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少女遭殘忍施暴10小時,不雅影片瘋傳:背後陰暗真相,刺痛所有父母…

後臺好多讀者說找不到我們公眾號了

大家星標一下,下回就能正常看到推送了喲~
解鎖更多精彩內幕
領峰會,匯聚100000名創業投資精英。在這裡,讀懂商業,遇見投資人和合夥人!

作者|教育編輯部
來源於公眾號教育(ID:edu618)
悲劇,總是以極其殘忍的方式重演。
3月31日,安徽靈璧縣漁溝中學一名14歲初二學生,在宿舍被同學活活毆打致死。
沒過兩天,又一起校園霸凌事件,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4日2日,同樣在安徽,一名初中女生被12個同班女生圍攻的影片爆上了熱搜。
起因僅僅是因為這名女生在體育課上,和其他人發生了衝突。
放學後,12個同班女生便將她堵在了牆邊,輪流對其掌摑。
有的還是左右開弓,下手極其狠辣。
女孩不堪忍受抬起雙手想要護臉,但馬上被無情扒開,隨後又被拽住了頭髮。
短短15秒,女孩默默地承受了來自同學朝自己狂扇而來的20多個巴掌。
我們能夠看到,女孩被打得鼻血直流,染滿了嘴唇,頭髮也被抓得凌亂。
在這個過程中,女孩始終打不敢還手,罵不敢還口,面對群體霸凌,女孩逃無可逃。
在那一刻,我想女孩的內心深處是無助的,也是絕望的,像是掉入了被慌亂和恐懼填滿的深淵。
影片傳出來後,迅速在網上傳播發酵,也迅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處理。
4月3日,通報就出來了,但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其中對陳某(14週歲)處以行政拘留10日,其他11人因不滿14週歲,依法不予處罰。
分管副校長王某記過處分,免去其副校長職務,給予涉事班級班主任鄭某記過處分,全縣通報批評。
對於這樣的結果,我想到了《少年法庭》裡那個綁架8歲男童並分屍的少年犯。
被問及自首的原因,少年一臉淡然地說:
“我聽說,未滿14歲,殺人也不用入獄,是真的嗎?”
暗自得意的神情,讓人看了不禁膽寒。

《少年法庭》

面對校園霸凌,除了呼籲相關措施的完善,還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重視,否則歷史將不再只是簡單的重複,而是愈演愈烈,直至發生在你我身邊。
當唏噓和同情過後,一切都會過去,但一切也都不會過去。
酒友福利
01
小編今天實在忍不住
要給大家安利一個
酒類京東淘寶撿漏玩法!
看完能幫愛喝酒的
一年省一輛車!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看看小編最近都擼到些什麼
原價2000元3000元的高檔酒
我只花了兩三百就擼到手
省下來的錢花在老婆孩子身上豈不美哉
重點來了,這些漏洞哪裡找呢?
我們建了個群
專門尋找這種漏洞併發在裡面
酒友們跟緊腳步
掃碼加入京東淘寶福利擼酒
長按二維碼3秒加我拉你上車 )
校園暴力的恐怖,你一無所知
少年,有時候並不是什麼美好的代名詞。
2021年4月8日福建廈門,13的小文(化名)遭到了4名同齡人長達10多個小時的殘忍虐待。
揪耳朵、拽頭髮、各個角度狠狠扇巴掌,幾個女生蜂擁而上,對小文拳打腳踢,棍棒相加。
還叫來了兩個男生,把小文拖到露天草地上,扒光衣服,做出各種侮辱性行為,拍下不雅影片,在網上肆意傳播,“打包”售賣,甚至發給了小文的媽媽……
等施暴者睡著,小文才從長達10多個小時的折磨中逃出來。
而此時的小文,已經被打得遍體鱗傷,渾身是血,臉部腫大,眼睛也難以睜開,身上只穿著一件被撕得不成樣子的衣服。

