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喜歡心理學,對人感興趣,我是否適合做心理諮詢師呢?”
我們經常在後臺收到這樣的提問。
雖然心理諮詢師聽起來神秘,但也不外乎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種,探討一個人是否適合心理諮詢,和探討一個人是否適合其他行業一樣。
“我適合做什麼職業”,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重要的話題,是自我同一性探討的重要方面,有些人甚至會持續一生追問這個問題。
從生涯規劃角度,分“想做”、“能做”和“怎麼做”三個方面仔細剖析,什麼樣的人更適合做心理諮詢師。
“想做”:即個人的從業動機,以及這種動機和該職業的真實情況的匹配度。
“能做”:指諮詢師個人特質(什麼樣的人適合做心理諮詢師)。
“怎麼做”:從專業角度,如何成為心理諮詢師?
01
從業動機:
為什麼想做心理諮詢師?
在很多人理想化的理解中,心理諮詢師往往都是懷揣一份濟世情懷才選擇從事這份助人的工作。
然而在實際情況中每位諮詢師的職業動機常常是千差萬別。
國內外很多學者對心理諮詢師的職業動機進行深入研究之後,發現絕大多數諮詢師是出於以下考慮選擇從事這個職業:
一、助人的動機
作為一個典型的助人職業,心理諮詢師能夠幫助來訪者消除精神上的痛苦,擺脫心靈上的困擾,從而獲得自我的滿足感,實現自身的價值。
一項針對700名美國心理諮詢師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0%人認為促進來訪者成長是他們從事這份工作的主要動機。
著名心理治療師歐文·亞隆也提到“心理諮詢工作使得我們每天能夠超越自己的個人願望,把目光投向他人的需要和成長,併為他們提供服務”,他非常珍惜這項“職業特權”,從事這項工作也給他帶來了“非凡的滿足感”。
二、療愈自我的動機
心理諮詢師經常被稱作“受傷的治療者”。
國外一項針對3577諮詢師的調查顯示,48%諮詢師從事這份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探索和解決自己的問題。
三、尋求親密關係的動機
研究發現,諮詢師與來訪者建立的這種親密聯絡所帶來的愉悅感與滿足感,是其他職業沒辦法提供的,這種可預見的親密體驗是心理諮詢師最強有力的職業回報之一。
心理諮詢師在和來訪者的互動中所建立的諮詢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它既是一種強烈的帶有情感聯絡的信任關係,又是一種親密的人際關係。
四、獲得控制感的動機
為他人提供建議、關心和給予他人溫暖常常是和控制的需要聯絡在一起的。
心理諮詢過程中諮詢師和來訪者雖然原則上是平等的,但諮詢師有更大的掌控性和主動性。他們可以把握諮詢的程序、方向,諮詢關係的深度、廣度。諮詢師還能以提建議、給予溫暖和關愛的方式來改變甚至掌控來訪者的思維、情感和行為,進而影響來訪者的生活。
五、自戀的動機
自戀並非都是病態的,每個人都有獲得認可和讚許的需要。
有調查顯示:自戀需要的滿足或許是心理諮詢師在職業活動中的最大收益。
此外,有些來訪者由於病態化的投射,會將諮詢師推到一個無所不能的,非常理想化的位置上,這恰恰也滿足了部分諮詢師的自戀需求。
以上是關於心理諮詢師職業動機的簡單總結,如果你也想成為心理諮詢師,可以與自己詳細對照。
4月24日開課!
原價3980元,限時團購價3620元
👇掃碼點選文末【閱讀原文】報名👇

02
心理諮詢中最重要的
是諮詢師本人
心理諮詢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除了需要一般職業相關的專業知識、能力外,它還需要具備一般意義上的職業素質以外的特殊要求,這就是:諮詢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的問題,其人格成熟與完善程度,自我覺察與成長的能力和所達到的水平與境界。
因為“在諮詢過程中,諮詢師能帶進諮詢關係中最有意義的資源,就是他自己”。
美國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卡文納強調指出:有效的諮詢更依賴於諮詢師的人格特徵,而不是諮詢師的知識和技巧。
他認為知識與技能不是不重要,而是因為教育很難改變人的那些基本的人格特徵。
什麼樣的人從事心理諮詢,比從事心理諮詢須掌握什麼樣的諮詢理論和方法更重要。
在以往的諮詢師特質研究中,學者們也梳理了一些較為普遍的人格特質。對於諮詢師個人特質對諮詢效果的研究中(王中傑,2005)發現,諮詢師個人特質對諮詢效果存在影響,比如:
自我開放
諮詢師在諮詢中不僅要使用技術和理論,也要願意自我開放,真誠的面對來訪者。這種開放的態度能夠促使來訪者也進行自我開放,建立積極地諮詢關係。
自我覺知能力
在諮詢過程中, 諮詢師的自我覺知能力包括對自己的需要、價值觀、偏見、多元文化、未完成事項等方面的覺知(簡小單注:未完成事項是指諮詢師在其個人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尚未得到很好處理的問題)。
