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打生長激素,會更容易得癌症嗎?

文 | 菠蘿
(一)
今天兌現承諾,聊聊大家很關心的生長激素和致癌風險問題。
最近“給孩子打生長激素”的話題相當火熱。生長激素是人體自然分泌的一種激素,主要功能是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發育。如果孩子天生缺乏生長激素,導致身高比同齡人矮,那注射補充激素是個可以考慮的選擇。
但現在生長激素存在明顯濫用,很多不該打的孩子也在用。
這背後有商業推廣的原因,也和家長自身過度焦慮有關。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成為最好的,身高也不能輸,所以當聽說有秘密武器可以幫孩子長高的時候,就想去試試。
家長這種想法我特別理解,體現了大家對孩子的愛。但多數孩子確實不需要打生長激素,因為小時候長得矮≠缺生長激素,如果是別的原因,打的價值不大,還有副作用風險,弊大於利。
孩子個子不高,有很多可能原因,比如天生長得晚。我自己就是這樣,初中畢業還不到150,是班裡最矮的之一,加上近視,常年坐在教室前兩排。結果高一、高二我突然每年猛長十多釐米,高中畢業已經成了班裡最高的之一。如果當年我也打了生長激素,家長肯定以為是打針的原因,覺得超值。
生長激素就跟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一樣,應該是缺啥補啥,如果壓根不缺,那就沒啥好補的。
硒和維生素D都很重要,但為什麼現在補硒意義有限?因為硒可以透過食物補充。以前有人會缺硒,是因為那時候大家基本長期只吃自己土裡種的東西,如果碰巧生活的地方土壤裡硒很少,確實有可能缺。但現代社會,大家吃的東西多是來自天南海北,多數地方硒含量都正常,所以大家缺硒的機率很低,自然也就不用補。
反過來,為什麼維生素D現在容易缺?因為它最大天然來源是曬太陽,每天曬一個小時就夠了。以前的人天天在地裡勞動,日照充足,根本不會缺維D,而現代生活方式讓大家天天蹲室內,加上國內很多女孩喜歡美白,能不曬就不曬,導致絕大多數人都缺。
同樣的道理,給孩子打生長激素,第一步就是確定自己孩子是真的缺!
生長激素真正獲批的適應症不多,包括特發性矮小、垂體功能低下、特納綜合徵、慢性腎功能不全等,都有很明確的診斷和治療指南。現在很多人給孩子打生長激素,壓根就沒測激素水平,也不符合獲批的適應症,屬於超適應症使用。
(二)
關鍵問題來了:超適應症打生長激素有什麼壞處?
當然首先就是浪費錢。打一年動輒幾萬,甚至十幾萬,不是小數目,現在賺錢不容易,別被忽悠浪費了。
如果不差錢呢?
還有別的副作用。生長激素本質是一種藥物,它的副作用其實都印在說明書或知情同意書上了,包括血糖升高、關節痛、內分泌失調、脊柱畸形、骨頭壞死等。當然,嚴重副作用發生的機率並不高,不然早就沒人敢打了。
大家最擔心的癌症風險呢?
這種擔心不無道理,畢竟生長激素重要作用就是刺激細胞的分裂生長。它不僅影響正常細胞,也能促進癌細胞分裂。動物實驗確實證明了,長期使用大劑量的生長激素,會增加癌症風險。
但家長們也別太慌,因為給人用的劑量遠沒有這麼高。目前打生長激素在人體致癌的結論並不明確。
生長激素已經在人體用了幾十年了,一開始大家就擔心致癌風險,所以做了大量分析。最早的時候,有小規模研究發現打生長激素的孩子白血病變多了,但後續分析發現,得了白血病的孩子,多數有先天基因缺陷,本身就更容易患癌。排除這些高風險人群以後,如果只對比普通人,並沒有發現癌症顯著增加。
所以現在結論是:
易患癌因素+生長激素=危險;普通人+生長激素=還好。
如果家族本身有癌症史,甚至自己曾經得過癌症,那就最好別打了。
(三)
總之,從風險收益比來看,我旗幟鮮明反對大家盲目去打生長激素。但實話實說,它致癌風險也沒有想象那麼大。如果已經打了,也不用太焦慮,注意定期檢查就好。
國家藥監局最近專門發文提醒家長們,不要濫用生長激素。想幫孩子長高,最優選的方式永遠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以及良好睡眠,而不是用額外的激素。
說實話,很多時候打激素與其說是為了解決孩子身高問題,給孩子“缺啥補啥”,倒不如說是為了滿足家長心理需求,給家長“缺啥補啥”。
我自己從小啥樂器都沒學,很遺憾,所以娃出生後就老想讓他學點樂器。給孩子打激素有點類似,往往也投射了家長對自己身高的遺憾。希望孩子更好一點無可厚非,但行動要注意適可而止。其實我們內心都知道,孩子未來發展如何,幾釐米身高的影響微乎其微。
育兒是一門學問,但沒有標準考試,所以才特別難。世界上沒有一個完美的孩子,總有讓家長操心的地方。為了身高打激素,為了分數上補習班,為了見世面去夏令營……在孩子的事情上,我們都全力以赴,但永遠別忘了終極目標,不是身高,不是分數,也不是才藝,而是為了讓孩子生活得更好。我們家長們一起共勉吧。
祝孩子們都健康快樂成長!寒假快樂!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參考文獻:
1.Cancer risk following growth hormone use in childhood: implications for current practice. Drug Saf. 2004;27(6):369-82.
2.Cancer risk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growth hormone in childhood: the SAGhE European cohort study.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7 May 1;102(5):1661–1672.

_________
往期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