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劉藏
智谷趨勢 | ID:zgtrend

昨天股市大跌回調,牛市瘋漲結束第一階段,狂熱的氛圍平靜了許多。新入場股民也學會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待市場變化。
而身邊的老股民基民們冷靜下來,細數這小段牛市的收益,紛紛發現賺得還不如股票指數漲得多,特別是創業板、科創板,這兩週沒幾個股民收益跑得過這些成長性指數。
哪怕經過大跌之後,近5個交易日,創業板指數也漲了48%(截止10月9日),跟自己賬戶拉開了十幾個二十個點的差距,辛辛苦苦炒股還不遠如死拿著創業板和科創板類的ETF,比如創業板100ETF華夏(159957)和科創50ETF(588000)。

為什麼在現在的小牛市裡,散戶炒股跑不贏創業板呢?
首先得從現在的市場結構說起,現如今A股機構投資者的佔比超過50%,逐漸取代了過去以散戶為主導的市場格局。
機構投資者傾向於集中投資於少數被認為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大型股票,這些恰恰是創業板指數中權重最高的股票。
而散戶喜好風格不一,擇股的平均能力自然也低於機構投資者。
此外,創業板主要由成長型企業構成。近期風險偏好改善時,市場傾向於給予這類股票更高的估值溢價。這導致包括創業板在內的成長板塊整體表現優於其他板塊。
更大的差距在於投資者操作,散戶投資者普遍存在行為偏差,尤其是在牛市中。他們容易受到短期市場噪音的影響,頻繁進行交易。
這種行為不僅增加了交易成本,還常常導致在低點賣出、高點買入的錯誤決策。相比之下,ETF等被動投資工具能夠有效降低這種行為偏差帶來的負面影響,提供更穩定的收益。
散戶投資跑不贏指數,不僅是短期現場,長期計算下來的結果也一樣。
2007年,巴菲特和基金經理泰德進行一場對賭:10年時間裡,標普500指數基金戰勝一堆投資精英管理的基金業績。

泰德選擇五支對沖基金的基金(FOF),自認囊括了全美最好的100多位卓越基金經理,且挑戰的是標普500。
從2008年1月1日開始於2017年12月31日截止,最終結果,全華爾街的頂尖優秀基金經理,10年總收益36.3%(年平均複合收益率2.96%)跑輸標普500指數,十年總收益125.8%(年平均複合收益率是8.5%)。
讓我們誠實地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絕大多數投資者,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都跑不贏市場。
大多數投資者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們認為自己可以透過選股或擇時來戰勝市場,殊不知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一種認知偏差。
而散戶的頻繁交易還會帶來高昂成本。佣金、稅費以及買賣價差,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成本累積起來會嚴重侵蝕收益。
恐懼和貪婪又總是在最糟糕的時機發揮作用,給過度自信的投資者致命一擊,導致投資者在市場底部賣出,在頂部買入。
打不贏就加入,散戶參與股市,低成本的指數基金或者是更好的選擇,透過分散持倉平均風險,也降低人為操作錯誤的出現。
長期來看,市場總是向上的。
據統計,A 股在過去 20 年裡大約有 4800 多個交易日,長期投資的收益僅由漲幅最高的 30 天決定,佔比只有 0.6%。因此,當閃電劈下來時,你最好保證自己在場。
指數基金讓你搭上這趟長期上漲的列車。
證監會也在大力推動寬基類ETF等指數化產品創新,給散戶提供強有力的投資工具。

為什麼小牛市一啟動,市場資金就在猛衝創業板ETF呢?
創業板,顧名思義,有很多企業是“創業”性質的公司。
主機板市場門檻太高,有些還在發育的小企業根本進不去,但這些企業都在所處的領域有科技和創新的專長,具有很強的成長潛力,尤其集中在新一代新能源、資訊科技、生物醫藥、新材料和高階裝備製造等領域。
就是在這樣的創新股市平臺上,誕生了寧德時代、陽光電源、東方財富這樣的十倍、百倍牛股。
這輪牛市的驅動因素是流動性改善和經濟預期的改善,9月底兩場重磅政策,讓市場上的錢變多了,更重要的是最高決策層鼓勵經濟的政策,讓人們對未來企業賺錢有了更好的預期。

投資者手上的錢更多了,願意承擔的風險也更高了,股市的風險偏好度上升。企業未來盈利的預期變高,市場給的估值就會提升,創業板聚集的成長性股票尤其受益。
創業板以中小企業為主,小苗最易枯萎,亦最易茂盛。小企業能長成參天大樹,但受災害枯萎的機率也高,高成長性伴隨高風險,自然波動性也大。
海的對岸,美聯儲也發起助攻。9月19日,美聯儲把利率降到了4.75%~5.00%。全球的錢都變便宜了。回顧歷史,每一次美聯儲的降息都像是給全球資本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
對誰最有利?當然是需要大量融資的成長型公司。正好對應創業板裡的公司。
當市場情緒從悲觀轉向樂觀,新能源、生物醫藥、TMT等行業反彈空間最大。
AI、智慧駕駛、機器人,這些行業不就是未來的方向嗎?
最重要的是,現在資金開始迴歸理性,看重的是真正有實力的公司。
資料顯示,1-8月份,41個工業大類中有29個行業利潤在增長。其中,高科技製造業增長最快,仍然是增長的重要引擎。航天、智慧車載、鋰電池等行業利潤增長都超過20%。
再看看創業板的公司:寧德時代、東方財富、邁瑞醫療…都是行業龍頭。新能源汽車8月銷量同比增長43.2%,出口增長23.7%。醫藥行業也在觸底反彈。創業板企業的基本面都還在持續改善。

創業板100ETF華夏(159957)是投資創業板的好工具。這個ETF跟蹤的指數是由創業板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100只股票組成,堪稱中國上市公司的創新精英軍團,成長風格表現較強,高成長高彈性特徵顯著。
10月9日,創業板100ETF華夏(159957)及其聯接基金(006248),還降費了。管理費率由0.50%調降至0.15%,託管費率由0.10%調整為0.05%,都是市場最低水平的費率結構,牛市裡誠意打滿。
目前,創業板指最新市盈率(PE-TTM)為38.84倍,處於近10年25.05%的分位,估值價效比較高。從歷史表現來看,創業板指數的表現也相對較優。

(來源:wind,截至2024.09.30)
Wind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0月8日,創業板指數近一年上漲27.27%,近五年漲幅達57.76%,相較於萬得全A超額分別為15.74%、27.19%。
截至目前,華夏基金管理ETF總規模超7000億元,連續20年保持行業第一,產品數量超過90只,也是全市場第一。規模數量雙第一,值得信賴。
華夏基金豐富的ETF工具箱裡頭,成長性風格的寬基指數,還有創業板綜ETF華夏(159563)、科創50ETF(588000)、科創100ETF華夏(588800)、科創創業50ETF(159783)等多個品種。
此外,還有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晶片ETF(159995)、信創ETF(562570)等多主題產品,全方位覆蓋成長行情,幫助投資者多角度跟蹤行情。
資料來源:Choice、Wind,時間截止:2024年10月9日

原創不易,感謝有你!
一起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智谷趨勢為中產階級的資本覺醒服務,幫助更多人獲得財富。據悉,帝都深處的人也會在睡前開啟這個號。宏觀經濟、商業邏輯、企業興衰、產業轉型……這裡有最真實的中國,有許多人難以察覺到的趨勢訊號。
更多精彩經濟趨勢分析
請關注“智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