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轉眼間,一學期又走到了結尾,期末考試也即將來臨。當孩子們進入複習階段,不少家長又開始為孩子的考試擔憂。
特級教師李鎮西說:“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麼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
面對期末考試也是如此,學校教育很重要,但是家庭教育支援和配合同樣重要。
如今,距離期末考試只有兩週了,家長要如何做呢?不妨來看看這篇文章!

有遠見的家長
從不指望孩子能自覺
很少會有家長炫耀自己的孩子從來不用管,每天都會自覺學習,大多數家長都在抱怨孩子的不省心的不自覺。
其實這是正常的,孩子就是孩子,貪玩、不愛學習、自律性差,離開約束和督促就像被放進山林的猴子,到處撒歡,再想抓回來可就難了。
期末考試也是如此,家長不能指望把孩子往學校一扔,然後什麼都不管,就等著孩子期末給自己帶張優秀的成績單回來,這不現實。
相反,家長的放任自由,恰恰成了孩子被別人遠遠甩開的罪魁禍首。
家長一定要明白,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指望孩子自覺,更是最難實現的願望。
沒有天生自律的孩子,只有長期督促的家長,只有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教育、約束孩子,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管孩子要趁早,在早期的陪伴和督促中將自律變成孩子的習慣,在後期的學習中,孩子才會受益,家長才能省心。


孩子的成績單上
也藏著家長的成績
一位學霸家長說過一句話:“孩子成績差,問題不只在自身。做家長的更要及時幫助孩子分析失誤,孩子才能更快成長。”
期末考試考驗的不只是孩子的平常的學習,同時也考驗著家長對孩子學習的上心程度,對孩子學習的支援程度。
有位從教25年的老教師曾說了這樣一段話:
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三分之一的家長積極行動,步步緊跟;三分之一的家長虎頭蛇尾,勉強應付;三分之一的家長基本沒有能力跟得上。而這,就是優秀、良好、及格拉開檔次的主要原因。
孩子學習的路上,如果沒有家長的配合,不用心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不抓孩子的各項習慣,不和孩子一起交流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孩子的優秀從來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光靠老師培養出來的,每一位優秀的孩子背後,都站著盡心竭力的家長。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媽,再好的學校,再好的老師,都無法代替家長的地位。

複習路上
請家長做好後勤工作
作家莫言曾經坦言:我接觸過數百位優秀的父母,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
面對期末考試也是如此,複習的主體是孩子,但是家長也要做好後勤工作,並根據孩子的 學習特點進行引導,給予幫助。
◆制定複習計劃,提高複習效率
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幫助孩子制定複習計劃,才能讓孩子高效率的複習,真正做到查缺補漏。
◆關注作息時間,注意勞逸結合
長時間、高強度的複習不僅消耗孩子的精力,還會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注意勞逸結合,才能讓孩子精力充沛的學習。
◆保證正常飲食,注意營養均衡
備考期間要保證孩子三餐營養均衡,不要盲目改變孩子的飲食習慣,反而會讓孩子身體不適應。
◆營造學習環境,避免干擾孩子
減少家庭娛樂活動,儘量保持安靜不打擾孩子,讓孩子能夠·安靜的複習。
好成績當然是學校老師帶出來的,但在家庭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這些好成績正越來越多地浸透著家長的汗水。

最傷人的3句話
正在摧毀孩子的自信
看過一句話:“每一個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
面對期末考試,家長當然希望孩子能考一個好成績,但是當這種期望變成不恰當的語言,就會摧毀孩子的自信。
尤其是這三句話,每一句都是傷害孩子的軟刀子:
◆“平時不用功,現在知道著急了吧!”
面對考試,孩子本就壓力大,家長這個時候的譏諷只會打擊孩子的上進心,把孩子置於孤立無援之地。
◆“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都做錯!”
《中毒的父母》書中寫道:“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家長總說孩子笨,總是否定孩子,孩子就會認定自己真的很糟糕,真的很笨。
◆“考試沒考好,看我怎麼收拾你!”
家長想放狠話激勵孩子們用功讀書,殊不知,這類威脅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不小的考試壓力,更是讓孩子產生了極大的心理負擔,甚至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命運就藏在家長的嘴裡,家長隨意說出的話,能輕易決定孩子的未來。

最溫暖的4句話
家長請多對孩子說說
心理學有個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指出: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和鼓勵,總會創造出奇蹟來。
在期末考試前,家長多說這四句話,孩子會更好的面對考試:
◆“學習很苦,但這是你的責任。”
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作為學生的孩子,學習就是他們的責任,雖然很辛苦,但是依然要承擔。
◆“好成績重要,但是過程的努力更重要!”
我們必須承認,不是所有努力都能換得好成績,比起成績單上的分數,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努力、堅韌,更值得我們肯定與驕傲。
◆“你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考試也不是為了證明哪個孩子更厲害,而是為了驗證孩子是否有比之前的自己更進步。
◆“無論成績如何,你都是我最愛的孩子!”
愛和期待,本來就是兩碼事,最好的親子關係,沒有附加條件,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溫柔。
積極的心理暗示,就像一陣潤物無聲的細雨,悄悄滋潤著孩子稚嫩的心靈,不知不覺中激發他們向上的潛力。
寫在最後:
期末考試是孩子、老師與家長共同面對的一場戰爭,互相合作,彼此支援才能取得最大的勝利。
標杆課程(點選下方藍字瞭解)
|
北京大學課程(點選下方藍字瞭解)
報名諮詢:龍老師15110089360(微信)
|
|

“每一次讚賞,我都當成是喜歡”
—————已讚賞9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