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郝劭文,很多人並不陌生。
兒時,他曾憑藉與釋小龍合作的喜劇電影《笑林小子》紅遍大江南北。
如今退居幕後、專注直播事業的他,卻因一樁家庭事件上了熱搜。
1月2日,郝劭文的妻子林寧瑞在社交平臺上曝光稱,“自己8歲的女兒遭遇校園霸凌”。

據瞭解,林瑞寧曾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並生下一個女兒,今年8歲。
郝劭文將這個繼女視如己出,每年交納20萬學費,讓其就讀於杭州某私立學校。
郝劭文說,該校一直宣稱“重視人文關懷”,本以為可以帶給孩子更好的保護,卻不料反讓女兒遭受欺負和排擠,甚至造成了身體上的傷害,“晚上經常做噩夢哭醒” 。

郝劭文與林瑞寧稱曾多次與學校溝通,希望校方採取措施。
但校方卻告知他們,“這只是一種朋友之間的遊戲”。
因不滿這樣敷衍的回應,郝劭文和妻子便決定向社會公開此事。

一時間輿論譁然,大家紛紛表示支援郝劭文維權到底。
面對網友的質疑和官方的問責,前幾日,校方發表了官方宣告,公佈了與郝劭文溝通的細節。
從細節裡可以看出,郝劭文女兒確實在遊戲時遭B同學推搡,導致受傷。
但校方認為郝劭文要求B同學退學及學校公開道歉的做法並不妥。

由此,也引發了部分網友指責郝劭文“仗著自己是明星就不依不饒”。
校園霸凌,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卻年年有新聞,年年上熱搜。
是確有其事,還是小題大做?
關於校園霸凌,我想我們對它的認知依然不夠……

為什麼談到校園霸凌,做父母的都會異常警覺,甚至像郝劭文這樣被疑“小題大做”呢?
根本原因有二:
一、校園霸凌確實時有發生。
《看見校園霸凌》曾提供了一組頗為驚人的資料:
在3萬6千多名受訪者中,有超過一半的人親身經歷過校園霸凌。

有些霸凌事件甚至可以用“令人髮指”來形容:
山西大同,兩個九歲的小學生,逼迫另一個小學生舔生殖器,舔肛門,甚至用生殖器插肛門……
一個8歲的小女孩被同班兩個男同學誣賴偷橡皮。
他們將小女孩的褲子脫掉,用掃帚對準下體亂戳,導致女孩流血不止……

26歲的Dota2賽事解說博主YammerS自殺,起因也是校園霸凌:
“四五個人按著我的四肢,給我灌尿,掰開我的嘴,不停地尿……”

其二:相比明目張膽的欺負,更可怕的是隱性霸凌。
很多家長都懼怕孩子在學校受到“暗戳戳”的排擠。
因為“沒有實質性的傷害”,所以很難追責。
比如網上曾有一個女孩,課堂上給大家表演舞蹈,卻有男生扯著嗓子喊:“XXX你好騷啊!”

二年級的男孩,也許並不清楚這句話有多低俗,但卻讓跳舞的女孩當場痛哭。
四川成都有一個男孩,因為名字裡帶“坤”字,被同學叫“雞哥”,課本、課桌上都被寫滿了“雞你太美”。

這些看似“開玩笑”的話,導致他越來越厭學,甚至有了自傷、自殘的行為。
有了這些前車之鑑,很多家長為了杜絕更大的傷害,都會選擇“寧願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
這裡其實就涉及到了一個對於校園霸凌定義的行為。
什麼是校園霸凌呢?
一定要是被打了、受傷了才是嗎?
事實是,只要符合以下幾點都屬於校園霸凌的範疇:

面對孩子間帶有侮辱性質的集體性行為,家長不要覺得“都是小孩子間的玩鬧”,一定要密切注意觀察。
如果孩子持續出現情緒低落、脾氣突變、不願上學、偷盜錢財,甚至有失眠、做噩夢、自殘等行為,一定要及時干預。


那麼什麼樣的孩子容易遭受霸凌呢?
《看見校園霸凌》裡還有個值得注意的調查結果:
長期被父母忽視、或家庭不幸福的孩子遭受霸凌的機率遠高於其他孩子。
學校也是個小社會,人類天性中的“欺軟怕硬”,會驅使他們選擇沒有父母保護,或不受老師信任的同學。

