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TikTok和X等社交平臺上,一種被醫學界明確駁斥的“陽光健康論”正在迅速擴散:不少健康博主聲稱日曬不僅無害,反而能治療疾病、提升免疫、增加激素水平,甚至預防早死。
但皮膚科醫生們正緊急呼籲:別再相信這些謠言了,紫外線真的會致癌!

曬太陽=萬靈藥?
支援“日曬有益”的網紅博主聲稱,太陽中的紫外線不僅不會致癌,還能修復皮膚、提升睪酮水平、啟用免疫系統,甚至有人建議“別戴太陽眼鏡”,因為“鏡片會擋住對身體有益的UVB”。
但事實是,醫學界早已明確指出——過度紫外線暴露,是皮膚癌的主要誘因,包括最常見的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和最致命的黑色素瘤。
真相數字:每年逾8000人因皮膚癌死亡
美國每年約有8400人死於皮膚癌,而黑色素瘤的新增病例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104,000例。非黑色素瘤類皮膚癌病例更多,但由於並未被系統統計,實際數量可能超過500萬例。

美國皮膚科醫生Jason Miller指出:“紫外線與所有型別皮膚癌之間的聯絡是確鑿的。我每週都會接診因為多年日曬患癌的患者。”
更令人擔憂的是,根據資料,自1999年至2021年,黑色素瘤在女性中增長了57.5%,男性增長47.4%,趨勢依舊在上升。
流言背後的危險:錯信社交媒體,代價是健康
“我們正在看到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社交平臺正在讓醫學謠言成為主流。”醫生表示,很多內容並沒有經過專業稽核,卻因“符合人們期待”而迅速傳播。
一位博主稱“紫外線會提升睪酮水平”,但大多數研究要麼資料樣本極小,要麼根本未在人類身上進行。還有人聲稱“曬太陽增強免疫力”,但科學研究表明,過量紫外線反而會抑制免疫系統。
有研究甚至顯示,UV暴露強度高的居住區死亡率更高,包括癌症、心臟病和呼吸疾病。
防曬≠恐慌,科學控光更重要
值得說明的是,陽光中的UVB確實對維生素D合成有幫助,而維D對骨骼和免疫系統有一定益處。問題在於“量”:曬10分鐘和曬兩小時,結果完全不同。
醫生們建議:
-
避免上午10點到下午4點的強日照時段;
-
出門時戴帽子、穿UPF防曬衣;
-
使用SPF30以上的廣譜防曬霜;
-
每年進行皮膚癌篩查,定期體檢。
別被誤導:防曬霜安全遠勝於日曬風險
一些博主還炒作“防曬霜含苯”會致癌,試圖讓人恐懼使用防曬產品。但醫生明確表示:苯並非防曬霜成分,而是在生產或運輸中可能出現的微量汙染物,其含量遠低於安全上限。
相反,如果不防曬,每次曬傷都會增加患癌風險:在15-20歲之間經歷5次或以上的嚴重曬傷,會讓黑色素瘤風險增加80%,非黑色素瘤風險增加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