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
1月14日,比爾·蓋茨在阿聯酋的阿布扎比CNN學院接受了一次深度專訪,分享了他關於AI(人工智慧)技術的新預見。
自2022年ChatGPT橫空出世後,AI實現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比爾·蓋茨預測,2025年AI技術會實現更大的突破,將加快應用於醫療診斷、新藥研發等領域。同時,他特別關注瞭如何更好地提升發展中國家的AI技術水平,儘可能實現技術在全球的同步發展。
作為科技界和慈善界的領軍人物,比爾·蓋茨在過去十幾年一直站在技術發展的前沿,他關於AI的每一次預測與思考都引人注目。
但現在,這樣一位專注於技術和未來的人也開始回憶過去了。
比爾·蓋茨經常被問到自己的早年經歷:他的性格是如何養成的,他的家庭在其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他在哈佛大學度過了怎樣的時光,以及後來又為何離開哈佛創辦微軟……

“這些問題讓我意識到,人們或許會對我的人生歷程,以及我成長中的影響因素感興趣。”因此,他寫了一本關於自己早年經歷的回憶錄,這也是他的首部個人傳記——《原始碼》。
不同於以往的商業發展視角,無關對微軟成就的宏大敘事,《原始碼》迴歸了比爾·蓋茨成長的最初階段,展示了那個需要靠幽默搞笑獲得認同的孩子、那個令父母頭疼的“熊孩子”、那個遭遇了好友遽然離世的少年、那個廢寢忘食地進行程式設計嘗試的少年,如何成長為如今公眾面前的比爾·蓋茨。
如果你也對這樣一位人物背後的故事感到好奇,不妨看看他自己如何述說。
在《原始碼》中,比爾·蓋茨將首次公開自己的成長路徑。從叛逆少年到重塑計算機行業的科技大佬,我們能看到改變他人生的10個決定性時刻,讀到微軟創業的靈感來源和隱藏邏輯。


比爾·蓋茨何以成為“預測之王”
提起這位常年位居福布斯富豪榜的大佬,不少小夥伴的第一印象是:他是個總能踩準時代鼓點的“預測之神”。比爾·蓋茨聚焦於對未來的思考,關注科技、網際網路、氣候、疾病等領域的發展方向或演變趨勢。
他在《氣候經濟與人類未來》一書中預測,氣候災難將成為下一個危機,是人類必須持續關注的重大議題,未來它的危害程度甚至可能超過新冠等全球性流行病。
在《如何預防下一次大流行》一書中,蓋茨認為下一次大流行很可能源於生物恐怖主義,病毒和細菌或被轉化為可怕的武器。

早在進入21世紀之前,比爾·蓋茨還曾對未來科技發展做出神預言,1995年,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中對計算機領域,特別是網際網路技術未來的突破做出了一系列預測,他描繪了“資訊高速公路”的藍圖,還預言了一種類似“智慧手機”的微型計算機的出現,認為它將徹底重塑人們的生活。

當時,個人計算機逐漸普及,網際網路開始嶄露頭角,微軟正感受時代、引領時代。比爾·蓋茨前瞻性地看到了網路空間的巨大潛力,拉開了資訊時代的帷幕。
而在這本新書《原始碼》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比爾·蓋茨做出這些精準預言的底層邏輯。
他成長的前20年,也就是20世紀50—70年代的美國,是如何塑造他的個性和夢想的?
他親歷了個人計算機從無到有的過程,這段經歷如何影響了他的職業追求?
他的敏銳、好奇、專注與好勝,是如何培養起來,又如何幫助他步步“棋”贏的?

每個人的人生程式碼都有點兒與眾不同
對比爾·蓋茨來說,“原始碼”或許是幫助他和微軟走上正軌的首款BASIC產品的程式碼。但也有更深層的含義,指的是他人生底色中的“原始碼”,是幫助他做出精準預測的“原始碼”,也是讓蓋茨成為蓋茨的“原始碼”。
回顧比爾·蓋茨的早年經歷,我們會發現家庭、個人與時代共同影響了他的成長。

