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央匯金在2025年4月主動亮出了“國家隊”與“類平準基金”身份,其市場動向便成為各方矚目的焦點。如今,隨著基金一季報密集披露,匯金最新的動向也浮出水面。

一季度增持滬深300
最新披露的基金一季報顯示,中央匯金買入了多隻滬深300ETF。本次增持的主體是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而另一主體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則是選擇了按兵不動。
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最新披露的2025年一季報顯示,從持倉資料來看,今年年初,名為“機構2”的投資者持有該ETF份額達 266.21億份。回溯該ETF去年年報可知,截至去年年末,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有份額同樣為266.21億份。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一季度,“機構 2”(即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進一步出手,對該ETF實施增持操作,增持份額達3.63億份,持有份額增加至269.84億份。

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一季報

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去年年報
另外,易方達滬深300ETF也同樣獲得了大舉增持(如下圖所示),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在今年一季度期間增持超5億份,截至一季度末持有份額超過了200億份。

易方達滬深300ETF今年一季報

易方達滬深300ETF去年年報
華夏滬深300ETF的2025年一季報顯示,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在今年一季度期間增持了約1.57億份。

嘉實滬深300ETF的一季報顯示,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在2024年末持有該基金約102.98億份,一季度期間申購了1.17億份,持有份額增至約104.15億份。

從增持標的分佈來看,中央匯金資管在今年一季度的操作展現出高度集中的特徵。其主要瞄準華泰柏瑞、易方達、華夏、嘉實四家基金公司旗下的滬深300ETF產品進行佈局,透過精準的資金投入持續加碼。不過,曾被匯金納入增持名單的華夏上證50ETF、南方中證1000ETF等產品,在一季度的持倉資料中並未出現匯金增持的跡象。

ETF成資金佈局主陣地
4月7日,中央匯金公司釋出公告表示,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充分認可當前A股配置價值,已再次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未來將繼續增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執行。當日,多隻滬深300ETF尾盤成交顯著放量,華泰柏瑞、易方達、華夏、嘉實滬深300ETF成交額分別達到243.15億元、107.62億元、92.52億元、61.78億元。
4月8日,中央匯金公司有關負責人進一步明確,公司將持續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作用,有效平抑市場異常波動,秉持“該出手時果斷出手”的原則。下一步,中央匯金將堅定增持各類市場風格的ETF,透過加大增持力度、最佳化增持結構,持續穩定市場預期。中央匯金強調,自身具備充分信心與足夠能力,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執行。
國泰海通證券在過去兩週對ETF基金的跟蹤顯示,4月7日至4月11日期間,A股寬基類ETF成為資金增配的核心方向,其中滬深300板塊淨流入984億元,4只產品單週流入均超100億元;中證1000、中證500、上證50、創業板指板塊合計淨流入逾600億元。4月14日至4月18日,寬基類ETF延續資金流入趨勢,滬深300板塊再度淨流入325億元,上證50、中證500、科創板綜、中證1000板塊合計淨流入逾160億元。
東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剛指出,近兩週,ETF資金已成為市場最重要的增量來源。4月7日至17日期間,股票型ETF總計淨流入1926億元。從資金結構看,寬基指數ETF “吸金”效應顯著,累計淨流入1872億元;行業主題、策略風格ETF則分別淨流入21億元、32億元。
陳剛分析稱,自去年起,“國家隊”資金配置策略逐步由個股轉向被動指數工具。2023年底,“國家隊”ETF持倉規模僅1225億元,ETF與個股配置比例為4:96;而截至2024年底,其ETF持倉規模已突破萬億元,ETF與個股配置比例大幅提升至 20:80,指數產品正成為中長期資金入市的主要載體。
陳剛認為,以中央匯金為代表的中長期資金逆勢增持,釋放出明確的政策維穩訊號,有效穩定市場預期。受益於ETF大幅流入的藍籌權重股或成為市場交易的核心方向,建議重點關注盈利穩定性高、現金流充沛、具備行業龍頭地位的優質藍籌標的。
值得注意的是,繼4月中央匯金率先表態增持ETF穩定市場後,誠通、國新、電科等國有大型金融控股集團及央企集團紛紛響應,相繼宣佈參與市場穩定行動,當下的二季度,中央匯金的動作也更加值得期待。
(宣告:文章內容和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李娜
編輯|程鵬 葉峰 蓋源源
校對|金冥羽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映象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