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成長比天賦更重要

文 | 有書君 · 主播 | 安東尼
各位親愛的書友,大家好,我是安東尼。
今天,我們繼續共讀比爾·蓋茨的自傳《原始碼》。
上一節,我們講述了比爾·蓋茨和夥伴們在“C的立方”自由探索,將對計算機的興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技能。
在此之前,人們常常將比爾·蓋茨描述成一個計算機天才的形象。
但透過蓋茨的經歷,我們知道他其實並非天生的天才,而是在不斷探索、實踐與反思中,一步一個腳印成長起來的人。
對計算機的興趣,激發他成為更好的自己。
那麼,這一節的內容中,就讓我們走進比爾·蓋茨真正的覺醒時刻。
學業追趕計劃
沒有辦法繼續使用計算機後,蓋茨的生活恢復如初。
儘管在計算機上表現優異,但迴歸到現實世界的蓋茨,依舊要面對真實世界裡的自己。
他還是那個自我“擺爛”、與學校格格不入的差學生。
在湖濱中學,普通學生和精英學生擁有的機會和待遇是不一樣的,他們天然分化成兩個圈子,普通學生只能按部就班,精英學生卻可以擁有自由學習時間,進行自我探索。
傲嬌的蓋茨對這些原本並不在意,但有一件事給了他很大的刺激,那就他最好的朋友肯特竟然晉升成了精英學生。
就像網上那句俏皮話說得:
“既怕兄弟過得苦,又怕兄弟開路虎。”
看到好友的成長,蓋茨大受打擊,也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覺醒了。
哪怕自己是塊金子,也不能總被動地等著別人來發現自己,蓋茨必須像肯特一樣,主動脫穎而出。
恰好那一年的夏天,尚是初中生的蓋茨代表學校參加高中數學競賽,獲得了該地區的最高分數。
這個訊息很快傳到了數學圈之外,所有人都很吃驚,一個總是瞎胡鬧的異類,竟然能得到最高分。
這種異樣的眼光讓他很不舒服。
蓋茨覺得,數學的邏輯和理性思維,是掌握知識的萬能鑰匙。
他決定以自己為實驗物件,驗證一下自己的理論。
有生以來第一次,蓋茨打算全身心地投入學業。
他開始了學業追趕計劃,同時買了兩套課本,一套放在學校,一套放在家裡。
白天時他在學校裝作滿不在乎,晚上回家卻拼命複習,他希望所有人都覺得他真是太聰明瞭,不用看書都可以學這麼好。
瞧,小蓋茨人不大,心機還不小。
不過,透過超級的專注力、清晰嚴謹的邏輯,高效強大的記憶,通宵達旦的努力,加上證明自己的決心,使他那年拿到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
他成功晉升為精英學生,擁有了自由學習的權利。
商業變現計劃
那年暑假,他和好友肯特繼續待在一起暢想未來。
他們分析各種職業路徑,最後還是希望能用自己的程式設計技能賺點小錢,就像有些孩子給人剪草評一樣。
肯特想出了一個點子,將自己包裝成一家公司,到處發信件尋求業務。
當時“C的立方”公司倒閉了,湖濱中學新聯絡了資訊科學公司提供分時服務。
為了獲得免費的計算機使用時間,肯特在他們那裡爭取到了一份薪酬軟體系統自動化的任務。
時間很緊,只有四個月,他們邀請了“老鐵桿”保羅和裡克一起加入。
蓋茨的領導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開始嶄露頭角。
他根據每個人的工作量設計分配方案,確保專案順利推進。
經過四個月的艱苦努力,他們成功向資訊科學公司展示了核心程式,贏得了公司的認可。
儘管在報酬問題上遭遇波折,但這次經歷讓他們收穫了寶貴的程式設計經驗和商業談判技巧,對稅收、社會保障和薪酬管理等基本常識也有了深入瞭解。
在進行薪酬編寫程式的過程中,他們同時還接到了一個交通流量統計專案,為西雅圖地區街道的交通流量進行程式設計統計。
肯特很有商業頭腦。
他從湖濱中學僱傭了一些低年級的學生從事具體工作,這個專案的執行狀況也非常良好。
兩個專案的成功,給了他們很大的信心。
那年秋天,他們四處尋找其他機會,給一些潛在的客戶去信,向他們大力推銷自己的產品,不放棄任何一種可能。
此時,湖濱中學因為和周邊女校的合併,排課工作陷入混亂。
計算機老師為了全身心投入排課計劃,請蓋茨和肯特擔任老師,為湖濱中學教授計算機課程。
然而,不幸的是,一天老師因為意外去世了,開學在即,必須有人完成排課計劃,蓋茨和肯特挺身而出,承擔起編寫排課程式的重任。
整個學校都在期待著他們能解決問題,這是蓋茨第一次感覺到責任的重要性。
為了按時完成任務,他們連續工作3周,每天工作20個小時,時刻與疲勞和壓力作鬥爭。
蓋茨曾在輸入資料時睡著,醒來後甚至分不清日期,但他和團隊從未放棄。
最終,在開學前的最後一刻,他們讓程式成功執行,得到了校長的高度評價,並獲得了後續開發全新版本程式的機會。
這些實踐專案,讓蓋茨在計算機程式設計領域初露鋒芒,也為他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肯特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
他堅信,有了在湖濱中學成功的經驗,他們就能夠吸引到美國其他地區的學校,委託他們使用這款軟體管理其課表,併為此付費,他們甚至開始在整個學校招聘員工。
那段時間,他們的課外活動同樣豐富,蓋茨迷上了戲劇,在校園劇團中大放異彩,尋找到別樣的感受。
肯特則對攀巖如痴如醉,這項野外探險滿足了他對自我的挑戰之心。
失去摯友與收穫合作
然而,成長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在蓋茨和肯特的事業剛剛起步時,他們遭遇了一系列挫折。
