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失戀去做心理諮詢,就是矯情嗎?

《 內心強大的美女白川 》

提到走進諮詢室的原因你會想到什麼?
有的人因為焦慮抑鬱的痛苦來尋求幫助有的人因為原生家庭的困惑來尋找答案。由於失戀帶來的痛徹心扉難以承受小芒果也選擇踏上了這趟探索內心的心靈之旅。與諮詢師的暢談中她觸控到那個受傷的自己,收穫了新生的力量
今天讓我們一起聆聽小芒果和諮詢師的故事

說起心理諮詢這件事,我覺得我的經歷特別值得分享。
為什麼這麼說呢?

可能大多數心理諮詢的案例都是抑鬱症、原生家庭不幸或者一些非常大的人生變故等等。
而讓我去做心理諮詢的原因非常簡單我失戀了。

《 失戀第33天 》

對我來說,心理學不是一個很陌生的事情。
從小我就覺得心理學是一門非常神奇、非常偉大的科學。可以說,我本身對「心理學」這門學科就抱有濃厚興趣和強烈信任。
所以當我發現自己長期處在一種痛苦的情緒當中無法自拔時,我認為現在的狀態影響了我的日常生活,我不想繼續下去,我想到了心理諮詢。
這是關於心理諮詢我想說的第一點,對所有人來說,心理諮詢是隻要自身認為有需要,那就可以去做的事情。
和我們日常心情不好的時候找朋友傾訴,找家人陪伴、出去旅行、唱歌之類的事情沒什麼區別,這只是一種求助、求救的方式而已。

01
心理學是科學,
被困時可以選擇「相信科學」
我身邊有些人對心理學不信任,覺得就是靠猜。

我本身不是學心理學出身,但多多少少看過一點書,在此淺談一下作為專業素人的看法。

《 正常人 》

1. 心理學絕對不是靠猜
在我看來,我能在書本上獲得的那些資訊,是各位學者運用瞭如動物、志願者等參與實驗的物件們進行了一段時間或者長期的觀察、監測、總結和分析得出來的結論。
其中涉及到的方式方法和醫學沒什麼區別,都是經過了實驗思考得出的科學結論。
2. 相信科學
市面上有諸多可以買到的心理操作手冊,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我們自救。
可是作為非專業人士,我看了書覺得只是治標不治本,很多內容書裡沒有說透,不能自己瞎定義。
我的理解是,我知道吃感冒沖劑可以治癒感冒,說明書上也講了成分和適應症狀,可是如果我不明白自己是什麼病隨便吃藥,也許能暫時止痛,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甚至可能還會誤入歧途。

《 我的解放日誌 》

而當我經過諮詢瞭解了自己的各種經歷和行為之後,回頭再看那些書本上的方式方法時,我能夠判斷哪個適合我哪個不適合,因為我清楚自己的內在邏輯。
在這之前就像是赤腳醫生靠經驗看病一樣,最好不要盲目嘗試。
心理學是科學。相信科學,相信它!

02相信諮詢師,暢所欲言

可能因為我本身喜歡,並且信任心理學。所以我在決定諮詢之後,我在主觀上會讓自己相信諮詢師,很快便和諮詢師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係
在諮詢的時候,面對一些不好意思說出口的感受、想法,我會糾結猶豫,但我會告訴諮詢師我在糾結某件事情,說出口我會害羞、或者恐懼、或者擔心被拒絕等。
我的諮詢師會誠懇地告訴我,我可以不用擔心。遇到他也處理不了或者不能肯定的問題時,他也會真誠告訴我,他不知道答案。
但他願意和我一起找答案,這種「真實」也是我安全感的來源之一。

《 重啟人生 》

即使是我覺得可能不禮貌的話,我也會鼓勵自己說出來,坦誠地告訴諮詢師。
比如:我覺得最近的溝通方式讓我不太舒服,怎樣不舒服?我想獲得一種什麼樣的感覺?諮詢室的環境對我有什麼影響?諮詢的頻率?取消諮詢對我的影響?等等,我都會坦誠地和諮詢師溝通。
我認為,如果覺得眼前的諮詢師不適合自己,也應該和諮詢師理性溝通,相信諮詢師們的專業性,有事千萬不能藏著掖著。
諮詢的過程中,讓諮詢師瞭解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很重要,只有這樣,才能讓諮詢師更好地幫助自己。
我始終牢記我的目的是來尋求幫助,而溝通表達就是讓對方瞭解自己的重要方式之一。
心理學不是靠猜測更不是掐指一算就知道別人心裡想什麼。

《 我的事說來話長 》

所以,溝通十分重要透過溝通也可以確定諮詢的目標,讓自己和諮詢師都能夠更有針對性的思考和工作。
諮詢時,我一直有記日記的習慣,這讓我能記錄想和諮詢師聊的事情,一定程度上也幫助我梳理思路,讓我自愈。

