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自彭博終端,終端使用者可執行NSN SM7DT3DWX2PS <GO>閱讀原文。非終端使用者可點選文末“閱讀原文”預約演示。
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就各公司、行業和市場提供全球投研分析以及互動式資料。BI對ETF的研究覆蓋全球市場,以深度、前沿、獨特的視角為您展現ETF市場趨勢,分析熱門課題,分享專業洞見。
本期主題:中國-沙特10億美元ETF互換旨在應對美國的流動性漩渦
10億美元換10億美元
沙特和中國香港ETF正在互換各自基金中的10億美元資產,旨在刺激本土市場並提升其ETF對外部投資者的吸引力。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沙特後不久,2023年11月,沙特公共投資基金向在港上市的南方東英沙烏地阿拉伯ETF(2830 HK)投資了10億美元。目前,香港正透過向沙特上市的香港股票ETF投資10億美元來回饋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兩隻追蹤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股票的ETF於10月30日和31日在沙特首次亮相。它們均採用互掛基金結構,資金將流入對方所在國家的股市。
沙特和香港對等互換ETF的交易

資料來源:彭博行業研究
政府的種子資金可能作為“敲門磚”
促成此次互換的一大動力是,兩地市場均在尋求增加資金流並提升流動性。這兩個市場均未進入前五名,而前五大市場幾乎從所有指標來看,都佔該地區ETF資金流入的近99%。沙特的基金市場一直停滯不前,而香港雖然吸引了可觀的50億美元資金流入,但仍低於全球增速。然而,對沙特ETF市場而言,10億美元絕對是鉅額資金——足以使其ETF市場規模立即翻兩番。
兩個市場都希望在中國大陸主導的地區提升競爭力;中國大陸市場佔今年總資金流入的54%,其次是中國臺灣、韓國、澳大利亞和日本市場。
年初至今亞太地區各市場的資金流

資料來源:彭博行業研究
美國ETF市場吸納全球大部分流動性
當前,雖然美國ETF數量僅佔全球四分之一,但卻佔有70%的資產和84%的交易量。這是因為其他國家的大型投資者優先考慮流動性。因此,當需要ETF敞口時,它們傾向於選擇流動性極高的在美註冊ETF,即使本地發行人在本地市場有著追蹤相同標的的ETF。啟動一隻ETF並獲得交易量已足夠困難,而大型投資者轉向美國市場,將會加劇這一困境。
您可在本期全文中檢視圖表:美國佔全球ETF交易量的84%(資料來源:彭博行業研究)
“帶資進場”是美國市場常規操作
雖然"對等互換"對ETF市場整體而言有些獨特,但在美國市場,人為增加ETF資產和交易量的概念並不新鮮。我們稱之為"帶資進場"(BYOA),這在美國ETF市場很常見。一個較近的例子是JPMorgan BetaBuilders Japan ETF (BBJP),該基金市值為117億美元,但其中超過60%為摩根大通自有資金。這是因為,該ETF上市時,摩根大通成功說服其財富管理公司將資金從競爭基金iShares ETF轉移至BBJP。此外,資產管理公司DFA已將投資者從自有共同基金轉移至ETF。這些早期資產(即便不是內生增長)在所有情況下都幫助ETF吸引了外部資金。簡單地擁有相當規模的資產,堪稱最好的營銷方式。
您可在本期全文中檢視:摩根大通是其自有ETF的最大持有人(資料來源:彭博行業研究)
海灣地區其他市場有望達成類似交易
香港對沙特的10億美元投資使後者市場規模立即翻了兩番,這可能促使海灣地區其他市場採取類似的做法。兩個潛在市場是卡達(ETF市場規模僅為2.39億美元)和阿聯酋(僅為2.7億美元)。然而,一大挑戰在於此次沙特的種子投資是由政治因素推動的,即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訪問沙特後,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沙特三方之間自上而下的合作成果。
您可在本期全文中檢視:香港投資立即使市場規模翻番(資料來源:彭博行業研究)
掃描二維碼閱讀原文
解鎖本期完整版內容

如您還不是終端使用者,想要體驗ETF相關功能並查詢其他領先的ETF,您可點選“閱讀原文”預約演示。
免責宣告:本報告最初以英文釋出,該翻譯版本為彭博本地化團隊和翻譯服務公司的產品。如中、英文版本有任何出入或歧義,概以英文原版為準。
彭博Bloomberg享有對本文的獨家版權,未經許可,請勿直接轉載或用於其他商業用途,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