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 A-level Art&Design 的六大方向之一,攝影方向被不少同學所青睞。
但是面對 A-level 的 C1 和 C2 兩部分的考察,
雖然我們預設每年5月進行的 A-level藝術C2考試 為“大考”,
但實際上,C1部分的成績佔比達60%,C2只佔40%。
因此C1部分是否準備充足,其實才是決定成績高低的關鍵。
C1部分主要考察內容為個人課題研究,沒有時間和主題的限制;也就是說按考綱完成相應的論文和作品,即可獲得成績。
那麼C1部分究竟該如何準備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文藍藝術25季學員——Cao同學是怎麼做到:
首先,Cao透過目錄的形式,展示了她要研究的四個主要部分及對應頁碼:
Cao的作品選取了最近幾年十分火爆的“榮格16人格型別測試”為主題,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哲學、藝術美學等多個領域。
雖然這是一個火了很久的話題,但能想到將其與攝影聯絡到一起,還是讓人眼前一亮:
-
-
-
Part 3 分析了 E/I 型人格獲取能量的方式和許是攝影
-
Cao的研究方法主要以文字研究和實踐材料為主,探討了精神能量在攝影中的表達和傳遞,最終成果也是對整個研究的覆盤。
在Part 1&2的初期設計理念構建的部分,Cao首先對卡爾·榮格的背景和其理論進行了調研:
榮格是瑞士的心理學家,創立了分析心理學,“人格整體論”是其分析心理學的核心理論。
目前火爆網際網路的“16人格型別”只是他理論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分析心理學理論還包含:心理能量、四種原型(人格、陰影、阿尼瑪斯、自我)等內容。
到了Part 3中期設計階段,Cao透過大量一手調研的照片,展示了照片篩選的過程,這可能是為最終作品的編輯提供了發展和延續。
之後,Cao又用大量的文字介紹了Part 3研究的五個步驟:
-
第一步:介紹榮格的心理理論及其對人格和心理能量的研究
-
-
第三步:探索敘事攝影,透過場景創作和環境佈置來表達敘事效果
-
第四步:挑戰抽象攝影的常規,特別是靜物攝影,透過光影投射精神能量
-
第五步:對整個研究專案的回應,使用純黑白攝影技術捕捉光影,傳達情感和能量
到了Part 4,Cao展示了兩張靜物攝影的作品:
-
第一張照片透過粉色手套作為視覺焦點,展示了日常生活中被忽視的美
-
第二張照片捕捉了自然光在瓷器碗上的反射,展示了光影效果
除了這些之外,Cao還從資深的主題發展,展示了四張黑白靜物攝影拍攝作品,
這些作品透過光影對比,展示了靜物的細節和質感,透過光影和形狀的強調,傳達了情感和力量:
掃碼獲取A-level更多方向C1部分準備案例
▼
不難看出,C1部分主要考察的是考生的調研能力,
而C2部分則必須與C1部分的主題保持一致,考察的是在有限範圍內的深層次挖掘能力。
首先我們來看看在 A-level 攝影 C2 考試中拿到 A* 最高等級的 Eve 同學的作品:
在Eve的作品《viewpoint / point of view》中,她先是選取了在博物館學習中印象最深的3個藝術家以及作品的介紹;
然後從中挑選了一個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藝術家,搜尋了3幅具有代表的作品進行分析。
之後,透過對多個藝術家的學習,Eve 從藝術家的表現手法開始進行主題相關的實驗性拍攝:
比如在沙灘上拍攝的人物,將其透過Photoshop和戰爭畫面進行結合,從而實現沙灘上的人物和老照片進行結合。
除此之外,她還以同樣的手法,嘗試了將幾個互不相關的事物進行合成,展現出了A-level攝影注重的“多種材料運用能力”。
除了國外的同學之外,文藍藝術往期學員中也有不少在Alevel攝影方向中拿到A的學生,王同學就是其中之一:
王同學的專案探索的主題,是中國傳統的中醫文化與符號之間的關係以及現代醫學及其背後所反映的社會因素。
為了得到最真實的調研,王同學親自參加了中醫培訓班,從而得知中醫討論的哲學體系圍繞“道”展開,
透過對傳統中醫和現代中醫產業的深入研究,王同學進一步探討了中醫、中草藥與人性的關係,以及中醫符號與傳統文化的關係。
王同學會在同一個場景及同一個鏡頭,透過改變焦距的不同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
然後透過用Photoshop中的通道工具改變RGB的數值、色彩飽和度,以及用曲線工具調整色彩的亮度,改變原本圖片的色調以及明暗。
最後,王同學還不忘將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書籍、展覽中出現的古代人物形狀及配色作為參考資料的一部分,
雖然這些內容與主題的關聯性不大,但從側面證明了自己在C1&C2研究過程中的用心,而且這些形狀與配色也的確對後面的創作提供了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