10多年前,比爾·蓋茨的父親出版了《蓋茨是這樣培養的》一書。
書中講到,比爾·蓋茨年幼時,家人覺得他看起來呆呆的、不善交際、行動遲緩。有一天,比爾從半地下室的房間裡看著外面發呆,他母親問他:“你在那裡幹什麼?”
很少回應這類問題的比爾突然回答道:“媽媽,我在思考。難道你們不思考嗎?”
《原始碼》一書中也提到了蓋茨和家人的緊密聯絡,包括青春期時和父母劍拔弩張的關係,在差點兒被哈佛開除時以及創業初期的艱難階段,家人對他的信任和幫助。
比爾·蓋茨出生於美國西雅圖,家人給了他所需要的、恰到好處的支援和壓力,培養了他善於思考、喜愛讀書、注重觀察的習慣。
父親曾這樣評價蓋茨:“他不是最聰明的人,也並不總是最富有的人,但他一定是最幸運的人。”
在蓋茨叛逆、不服管教的青春期,蓋茨的父母也沒有聽之任之,他們全家一起去看心理醫生。在聽到心理醫生“對孩子放手”的建議後,即使這不符合他們一貫的處事原則,父母也決定讓步,給予蓋茨更多的自由。在《原始碼》一書中,蓋茨第一次袒露心聲:與其與父母對著幹,不如專注在獲取踏入社會所需的技能上。

|比爾·蓋茨與家人
外祖母和母親的言傳身教也為蓋茨的成長提供了充足的養分。
當然,比爾·蓋茨個人的天賦與努力也不容忽視。即使他在程式設計方面已足夠有天賦,但還是要承認,在計算機起步不久的年代,研究程式設計必須有十分的專注甚至偏執。就算在徒步探險的路上,他腦海中想的還是如何以最短小精悍、最省記憶體的方式編出一段程式碼——正是這段程式碼後來成為了微軟首款產品的核心。

而當時的美國,正處在潛力無限、急劇變動的階段。這一時期有很多關鍵詞:太空競賽、技術樂觀主義、戰後重建、家鄉西雅圖的繁榮發展、個人計算機革命的曙光時期、半導體晶片的誕生等等。樂觀積極的時代情緒不可避免地影響了蓋茨。

|1962年美國西雅圖世界博覽會 兒童在參觀太空人展示

在見證技術的蓬勃發展和更新迭代後,比爾·蓋茨覺得,他說不定也能成為那個創造奇蹟、改變世界的人,做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一本書重新整理你對比爾·蓋茨的印象,帶來多重收穫
這本比爾·蓋茨親筆撰寫的回憶錄《原始碼》將重新整理你對他的印象,瞭解到他在真正取得偉大成就之前,是如何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當比爾·蓋茨回顧起自己從童年到大學的時光,他坦言自己並非一帆風順的天之驕子。
在他小學到中學的很長一個階段,他都感覺自己與周遭格格不入,處於人生定位的迷茫期。蓋茨很早就進入了叛逆的青春期,不服管教,不愛說話。中學時,幫助他找到方向、無話不談的好友遇難離世,令他無比悲痛。在哈佛大學,因為一門心思想快點兒、更快點兒地編寫程式碼,因為實驗室的計算機使用問題,他又差點被哈佛開除……
可以說,這些經歷都直接或間接地塑造了蓋茨,讓他從跌撞成長到應對自如。
《原始碼》或許不能直接解決你的現實困境,但蓋茨對自我的察覺與反思、蓋茨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他在創業伊始的諸多大膽嘗試,都在書中得到了最本真的呈現,想必也能為你帶來啟發。
如果你是微軟的粉絲或科技行業從業者,這本書將首次、完整地講述微軟的初始故事,讓你從“零”開始讀懂微軟的創立背景與契機。
如果你是商業領袖或創業者,蓋茨的創業歷程、成功經驗及途中的自省反思,會給你帶來一些寶貴的商業智慧。
如果你是一位正在思慮如何培養孩子、規劃未來的家長,從本書中,你可以找到一條可複製的教育路徑,提升養育智慧,看看蓋茨的父母是如何引導孩子個性發展、習慣養成的,孩子也能從中獲得一些學習的動力和方法。
如果你是一個正感到迷茫、內心空洞的年輕人,你會發現即使是蓋茨,也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空虛與不安。他一步步摸索,找到人生的定位與方向的經歷,能激勵你重整旗鼓、勇敢追夢。
無論身處人生的何種階段,扮演何種身份,我們應該堅信:“正確答案始終存在,只需要去找到它”。
/// END ///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