2021年10月23日,廣東一名13歲男孩失蹤,3天后被發現已經身亡。

而在他生前,曾遭遇了各種欺凌:
被圍在廁所扇巴掌、拳打腳踢,甚至被同學脫掉褲子拍攝下身部位……

更早之前,在2020年9月,河北5名兒童遭遇了2名15歲少年長達四五天的施暴。
用開水從頭向下澆、用打火機燙屁股、用菸頭往身上戳、朝鼻子裡灌雞蛋和洗衣液……
手段嚇人,孩子被虐得傷痕累累,身上大面燒傷燙傷,傷口不忍直視。
一樁樁惡性事件,讓我們見識到了無知者的惡有多滲人。
你想象不到的狠辣手段,比酷刑還要殘酷的羞辱方式,都被這群施暴者用在了孩子的身上。
而這,僅僅是校園霸凌的冰山一角。
校園霸凌比我們想象的多,離我們以為的近:
全球各國,校園霸凌都十分普遍,每年約2.46億學生遭霸凌,平均每3個學生中就有1個。
校園霸凌的形式我們意想不到,有時候甚至無法察覺:
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的資料顯示,有50.1%的學生受到過至少一種形式的校園欺凌,32.3%的學生曾受到過不止一種形式的欺凌。
語言欺凌、身體欺凌、社交欺凌、網路欺凌,每一個都可能要了孩子的命。
相比之下,語言欺凌和社交欺凌其實更普遍,更隱蔽,也很難及時引起家長們的重視。
2021年1月16日,陝西延安一名高三女生,從4樓跳下,搶救無效後身亡。
生前,她曾遭到同班女生不斷地言語羞辱,用各種難聽的話攻擊,她曾向母親哭訴:
“媽媽,我實在忍受不了了”。

2018年10月11日,雲南宣威初二女學生劉某在自己的家裡喝農藥自殺身亡。

她說:“我不想活了”、“我沒臉面在學校讀書”。
“不守婦道”、“太騷了”、“醜人多作怪“、“你好肥啊”、“蕩婦”、“神經病”、“大家別和她玩”……
當孩子被這樣的語言,長期、故意、反覆攻擊,再強大的孩子也可能會精神崩潰。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孩子沒有死在瘋狂的拳打腳踢裡,但是倒在了停不下來的流言蜚語中。
語言造成的殺傷力,絲毫不亞於肢體暴力。
因為它摧毀的,是一個孩子對生的信念。
有些孩子的惡,是純粹的惡
作家鄭執在《生吞》中寫道:
“成年人的善是複雜的善,孩子的惡才是純粹的惡”。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孩子的惡意,因為他的惡,可能比成年人更純粹、更直接、更無理!
當霸凌者開始傷人,理由很多都顯得有些無厘頭:
“覺得她好欺負”、“看他有些不爽”、“他肯定在背後說我壞話了”……

甚至,不需要理由。

當霸凌發生後,他還會說:
“你現在沒有一個朋友,我建議你直接跳樓吧”。
當你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甚至不覺得自己有多大過錯。
沒有同理心,做事不計後果,赤裸裸的惡意,沒有一點轉彎的地方,如果你不告誡他那是錯的,他真的能把人逼死。
即便這樣,施暴者家長依然為他袒護,依然有網友為他開脫:
“他還是個孩子!”

“多大點事啊,哪個小孩不打打鬧鬧的?”

“他還小,別毀了他的一生”
想要息事寧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不懂事不是作惡的藉口,玩笑打鬧不該成為保護作惡者的外衣。
對惡的沉默和包容、旁觀和冷漠,只會助長惡的盛行,讓惡之花從校園肆意蔓延到社會。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如果當惡發生,每一個人都置身之外,那麼惡總有一天也會降臨到自己身上。
《假裝沒看見》裡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假裝看不見的小孩,明明看到好朋友被欺負,卻一直假裝沒看見,直到他自己變成被欺負的物件,直到霸凌者也變成被霸凌的物件……”
惡如果不被制止,那麼便會迴圈發生,這就是校園霸凌的邪惡之處。
有人問:“為什麼孩子被欺負了不告訴父母?”
有一個回答說:“第一次被欺負的時候,我釋放過求救訊號,但是爸媽拒絕接收。”
就像電視劇《女心理師》中,莫宇的遭遇一樣。
當他試圖向父母哭訴自己被欺負時,得到的回覆卻是:
“不是你先招惹他們,他們怎麼會欺負你呢。”
“如果別人不喜歡你,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可怕的是,身邊人的質疑和誤解,會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稻草。
對於被霸凌的孩子來說,傷痛不是在那一天,而是之後的每一天,都猶如噩夢。
孩子需要被看見和被理解,否則傷痛會伴隨一生。
25歲的攝影師鹿道森,在生日那天選擇了和這個世界告別。
被霸凌的無助、漫長而孤獨的童年,缺乏親人的陪伴和關愛,讓他徹底失去了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他留下的絕筆信中,我們看到了他的掙扎和絕望。
想要抓住一個希望,但身後空無一人。
“成長過程中所承受的痛苦,總是在你不經意間如濃霧瀰漫開來。一遍又一遍的重複提起,再次傷害。”
“這些年我一直在嘗試自愈,但很多時候可能就是這樣,你越想擺脫的東西,就越不能。”
年少時的痛,是一輩子的。
如果無法被治癒,那麼心裡的光也會漸漸黯淡下去。
父母們
請成為孩子的靠山和後盾
校園霸凌,是一場對身體和心靈徹頭徹尾的傷害,被霸凌的孩子可能一生都會困在噩夢裡,舔舐傷口。
當校園暴力屢禁不止,當校園暴力的傷害難以消除,拿什麼拯救我們的孩子?
1、告訴孩子,有些時候不要硬剛
面對霸凌,很多人的建議是:打回去。
但當孩子決定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朝著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
比如陷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兩難境地。
陳泗翰因自衛刺死霸凌者被判8年

