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錫川

購車背景:
本人的第一輛車是 CRV, 再到最近的一臺車是當時在杭州為了拿綠牌購
置的一臺寶馬5 系混動——530le (說到這兒還有點懷念那臺陪了我 4 年多的車😄。無論是油耗比、舒適性、操控性等幾個指數在我看來都達到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平衡)。那很多人就要問了,如果那麼喜歡為啥要換純電動、乃至蔚來呢?

蔚來 ES8是在 2023 年的 11 月份購入的帶 75 度電的非 Baas版本(當時已經沒有免費換電的政策)
當時換車的理由也很簡單——50% 的原因就是因為後備箱,530le 啥都好,就是那個後備箱實在是不忍直視的小,但凡喝點酒叫個代駕,代駕的那個小摺疊車都放不下,就更別說車裡只要是裝了點東西,出去遊玩只要裝個 28 寸行李箱後就會開始頭疼,剩下的的原因就是用上了電,混動那點電池(55km))的確會有用電焦慮,會想法設法的用電不用油 (後來看到搞笑段子是開上混動車,如果發現沒充電半夜穿著內褲都想去把電充上 ps:不引戰,不是說混動和增程不好),所以鑑於這些個理由就開始我們家庭的換車之旅。
*購車思路:
經過當時 2 個多月的篩選和試車,以及針對 530le 使用的情況做了幾個選車思路:
1️⃣ 首選SUV——雖然沒有越野的需求,但是從杭州回到成都後經常有一些去川西走走看看的需求;
2️⃣後備箱大——解決之前很大的痛點;
3️⃣優先四驅不考慮單純後驅——有幾次我的那臺530在下雨天的停車場內以及川西雪季自駕遊的時候就出現嚴重打滑,最危險的一次在川西某個埡口遇到大雪,打滑到我冷汗都冒出來了;
4️⃣優先考慮純電——開慣油車的人只要碰上電車,那個特性真的會讓人不想再碰發動機了,此外混動的特性決定電池肯定是做不大的,所以就不做從混動到混動的決定,不過理想車型的火爆,當時也把它放到了試車計劃裡面;
5️⃣其他:方便露營、遊玩、零重力座椅等一些可有可無的需求;
*購車過程:
從開始還是從 BBA 開始看,從寶馬的油改電車型、純電車型、再到 BA ,凱迪拉克等其他純電車型,再到國內主要新勢力的一些試駕後,其實選擇面就剩下理想的 L9/L8和蔚來的 ES8/EC6/ES6 做最後的抉擇,這個時候大家可能要問不是說不考慮混動了嗎,我只想說作為家庭用車,理想的產品特點實在是太強了,沙發彩電大冰箱以及一些小細節,幾乎就是針對家庭定位而生,招招致命;
*購車決策:
在真正下決定之前,我的內心傾向理想車型,車型產品力過於強大,電池在城裡開也夠用了,除了外形設計較為中庸;但是,但是我帶著媳婦去試駕2個牌子車之後,蔚來 ES8居然後來居上,有最關鍵的 3點讓我們最後選擇了蔚來:
一、外形(感性)40%,蔚來的設計調性的確很有感覺,據說是之前設計灣流的設計師;
二、操控+內裝(理性)40%,從寶馬過來的車主,還是很容易可以感受到三者之間的差異度,尤其是我作為雷打不動的駕駛員,這點感受特別深;(PS:不引戰,我只是說我更加適合哪一種操控感而已,不是說誰不好,大家切記哈)
三、服務(感性)20%,什麼 TM 換電、什麼 house、什麼活動都有點小小的打動了我們;
最後,我們找了銷售拿了個什麼現車補貼1w 多吧、然後又找同事拿了個車主積分補貼、廠家nomi 獎勵積分兌換,充電樁免費置換、再自己選了 2 個要加錢選裝的車身顏色(綠)和車內顏色了事(或許讓家裡的 LD 參與選車結果,就是最後購車優惠了個寂寞),差不多已原價提車走人;





