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傅斯
離譜!4000億規模的華寶基金旗下,華寶中證金融科技主題ETF發起式聯接基金(以A份額為例,簡稱“華寶金融科技ETF聯接“)近1年竟然跑輸指數業績基準25%。
相當於買了這個指數基金,對比指數和基準,投資者一年少賺了25%。作為一隻被動指數產品,這個偏差程度比大部分主動股票基金還要誇張。

華寶金融科技ETF聯接成立於2021年11月,是一隻發起式基金。而2024年三季度末,該基金規模突然從1.52億元暴增到6.64億元。

基金裡一半的錢閒置著幹嘛?
這6.64億元資產規模裡,只有51%用於基金投資,其他資產(主要是應收申購款)高達2.56億元,銀行存款和結算金還有0.68億元,這意味著有接近一半的資金是限制的。
從二季度到三季度之間,應收申購款暴漲了2.54億元,銀行存款和結算金漲了0.58億元。而恰恰到了第四季度,華寶金融科技ETF聯接就要迎來發起式基金三年的規模大考。

正是由於大量的資金未建倉,導致該基金近一年跑輸業績基準和跟蹤指數超過25%。
2024年股票指數規模翻了近1倍,受到市場的追捧,也是因為指數基金嚴格跟蹤指數配置股票,被動方便和分散安全受到投資者認可。
絕大部分指數基金產品都在力爭指數誤差更小,或者實現超額收益,提升複製指數效果。
華寶金融科技ETF聯接卻大幅偏離跟蹤指數。這隻基金跟蹤的中證金融科技主題指數在2024年漲了32%,其它公司的金融科技ETF 2024年收益為32%,這都是2024年內漲得最好的指數產品之一。

2年排名下滑四位淪為“第三梯隊”
作為該基金的管理者,華寶基金是最早涉足和發力指數基金領域的基金公司,2021年旗下非貨ETF規模581億元一度排名行業第六。

此後三年,華寶基金的非貨ETF規模排名每年下跌,到了2024年規模為817億元排名第十一,近5年首次跌出前十,與第十名華安基金的規模差距拉大到340億元。
三年前,華安基金非貨ETF規模還比華寶基金少近100億元。廣發基金、嘉實基金比華寶基金少接近200億元。而三年後,廣發基金規模已經是華寶基金的近2倍,嘉實基金更是接近3倍。
2024年,基金公司指數產品競爭白熱化,華夏基金和易方達牢牢佔據頭部第一梯隊的位置,前十大公司規模也都突破千億元,規模增長超過300億元。

華寶基金早一步發力,並未用好先發優勢,規模遲遲未上千億,如今一年165億元的增量也遠不及頭部的大廠,逐漸從第二梯隊掉落到第三梯隊。

高位大量發行行業ETF錯失寬基風口
華寶基金熱衷佈局行業主題類ETF,旗下規模前五的ETF都是行業主題類,分別是華寶醫療中證ETF、華寶中證證券ETF、華寶銀行ETF、華寶金融科技ETF、華寶科技龍頭ETF。
其中一大部分是在2021年和2022年發行的。據統計,華寶基金旗下82只(A\C份額分開計算)指數股票型基金,有36只是在2021年和2022成立的。相比之下,2023年和2024年只成立了14只。
在2021年和2022年,很多板塊都在相對高位,華寶基金卻在此時大量發行。
成立的這26只股票指數產品,只有3只至今累計回報是正收益,其它33只都是虧損狀態,盈利機率不到10%,平均收益為-22%,投資者受傷嚴重。

也許是虧損過多,華寶基金在2023年只成立了4只指數股票產品,比同行少了很多,且這4只都是行業主題類產品。此時寬基指數處於低位,本是發行寬基低位佈局的好時機。
到了2024年,股票指數產品,尤其是寬基行情爆發。華寶基金最大的寬基指數基金是A100ETF,24年底規模是32億元。
由於寬基產品產品線較弱,規模排名靠後,華寶基金也與這波潑天富貴擦身而過。
指數基金產品也爆出一些管理問題,拖累了指數品牌的口碑。除了華寶金融科技ETF聯接大幅落後於跟蹤指數外。今年9月份,華寶中證100ETF聯接C份額髮布公告開展分紅。
而華寶中證100ETF聯接A份額卻沒有分紅,違背 “每份基金份額享有同等分配權” 的合同約定。雖 A、C 類因費率不同可供分配利潤有別,但絕非區別對待的理由。其中C份額機構持有的比例是A份額的十倍以上。
昔日的行業先驅逐漸淪為市場的落後選手,說明先發優勢並不足以保障長久的領先地位,有效的市場研判、嚴格的產品管理以及對投資者權益的堅守才是立足之本。
資料來源:Wind,時間截止:202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