2、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不好惹”的人

什麼樣的孩子最可能成為霸凌者的目標?
霸凌者專挑那些看起來比自己弱小的人下手。
所以,父母們儘可能培養孩子的強者思維。
給孩子樹立強大的信心的同時,讓孩子鍛鍊強健的身體。
讓孩子面對欺凌的時候,有勇氣說不,也有能力反擊和保護自己。
3、要有危機意識
傅首爾曾經在節目裡坦言,自己的兒子也遇到過校園霸凌。
她是怎麼發現的?

爺爺給孩子買了一支他最愛吃的雪糕,但是孩子第一反應不是自己吃,而是獻給了一個同學。


在傅首爾的再三詢問下,孩子說了實話:
“我很害怕他,班裡很多同學都怕他……”
當我們需要從小的細節,發現孩子的異常,才有可能去避免和阻止大的矛盾發生。
比如以下異常,都可能是校園霸凌的訊號:
身體出現不明傷痕
衣服、鞋子、文具等經常出現丟失或破損
害怕或者不敢上廁所(霸凌經常發生在廁所)
情緒低落,不愛講話
出現厭學、逃學的念頭和行為
談到學校的人和事時,非常抗拒和排斥
開始失眠,經常做惡夢
……
4、做孩子堅實的後盾
為什麼孩子面對“霸凌”,寧願自殺也不肯和父母說?
很大的原因在於,孩子覺得說了也不會得到幫助:
“你怎麼這麼沒用”
“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光欺負你?
求助無益,那麼只能自己忍受。
父母的態度,才是開啟孩子心門的鑰匙。
對於父母,最重要的一個課題就是:和孩子共情。
只有父母嘗試理解和看見孩子,才能真正建立起和孩子之間的信任。
讓孩子陷入危險的時候,知道父母是會站在他這邊的,會幫他的。
父母和孩子常說這四句話,可以讓孩子在關鍵時刻做出對的選擇:
第一句,爸爸媽媽對你的愛是無條件的,所以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會在你身邊幫助你保護你。
第二句,受欺負不是你的問題,是對方的錯,千萬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第三句,你的生命是最可貴的,所以遇到危險儘量避免以暴力的方式還擊,而是以恰當的方法保護好自己。

第四句,不要太“乖”,對於讓你覺得不舒服的行為,要勇敢說“不”,不要讓別人覺得你好欺負。

東野圭吾曾在小說《惡意》裡寫道:

“當那些施暴者回憶過往時,他們說年少時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玩玩而已,彷彿那不過是童年時的過家家遊戲。
而對受害者來說,卻是一生都無法忘卻的痛苦記憶,他們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最可恨的地方在於,惡人永遠不覺得自己是惡人。
但最不值得的是,用別人的惡,來懲罰自己。
施暴者永遠不可原諒,但受害者要學會放過自己,學會治癒自己。
願這個世界上,再無“鹿道森”。
願遭受過霸凌的孩子,可以走早日走出傷痛。
點個“在看”,願善良的孩子們都可以向陽而生。
本文來源於公眾號教育(ID:edu618),教育致力於為1~12歲兒童打造前沿、權威的家庭親子教育平臺,透過解讀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跟進教育部政策,為家長提供有指導價值和意義的內容。

—–全文完,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下方名片關注,每日精彩優先推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