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劉藏
2025年年後, deepseek最新模型引爆輿論,這一技術突破立即點燃A股科技板塊,尤其是人工智慧相關個股,年後漲幅巨大。
然而,卻有一些拿著人工智慧股票的投資者卻發現賬號是虧損的。
原來這些人買的是CPO板塊(共封裝光學),CPO作為AI硬體跟算力需求密切相關。市場擔憂deepseek的演算法最佳化可能減少對傳統算力的依賴,導致需求預期被下調,連美股的英偉達也因此一度大跌。
一個月後,行情更加明朗:從2月5日到3月4日,人工智慧ETF漲了12.51%,而CPO概念卻跌了0.28%。
買了人工智慧ETF的投資者輕鬆躺贏實現兩位數收益,而拿著CPO板塊個股的投資者只能默默擦淚。

與之類似的是,半導體裝置ETF同期漲了10.92%,但該指數下面的個股中,TCL科技、萬業企業、金海通三隻股票卻出現了虧損,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個時候,ETF指數基金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

用行業主題基金專注捕捉趨勢,簡化決策
行業指數基金的核心優勢在於,投資者只需判斷行業週期和政策方向,看好就買,無需深陷個股選擇的泥沼。
想象一下,當你面對成堆的PE、PB、ROE、ROA資料時的眼花繚亂,再對比購買ETF的簡單決策過程,差異立刻顯現。
以科技、新能源、消費、醫藥等行業指數基金為例,它們直接掛鉤特定行業或主題,實現"一鍵佈局"目標賽道。借道指數基金,投資者可以省去選股、擇時的複雜操作,大幅降低決策複雜度。
指數基金通常包含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和潛力新星,避免因個股選擇失誤而錯失行業整體紅利。以酒ETF為例,它包含茅臺、五糧液等頭部企業,即使單一企業出現業績波動,整體仍能有效反映行業趨勢。
單一個股還時刻面臨著"黑天鵝"風險——一紙公告可能引發跌停,想跑都跑不了。大股東減持、季報不及預期、監管處罰、負面輿情…這些都可能讓個股瞬間暴跌。

相比之下,行業指數基金透過"一籃子"股票有效分散風險。ETF極少跌停,即使出現利空訊息,大多數情況下投資者仍有機會及時止損。持有ETF的投資者,可以安心過夜,而不必擔心隔天醒來被公告驚嚇。

交易靈活,把握全球市場細分機會
如今,全市場的行業主題基金超過100只,幾乎覆蓋所有可想象的細分賽道:機器人ETF、工業互聯ETF、綠色電力ETF、中藥ETF、畜牧ETF…無論多麼垂直的領域,都有對應產品。
這種多樣性使投資者能夠根據市場風格變化,快速調整持倉策略。當市場從週期股轉向成長股時,投資者可以輕鬆切換不同行業指數基金,捕捉階段性行情,把握市場輪動機會。

指數基金在跨境投資中的優勢更為明顯。以往投資港股需開通港股通(50萬資金門檻),交易手續費高,更不用說美股投資的複雜程式。
而透過納指ETF、中概網際網路ETF等工具,投資者無需換匯或開設境外賬戶,就能投資美股科技、港股網際網路等板塊。投資門檻從五十萬元級降至百元級,真正實現普惠金融。
QDII指數基金設計精巧,低成本、低交易門檻、人民幣計價,使普通投資者無需研究境外市場規則,即可參與全球產業紅利。
值得一提的是,中概網際網路ETF與A股科技板塊(如半導體、新能源)相關性較低,能有效分散國內市場波動風險。
例如,2025年3月初A股回撥期間,中概網際網路ETF依然逆勢上漲,年內漲幅超20%。
如今,針對海外市場的細分主題基金不斷湧現,如香港證券ETF、標普生物科技、港股通新經濟ETF等等。這些產品使投資者能夠突破地域與認知限制,將"全球化"從概念轉化為實打實的賬戶收益。
ETF等場內指數基金可像股票一樣即時交易,便於投資者在行業熱度上升時及時買入,避免場外基金申贖的延遲。這種交易靈活性使投資者能夠快速響應市場機會,在關鍵時刻搶佔先機。

指數基金的隱藏優勢:專業團隊創造超額收益
很多投資者以為指數基金就是簡單跟蹤指數。但事實上,頂尖的指數基金依靠專業團隊的精細操作,能夠在跟蹤指數的基礎上實現穩定的超額收益。這些技術都是普通散戶難以具備的能力。
1、再平衡效率提升
指數成份股出現公司事件導致權重變化時,專業基金公司採用特定的投資策略,透過高效的再平衡交易有效保障組合緊密跟蹤指數的同時,獲取超額收益。
2024年資料顯示,這類策略使部分ETF的年化跟蹤誤差控制在0.3%以內,部分時段甚至實現0.1%-0.2%的超額收益。
2、股息再投資策略
指數成分股分紅到賬後,基金公司透過快速再投資機制(如A股的股息發放後在T+1日內完成買入操作),減少現金拖累。2024年的中證紅利指數基金因高效股息再投資,全年跑贏基準0.25%。
3、做市商合作與套利機制
透過與做市商深度合作,專業ETF管理團隊能有效維持二級市場流動性,縮小買賣價差,提升投資體驗。
這三種只是指數基金超額收益的部分手法,儘管指數基金不主動追求超額收益,但頂尖基金公司透過交易效率、成本控制與流動性管理的極致最佳化,在被動跟蹤中對於每個BP錙銖必較,實現小幅超額收益。
這類收益通常微弱(年化0.1%-0.5%),但多種方式疊加超額收益就被放大,長期複利效應十分顯著。
以易方達基金管理的指數基金產品為例,其精細化管理水平十分突出。
例如紅利ETF易方達(515180)近1年超額收益超過5個百分點,近3年超過15個百分點。該基金2024年的超額收益是5.65%,是同標的指數ETF中超額收益最高的。

還有滬深300ETF易方達(510310),截至2024年底,其近1年超額收益達3.1%,近3年超額達6%,也是同類可比中居首的。
在行業主題ETF方面,以人工智慧ETF(159819)為例,截至2024年底,它近1年的超額收益約0.75%,近3年超額收益達3%,均在同類可比ETF中居首。
這些資料充分說明,在專業團隊管理下,指數基金不僅能提供行業平均收益,還能透過精細操作創造穩定超額回報。
在資訊爆炸但真相稀缺的時代,指數基金提供了一條穿越市場迷霧的清晰路徑。它既保留了權益投資的高收益潛力,又規避了個股投資的極端風險。
截至3月6日,年內超半數新發權益類ETF裡,個人投資者持有比例突破80%。指數基金正在成為散戶參與股票市場的主流選擇。(來源:證券日報)
正如投資大師約翰·博格爾所言:"不要尋找金礦中的金子,而要購買整個金礦。"在市場的長河中,堅持指數投資,或許是穿越牛熊、實現財富增長的有效路徑。
資料來源:Choice,海通證券,時間截止:2025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