03

觸控「另一個自己」

我自認為是一個觀察力很強的人。諮詢過程中,諮詢師的表情、動作和眼神,都給了我很大的力量。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
當我強顏歡笑地說出一個內心故事時,我心裡感受到的是悲傷、痛苦、害羞和委屈我認為別人會覺得我矯情、我的感受不值一提比我慘的人多了去了。
可是諮詢師很認真地看著我,眼光裡有些亮晶晶的樣子,他微微皺眉,抿著嘴,很沉重地點頭。
——那個時刻,我可以感受到他能夠和我共情;他接受我的感受;我是被接納的;我是安全的;我是被理解的。

《 無恥之徒 》

這對我來說是新奇的體驗,美好的體驗。
失戀這件事,長期沒能走出去甚至還要去做諮詢,當時的我對此多少還是有點羞愧的,認為別人都沒走到我這步,我怎麼這麼矯情,小小的失戀還搞成這樣。
可諮詢師的表現讓我覺得:我一點也不矯情,我的感受是正常的;我是可以因為失戀走進諮詢室的;我對於失戀的種種表現,是有其根源的。
感受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徹底從失戀這件事裡,重新獲得了自由。
諮詢的感受很神奇,看似只是倆人聊天,諮詢師甚至都未必會說很多話,可我好像看見了一個不曾見到的自己。
《我要快樂,不必正常》書中,作者有這樣一段描寫:
「幾個月後,我們照例在下午散步,我說了小時候沒人摟抱我們的事。我說的是‘我們’而非‘你’。我們倆坐下來,哭了。」
這裡的「我們」,指的是作者和作者內心的創傷。
從文字上,對於這段我個人的理解是,作者採取擬人化手法描寫內心的創傷,表達接納創傷,與自己和解的過程。

《 未知的首爾 》

從諮詢經驗上,我個人的理解是,諮詢時我也感受到、看到、觸控到另一個自己。
我認為那個「我」是受到傷害的我,我可以像撫摸孩子一樣撫摸她,而這種感受也是她所需要的。
我觸控到了自己,我感受到了自己這種感覺很神奇,讓我很享受,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生的力量。

04心理諮詢
教會我「重新思考」

正如上面所說,諮詢師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心理諮詢不是萬能的,它像是我們受傷後需要的柺杖,柺杖輔助我們生活,但最終康復的還是靠我們自己。
醫學也有諸多無法治癒的病例,心理學也有很多謎題,更何況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點,科學促進我們進步,但科學也同樣在進步當中。
心理諮詢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我們不會帶著狼狽走進諮詢室,再走出來時便已容光煥發重獲新生。

《 住宅區的兩人 》

我的諮詢感受像是搭積木,透過和諮詢師的溝通,讓我能將當下的感受、行為、想法和過去的事情聯絡起來,從而找到問題所在,能夠安撫自己。
當我處在慌亂中時,我會首先思考:我感受到了什麼情緒?當下是什麼事情觸發了我的情緒反應?我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時發生了什麼?我是什麼角色?我有什麼感受?
當我能夠找到問題所在,也就能更好地瞭解自己需要什麼,從而根據實際情況給予自己。如果是現實無法解決的需要,我也能更理性地讓自己接納現實。
在諮詢時感受到的另一個我,一直和我同在,她始終在我心裡。當她感到不適時,我會閉上眼睛,走到她身旁,陪她坐下來,摟住她,聽她哭泣。
這是我在諮詢後得到的,適合我的方法,得到這個方法後,我生出了很多勇氣。我好似得到了盔甲,得到了治療傷口的藥品。
當我感覺我可以自己走下去了,在諮詢時找不到目標的時候,我便知道這段旅程暫時結束了。
面對未來我還是有點惴惴不安,走出諮詢室我有些新的成長,但也有些方面我還是我,只是我接納了「我」
不知道我的方法能不能足夠讓我抵禦生活的風霜,但我知道,當我再次需要的時候,我還可以求助,我當然還可以再次求助。
如今回想起來諮詢是一段美妙的感受,我感謝當初選擇諮詢的自己,是當初的選擇讓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和愛的力量。

《 浪漫的體質 》

最後總結一下,對我來說在諮詢時最重要的幾點:
自己覺得有需要就可以做心理諮詢,不論起因為何。就像感冒了,喝了熱水吃了藥也不好的時候,我們當然要去掛號看醫生啦。
相信科學,相信諮詢師,坦誠溝通,暢所欲言。給自己嘗試的機會,也給諮詢師瞭解你、幫助你的機會。
諮詢的感受很神奇,也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體會,甚至諮詢也許不能完全解決你所遇到的問題,但我個人認為,諮詢這件事,如果你認為有需要,那麼試一試,絕對不虧。


作者   來訪者小芒果
編輯   崇衫、蝸牛

如果你當前面對一些心理困擾但不知如何解決,或者壓抑的情緒找不到發洩的出口,我們的「首次諮詢」服務可以幫助你。
「首次諮詢」利用國際標準的心理測評量表系統和 50 分鐘的 1v1 線上深度訪談,幫助你明確定位情緒感受與需要關注的議題。
點選下方圖片瞭解詳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