先是薪酬專案遭遇欠薪風險,好在蓋茨父親及時出現,用法律幫他們化解了問題。
他們和保羅、裡克也曾出現分歧,一度分道揚鑣。
最令人痛心的是,肯特在一次攀巖活動中意外身亡,這對蓋茨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他們認識時,蓋茨才13歲,他有著天生的、極強的勝負欲。
但除了贏得手頭上正在玩兒的遊戲,他並沒有什麼遠大目標,是肯特給了他前進的方向,幫助他撥開未來道路上的迷霧,一步步靠近人生之路。
對於16歲的比爾·蓋茨來說,肯特對他的個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僅是他的合作伙伴,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他的離去讓蓋茨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但蓋茨沒有被挫折擊倒,他帶著肯特的期望,繼續前行,他知道肯特不願意看到他們的排課程式設計系統半途而廢,就給正在上大學的保羅打電話,尋求幫助。
作為“老鐵桿”的保羅放下一切,毫不猶豫地回到蓋茨身邊,他們一頭扎進湖濱中學的計算機房,全身心投入排課程式的編寫工作。
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們住在機房,累了就在行軍床上打盹,醒來後繼續編寫程式碼。
他們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完成工作,更是為了化解心中失去肯特的悲痛,完成肯特留下的使命。
幸運的是,連軸轉的工作終於有了回報,保羅和蓋茨準時完成了排課程式。
那年秋天,它執行的十分順暢,並在隨後的幾年中一直被使用,他們還為此拿到了報酬。
蓋茨和肯特的友情給他留下了一個寶貴的遺產,那就是意識到“另一個人可以幫你變得更好”。
也正是在那年夏天,保羅和蓋茨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微軟的兩大創始人,在這一刻真正走到了一起,可以說,這是一段定義他們餘生的合作關係。
這段經歷也讓兩個人也慢慢意識,他們的工作風格充滿了互補性。
蓋茨很聰明,能迅速接收資訊,做出最佳判斷,但他缺乏耐心,欠缺周全。
保羅的風格則深思熟慮,總能想到事情的方方面面。
就像在計算機領域,保羅對軟體、硬體都保持著高度關注,對計算機的發展也充滿著前瞻性的預見,蓋茨則在軟體程式設計上更為精進,能迅速給出最優產品。
這種互補,也為他們未來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成為程式設計的頂尖高手
在高中的最後一年,蓋茨又接受了一項挑戰,為某個電力管理局的發電業務進行電腦化改造。
和他們之前的專案相比,這個專案非常的專業,需要99.999%的穩定性,稍有不慎,就會影響千家萬戶的日常用電。
蓋茨從來不畏懼挑戰,反而覺得這是一個一展開身手的好機會。
他邀請保羅一起參與,湖濱中學的校長對他開了綠燈,允許蓋茨休學兩個月全身心地投入。
比爾·蓋茨對自己和自身的程式碼編寫能力信心十足。
他開發過薪酬管理程式,搞出來的學校排課程式一炮而紅,他擁有自己的公司,馬上就要實現美國城市交通研究的自動化。
而現在,電力管理局的發電業務電腦化改造,又將為他的程式設計經歷增添一份重要砝碼。
保羅和蓋茨投入其中,他們集中火力狂敲程式碼,一干就是幾個小時,餓了就喝點速溶粉,堪稱“廢寢忘食”。
最長的一次,蓋茨差不多100個小時沒有離開控制室。累是很累,但他們在這裡也收穫頗豐。
之前從事的三個專案,大都是閉門造車。
但在這個專案中,他們得以和一群專業的程式設計師一起工作。
其中一位頂尖的程式設計師甚至會主動給蓋茨改程式碼。
那些堪稱“神來之筆”的修改,讓蓋茨不禁拍案叫絕。
在此之前,要是誰改了他的程式碼,他一定會急得從桌子上跳起來,但這一次,他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也見識到了什麼叫更好的程式碼。
這是蓋茨關於自我認知的重要一課。他開始反思自己在程式設計這件事上的狂傲態度,並開始謙虛地向周圍的專業程式設計師們學習。
蓋茨融入他們之中,與他們交流,接受他們給的程式設計挑戰,對比與他們的差異所在,吸收他們的奇妙巧思,求知若渴地學習著、努力著、精進著。經過那個夏天的磨礪,蓋茨已經成為程式設計上的頂尖高手。
那時,蓋茨也已經拿到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也許是看到蓋茨在程式設計上的天賦,那些專業程式設計師們勸說他放棄讀大學,跳過本科直接申請到研究生院學習計算機程式設計。
用他們的話說,蓋茨就該回到計算機行業,決定下一版作業系統應該是什麼樣的。
這是一個大膽的想法。
保羅已經做好了放手一搏的機會,他選擇了休學,也慫恿蓋茨放棄哈佛大學,留下來一起創辦公司。
但蓋茨還想繼續探索自己人生的可能,帶著對未來的期待,比爾·蓋茨開啟了他的大學生活。
當然,現在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比爾·蓋茨最終從哈佛退學,專心創業,成就了微軟帝國的輝煌。
那麼,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他又是怎樣創辦微軟,成為行業翹楚的呢?
讓我們下節繼續來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