……………………經過 467 天,32112 公里的駕駛(60% 的城市路況+30% 的高速路況+10% 旅遊自駕),只能說蔚來還要加油(當然天下沒有完美的車),以下為個人用車的一些真實主觀感受:
優點:
1.車型設計——身邊的朋友幾乎都對蔚來車型的顏值是點讚的,S8的確是有點電動路虎攬勝的感覺(設計乃主觀感受),內飾高階感也適配這個價格,以至於我提車後 1 個月我又介紹了一個女同事購買了 ES6;
2.四驅操控——這麼重的車身沒有成為動力原罪,電力輸出非常攢勁,操控感覺也是很棒,非常適合我的駕駛風格,沒有感覺到大車大船的感覺;
3.雙腔空懸——過個溝溝坎坎那個感覺還是真不一樣(坐過同事的 ES6、以及我原來的寶馬 530le),某種意義上的確一分錢一分貨;
4.車主服務——沒有花錢服務的壞處,第一天提車就遇到扎胎(尷尬至極),立馬就使用了無憂服務……後面幾次的小出險,逛商場、談點事情的時候去牛屋坐坐,都還是能體現出一定的服務價值;
5.車內降噪——安靜、安靜、安靜,沒有雙層夾膠玻璃的不是,😄。加之音響效果不錯,每次車內小憩的時候,這個感受特別深。當然這麼大的車身在高速時候的風燥就不做討論了;
6.換電服務——我對換電沒有執念,因為家裡和單位都可以隨時充,所以在一些極端場景(例如節假日換成 100 度電、川西自駕在服務區換電、忘記充電等)使用過,也還是挺好的;






第三排的乘坐舒適度還是拉滿了的,當然只要用上第三排,幾乎就是兒童區專屬位。目前看來我還是大部分時間摺疊起來的



雙腔空懸的舒適感的確 good!!

忽略全是灰塵的 HUD,堪稱積灰神器

不過巨大的 HUD 顯示還是挺爽的,對比過 ES6 的好像顯示功能還要多一些地圖顯示區域

自動大燈的光源、亮度比原來的 530 是要好很多

改進點(非缺點,因為我感覺有些產品體驗也許只是我個人體驗的傾向性,大家理性看待就好):
1.充電口前置:這麼大一個車但凡只要在商業充電樁停車,都非常尷尬的,正向停車很少有充電樁能拉 5m 的電源線,只能車頭朝內停車,十分尷尬!也不知道設計師和產品經理是否自己停過車,插過充電樁;

2.取消慢充口:為了這個事情我還在蔚來的 app 發過貼吐槽過,只要是出遠門(自駕遊場景)你就會發現慢充口真心是剛需,在購車的時候我也以為慢充不重要,但是當你和別人一起去自駕,別人在民宿、酒店、景區用慢充補能的時候(而你還需要驅車專門找快充的尷尬),也會發現產品經理和設計師或許他們沒遇到過那種場景。我記得我當時和銷售討論過取消慢充口的理由是,節約成本+蔚來不需要慢充(因為我們有換電站);(不過聽說新產品又要加回來了,😅)

3.車內安全:第三排放倒之後,過道鏤空之處是一個典型的安全隱患,但凡放電小體積的東西就會擔心剎車的時候從後面衝到前排來,為此我在網上研究了很多解決方案,最後採取吸盤玻璃+防撞網的方案解決了,100 元的成本……

如圖所示,如果把☂️放中間(或者是尖銳物品)在高速剎車的時候會發生什麼,細品!
4.智駕能力:我的 ES8三分之一的行程都是高速,但凡只要上高速和快速路都會默默的開啟智駕,有些場景的最佳化還要加強啊,人為感知在可靠環境下的急減速等情況依舊在發生。這點我認為因為我們國內的路況的確過於複雜,本身也沒有完美的智駕科技誕生,但是這個是持久的產品感知力。

5.電耗問題:75 度的電,雖然城區駕駛也夠了,但是300km+ 還是挺尷尬的,我知道車重、四驅的緣故,但是也還請好好的持續最佳化吧!
PS:彩電冰箱大沙發什麼的,本質不是我的剛需,但是如果能有也不是壞事。舉個例,關於開車去自駕露營的放電場景就跟這個很像,其他家的車都是自帶放電裝置,而 NT2.0 車型還要自採一個什麼充放電一體機,價格不菲之外那個體積也讓人頭疼。(我當然知道可以租用,但是為了這個場景讓我有種到底誰是剛需的錯覺);

類似這種第二排座椅但凡有人坐,都會輕觸開啟,每次都需要手動關閉的時候就覺得不厭其煩……
巴拉巴拉這麼多,總結一下:經過這一年多的體驗,我想說作為兩代新能源的車主(從PHEV 到純電、從合資品牌再到國內品牌),真真實實的感覺到國家汽車產業的飛躍發展,希望國內所有的自主汽車品牌能夠繼續打磨產品,讓made in china 的汽車讓世界感知!也希望這輛車能繼續陪伴我們走更多的路,未來的“蔚來們”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