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人應該收起威風的斗篷了,復仇者聯盟也是時候解甲歸田了——好萊塢的新英雄閃亮登場,他的名字叫史蒂夫。你乍一看或許並不認識,但如果你家有孩子,你很可能在美國年度票房大片《我的世界大電影》中見過傑克·布萊克飾演的史蒂夫。他是微軟遊戲《我的世界》的玩家角色。這個角色就像一塊白板,任由玩家將自己投射到上面。

電影《我的世界大電影》劇照
這部由華納兄弟探索頻道出品的銀幕大電影,在2025年迄今為止的票房表現超越了所有其他美國電影,遠超預期。其票房收入是第二名《美國隊長:美麗新世界》的兩倍。這樣一對比或許很有道理。15年以來超級英雄電影一直霸榜好萊塢大片的主流,但漫畫改編電影的熱潮正在逐漸消退。而《我的世界大電影》的成功表明,電子遊戲可能成為下一個銀幕大熱門。
考慮到一部賣座電影的成本,好萊塢電影公司更青睞那些耳熟能詳的大明星,或者有良好口碑的IP。在過去,好萊塢喜歡像阿諾德·施瓦辛格或者西爾維斯特·史泰龍這樣票房號召力十足的動作明星,或者《哈利·波特》《達芬奇密碼》這樣的暢銷書。當然,電影公司的高管們也喜歡新鮮爆款,從《星球大戰》掀起的科幻熱潮,到《飢餓遊戲》帶火的反烏托邦風尚。

電影《飢餓遊戲》劇照
正因如此,他們會密切關注《我的世界大電影》中爆紅的一個片段——當史蒂夫提到遊戲中一個鮮為人知的傳說時,孩子們紛紛向大螢幕扔爆米花。這證明了遊戲不僅已成為美國時代精神的一部分,或許也成為媒體“碎片化”時代人們為數不多的共同體驗之一。
遊戲吸引電影公司的原因之一,是它們對年輕人具有強烈吸引力。另一個因素則是媒介的本質:如今的遊戲世界必須極其複雜細緻,從而創造出充滿傳奇色彩的作品,如果首發成功,內容也有很強的可改編性。但從2023年《超級馬里奧兄弟大電影》到出人意料的恐怖大片《玩具熊的五夜後宮》,近年來基於電子遊戲改編的電影大獲成功讓好萊塢掌握“流量密碼”。

電影《超級馬里奧兄弟大電影》劇照
滿足粉絲們的期待看似非常簡單。但多年來,從1993年鮑勃·霍斯金斯執導的《超級馬里奧兄弟大電影》開始,遊戲改編作品的一個常見現象就是對備受喜愛的原作進行不必要的調整,因為不熟悉原作的電影公司高管們會為了修復他們認為的“缺陷”而進行徹底修改。
2019年,遊戲改編電影《刺蝟索尼克》的原始設計中,那怪誕的角色形象引發了恐怖谷效應(當非人物體與人類相似到一定程度時,會令人心生恐懼——編者注)。這部電影沒有使用上世紀90年代遊戲玩家熟知的卡通形象,而是設計了一個過於逼真的索尼克,甚至長著可怕的牙齒。索尼克數量龐大的粉絲在網路發起抗議,要求工作室做出改變。派拉蒙影業最終讓步,將首映推遲數月,並斥資500萬美元為這部即將完成的電影賦予更具辨識度的索尼克形象。這筆錢花在了刀刃上。

電影《刺蝟索尼克》劇照
《刺蝟索尼克》於2020年上映,不僅獲得了巨大成功,還催生了價值10億美元的系列電影。每一部續集的票房都超越了前作。第四部電影正在籌備中,創作該遊戲的日本遊戲公司的授權收入在過去4年中增長了近2倍,其股價自第一部電影上映以來也翻了一番。
(新加坡《海峽時報》5月19日文章,原題:《我的世界大電影》的成功表明,電影的未來在遊戲中。作者吉羅伊德·雷迪,黃鸝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