對於這些的覺察能夠幫助諮詢師保持清醒,更好地理解來訪者、以及在諮詢過程中諮詢師自身的情緒,更有效地幫助來訪者。
個人成長意識
諮詢師應明確具備個人成長的意識,不斷的進行個人成長,加強自身建設,避免“我一定能處理來訪者的任何危機、一定要高度熱情負責地工作等”不合理信念造成的身心耗竭和職業倦怠。
諮詢過程不僅關注當事人的成長, 也應關注諮詢師的成長。這一點相對容易判斷,大多數對諮詢行業感興趣的人,都對自我的成長有濃厚的興趣。
正如羅傑斯對自己治療經驗的總結:“我是否能夠創造一種促進他人獨立成長的關係,取決於我自己的個人成長的程度”,而“如果我想要促進與我相關的他人的成長,我自己必須不斷成長。”
03
Seed助你少走彎路
快速入門心理諮詢師
為了幫助你更接近“心理諮詢師”的助人本質,全方位瞭解心理諮詢行業,判斷自己是否適合成為一名諮詢師,簡單心理Uni開發了《Seed心理諮詢師入門課》,邀請了6位國內外有數十年臨床諮詢經驗的心理諮詢師,經過不斷打磨,經由6個月搭建從小白到初步實踐的成長之路:
✅ 為期望個人成長者搭建多維成長地圖
✅ 幫有意願轉行者建立認知、清晰目標
✅ 讓準從業者們擁有更系統的成長路徑
我們希望Seed課程如同種子一般,讓更多對心理諮詢行業感興趣的人明心見性,花更少的成本,獲得更專業的成長。
——來自授課老師孫平
而相比於其他行業,心理諮詢行業對人內心深處的情感捕捉更為敏感。因此更需要有人文關懷的,並且有持續臨床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引匯入門,因為他們更瞭解新手諮詢師在初期成長中的困境,更能有耐心地給出針對性的指導與解答。
在迴圈開展了50餘期的【Seed課程】中,對授課導師的選擇上我們制定了嚴格的篩選標準:
✅ 具備長期一線諮詢的經驗;
✅ 接受過系統的心理學培訓;
✅ 備受學員推崇和喜愛的。
我們精選的這6位老師帶著心理諮詢師特有的溫暖、真誠,引領大家從理論到實踐,手把手引領學員走進心理諮詢的大門,全方位瞭解心理諮詢行業的現狀,認識諮詢師的工作內容和所需的工作能力,並知道自己可以如何成長為一名心理諮詢師。
在已經結課的Seed課程評價中,學員們對師資均表示極度認可,認為老師講課邏輯清晰、經驗豐富、生動有趣且能量強大,極具人格魅力。
在優秀導師的帶領下,你會發現:一個合格的助人者,是輕鬆又小心的——ta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邊界,能夠忍受不確定,謹慎做出每一個判斷。
以及,在面對他人的痛苦和人心的複雜時,懂得保持足夠的尊重和謙卑。
👇上下滾動檢視導師介紹👇


Seed課程在長達半年的學習過程中,安排了7大必修模組,280節精華課程。系統包含了個體發展心理學、心理流派理論、臨床心理問題、諮詢技術應用、諮詢倫理與法律等基礎內容。
入行基礎篇
心理諮詢概論——瞭解職業需求和功能;
心理諮詢師成長之路——瞭解行業歷史、現狀、前景和成長路徑;
心理諮詢倫理及法律——瞭解必須遵守的行業道德和規範;
心理學基礎篇
個體發展心理學——瞭解個體一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特徵和變化,覆蓋嬰兒期(0-2歲)、幼兒期(2-6歲)、小學期(6-11歲)、青少年期(11-18歲)、成年早期(18-40歲)、中年期(40-65歲)、老年期(65歲及以上)、死亡、臨終與喪失等全階段;
常見心理問題臨床表現——瞭解常見心理障礙的分類、起因、理論、干預手段,包括變態心理學、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礙、焦慮障礙、強迫相關與創傷相關障礙、進食障礙和物質使用障礙、睡眠障礙、性及性別相關障礙、軀體症狀障礙及解離性障礙、兒童期障礙及老年期與神經認知障礙、人格障礙。
諮詢技術基礎篇
心理諮詢基礎理論——瞭解7大心理流派的理論和技術,包括精神分析/動力取向、阿德勒治療學派、人本主義學派、存在主義學派、格式塔(完形)心理治療、行為治療與認知行為療法、後現代取向&家庭治療、心理諮詢理論和實踐的整合趨勢。
心理諮詢基礎助人技術——學習整個助人過程的工作原理和溝通技術;
成為心理諮詢師的道路是曲折且滿布荊棘的,特別是對於0-1歲的心理諮詢師:
-
盲目的、碎片化地學習大量課程,時間與金錢投入極大暫且不提,重點是毫無回報,仍舊無法接觸到真實的諮詢場景。 -
還有人學完就學完了,仍然沒有機會使用諮詢技術,不知道如何正式走上諮詢道路,一直原地打轉,前期投入打水漂。
《Seed課程》結合國際權威的諮詢師培養模式,為0-1歲的心理諮詢師打造獨家進階學習規劃:
針對想要繼續深造,已經明確自己要成為心理諮詢師的人來說,可以升級到seed進階諮詢師培養計劃中,也可以繼續報名熱線實習。
你的時間非常寶貴!請把它交給專業的師資、專業的團隊、專業的平臺、專業的督導。簡單心理多年來一直秉承著“只提供高質量的心理服務”這一宗旨,手把手帶領你走上執業道路,解決你的後顧之憂!
4月24日開課!
原價3980元,限時團購價3620元
👇掃碼或點選文末【閱讀原文】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