line的情況下。
在這裡需要提醒的是,美國某些州是不支援做種做法的,並正在考慮立法來終止這種做法。
選擇晚入學的家長可能認為,如果孩子比同年級的孩子年齡稍大,那麼他們在學業、體育或社交方面將會表現得比其他人要好。
然而,情況並不一定如此。
美國兒科學會(AAP)認為,將孩子標籤為“未準備好”上K,並推遲他們入學,可能會錯失他們進入最佳學習環境的時機。
儘管有證據表明,在班級中年齡較小的孩子可能會遇到一些學業問題,但這些問題似乎在三年級或四年級時就會消失。
另外,年齡比同年級孩子大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出現行為問題的可能要大得多。
因此,家長在決定是否讓孩子晚入學時,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並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都是不同的,最重要的是為他們提供一個適應其個人需求和發展水平的學習環境。
早期教育始於家庭,也結束於家庭。家長是孩子最開始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多給孩子一點關注和陪伴,在每天放學之後,找時間跟孩子談談他們的一天。可以問問他們在學校做了什麼。
參考資料: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preschool/Pages/Is-Your-Child-Ready-for-School.aspx
https://childmind.org/article/is-your-child-is-ready-for-kindergarten/
(圖片來自網路,尊重原創,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你支援晚入學嗎?
推薦閱讀
分享母嬰知識  關注寶寶成長
微信公眾號:usmama_com
新浪微博:@美國媽媽網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