比如我上文提到的博主YammerS:
他是親戚的私生子,父母只是“接盤”撫養他,不負責任的父母,整日爭吵。
他不是沒有想過求救,但“我和我媽已經產生隔閡了,他們眼中我是差生和壞孩子”。
因為成績一般,沒有老師重點關注,他也不被信任。

再比如那個被戳傷下體的女孩,爸爸是弱智,沒有媽媽,她只能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爺爺、奶奶文化水平比較低,總覺得都是些小孩子間的惡作劇,不當回事。

美國教育發展中心的一項研究指出:64%的孩子被霸凌後,不會告訴任何人。
其中有兩個主要的原因,首當其衝的就是:無效的求助。

所以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積極地鼓勵孩子分享,不要習慣性地打壓、指責、說教。
我們要告訴孩子:
“如果你遭受了欺凌,不管是學生也好,還是老師也罷,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告訴爸爸媽媽。
爸媽一點也不會責怪你,我們會去找學校、找家長、找警察,徹底地解決這個事情,絕對不會讓你再遭受欺凌。”
孩子知道可以信任你,可以得到你的協助,他們才能有勇氣去面對。

網上曾流傳一套對付校園霸凌的口訣:
面對欺辱,要先喊出來,讓周圍的人注意到;
再將打人者推出去,立刻跑,避免硬碰硬;
最後尋求幫助,告訴老師或父母。
大家可以和孩子演練各種情形下的應對方式,在多次演練中,孩子也能獲得相應的底氣和自信。

除了無效的求助,孩子被霸凌後選擇沉默,還有一個原因是:不當的干預。
就像這次的郝劭文事件中,也有網友質疑他干預過多,對參與欺凌的孩子懲罰過度。
縱觀近幾年發生的校園霸凌事件,的確有不少,是因為家長的錯誤處理方式而愈演愈烈。
有的家長很容易情緒上頭,以暴制暴。
比如前年,蘇州某幼兒園內,倆男孩打鬧,起了衝突。
其中一男孩的家長來到學校,直接一巴掌將對方男孩打倒在地。

最終,這位家長因為故意毆打他人,被依法刑拘了13天。
再比如,2019年,江西上饒市,一名家長當眾刺死了女兒的同桌。
起因是女孩常回家訴苦,說在學校受到了男同桌的欺負。
男孩家長知道這件事後,主動道歉,但女孩的爸爸不接受,依舊非常憤怒。
送女兒上學後,他轉頭買了把屠宰刀,衝進了教室,對著女兒9歲的同桌連刺了十幾刀。

男孩最終搶救無效死亡,女孩的爸爸則被判處死刑。
經歷了被同桌欺負,又親眼目睹爸爸殺人,難以想象女孩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壓力。
所以,如果老師或學校沒有及時解決問題,家長們也應優先選擇協商解決的方式,必要時可諸法律保護,萬不可以硬碰硬。
浙江有位媽媽@陳十八的處理方式就很棒,可以供大家參考一下:
她讀四年級的兒子在學校被敲詐,從家裡偷了350元。
知道原委後,她立即告知老師和學校,同時做好plan b:讓孩子按要求帶錢走。

等“錢被要走了”,她便報警,帶警察到學校調監控。
對方家長本想撒潑,她立刻拿出證據回懟,對方家長一聽,態度瞬間軟了。

喜歡使用暴力霸凌他人的孩子,一般都生長在崇尚暴力或缺乏規則養育的家庭。
講道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找到對自己有利的證據,合理維權。
希望大家都能理性、科學地對待校園霸凌,為孩子的安全保駕護航。
·寫在後面·
憑藉《脫口秀大會》火遍全網的徐志勝,曾說自己小時候總被人圍著打、要錢。
在舞臺上,他將其藝術加工為“因為愛情受傷”,看似好笑,但其實這些曾帶給他很大的傷害。

“中考、高考、考研,總之每次關鍵時刻,腦子裡就會浮現被欺負的場景”。
“那一下就挺難受的,好像有種墜入冰窟的感覺。我熬過來了,但它依然是痛苦的。”
在隱秘的角落裡,校園霸凌無處不在。
真心希望相關法律早日完善,每個惡魔都能被嚴懲。

最後,借用羅翔老師的一句話,送給每一個經歷過或正在經歷這類困境的人。
“請你務必,一而再,再而三地救自己於水火。”
穿越那條幽暗的隧道,在隧道盡頭,一定會看到有光灑進來。
希望大家一定要堅信,努力地保護好自己,勇敢走下去!

關於校園霸凌,你有什麼想分享的故事或者表達的觀點呢?也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