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安娜貝蘇
忽略一些事,忘記一些事,放下一些事。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楚翹朗讀音訊

畢淑敏在《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中寫下過一句話:
等著別人來愛你,不如自己努力愛自己。
很多女人口中的“愛自己”其實是一句空話,因為她的注意力都在老公孩子身上,她的精力都投注於柴米油鹽的瑣碎中。
久而久之,她學會了隱忍,學會了退讓,學會了壓抑,唯獨沒有學會照顧自己。
所以我常說,中年女人想要從這種內耗的生活中翻身,必須要有翻臉的底氣,翻篇的匪氣和翻書的靜氣。
唯其如此,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愛自己。
翻臉
女性從小到大都被教育要善良,要忍讓,要顧全大局。
可犧牲自己的感受和利益去換取所謂的和諧關係,往往是得不償失。
餘華的小說裡有個女人叫林紅,自從跟丈夫李漢林結婚後就疏遠了朋友,天天圍著家庭轉。
每天她都在操心給老公做什麼吃的,貼心為他搭配每日的衣服。
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她都優先考慮丈夫的感受,吵架也是她先低頭。
因為她性子太軟了,丈夫覺得她好糊弄。
不僅在外風流不斷,還在事情敗露後以離婚作威脅,更加變本加厲地傷害她。
看過一句很扎心的話:
我們總覺得忍一忍之後就會好起來,真笨,人家不就是覺得你會忍一忍才會這樣對你嗎?
很多時候,別人對我們的態度,是我們自己允許的。
無論在婚姻還是家庭裡,一味講究以和為貴,只會讓自己退無可退。
敢於翻臉,才能守住邊界,拿回主動權。
前陣子的熱播劇《小巷人家》裡,黃玲在與婆家相處時,總是以委屈自己為代價去換取表面的和平。
兒子莊圖南高三那年,婆家提出讓她代養外甥,不僅吃住在她家,還讓莊圖南免費給外甥補習。
黃玲忍無可忍,頂著和丈夫離婚的壓力,跟婆家翻臉。
自那以後,她的日子反倒越過越順暢。
有翻臉的魄力,是女到中年的必修課之一。
我們要有不傷害人的教養,也要有不被人傷害的氣場。

翻篇
電影《縱橫四海》裡有句臺詞:
“有些人事一旦過去,最好的方式就是一走了之。別柔腸百轉自怨自艾,別心有不甘怨天尤人,結束才是新的開始。”
面對傷害背叛,不斷反芻痛苦,只會令你傷上加傷,揹負著怨恨,只會令你寸步難行。
電視劇《幸福一家人》中,董潔扮演的李月華遭遇丈夫出軌,為了孩子和家庭的完整,她沒有選擇離婚。
但她的心結卻由此種下。
往後的日子,她不斷在腦海中演繹丈夫的出軌細節,一會兒反思自己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好,一會又憎恨自己太軟弱,責怪丈夫太絕情。
憂思百結之中,她被確診乳腺癌,最終帶著怨恨與不甘離開了人世。
莎士比亞曾說:怨恨如同飲鴆止渴,期待他人痛苦,卻先毒害了自己。
一個人傷了你,你可以不原諒,但一定要釋懷。
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學會翻篇,你才擁有了向前走的勇氣。
Facebook營運長謝麗爾·桑德伯格,原先擁有著體面的事業,和睦的家庭。
但是在她40歲那年,丈夫的意外離世,狠狠撕碎了她完美的生活。
很長一段時間,她陷在痛苦和回憶裡,一想到過去的美好,就錐心蝕骨地痛。
在她最絕望的時候,她的朋友格蘭特告訴她:“謝麗爾,我們可以採取一定的方法,一步步從支離破碎的不幸與災難中復原。”
在格蘭特的幫助下,謝麗爾積極進行心理療愈,無私地幫助同樣受困的人。
慢慢從災難中走出來後,她遇到新的戀情,還了出版了一本書,人生得以重見光明。
作家莫言說:世事猶如書籍,一頁頁被翻過去。
中年以後,要學會忽略一些事,忘記一些事,放下一些事。
當你不再沉溺於過去的傷害與遺憾,便會經歷新一輪春夏秋冬,看到前方更美的風景。

翻書
曾有人問作家蔡瀾:近來事事不順,覺得人生暗無天日,如何排解?
蔡瀾只回了兩個字:讀書。
中年以後讀書和不讀書的女人,過的完全是兩種人生。
不讀書的女人,精神是貧瘠的,經歷低谷時,就會猶如風中的麥子,一吹就倒;
而善讀書的女人,她們的精神世界就像一棵屹立的樹,在困境中也能開花結果。
博主@致遇見當年生完孩子後,做了起全職媽媽。
長期困在家裡,她變得暴躁敏感,不僅整日和老公爭吵,還有了輕生的念頭。
她去醫院看過病、吃過藥,但都無濟於事,直到某天她偶然捧起書本,忽然感受到了久違的平靜。
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般,開始如飢似渴地閱讀,並把自己的思考整理成文字,釋出在社交媒體上。
漸漸地,她有了粉絲,有了收入,隨後又創立了自己的讀書會。
堅持閱讀的習慣,讓她從一個蓬頭垢面深陷抑鬱的全職媽媽,蛻變為財富自由的新時代女性。
她曾在文章裡寫:“當你感到不開心,生活無望時,就去讀書吧。”
生活中的痛苦迷茫,書中自有答案。
從你翻開書的那一刻開始,命運的齒輪就已然悄悄轉動,讓你在未來與更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被稱作“中國版出走的娜拉”的劉小樣,本是位普通的農婦。
但她不願意臣服命運的安排,最大的夢想是走出農村多看看世界。
在那個貧瘠的年代,她唯一能接觸到的只有廣播和書籍,她如飢似渴地吸收知識,尋找與外界接壤的途徑。
她大膽地“出走”,從田野跑到城市,做服裝銷售員、產品銷售、進廠打工……
23年後,她沒有完成逆襲,依舊回到了農村,回到了按部就班的生活。
很多人嘲笑她的失敗,認為她“瞎折騰”,我卻並不這麼看。
用董卿的那句話來講:“讀書的意義在於,同樣的工作,我們會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因為書籍的指引,她大膽追尋自己的夢想,又千帆過盡後,靠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實現了內心與外界的平衡。
她擁抱著她的家庭、她的平凡,也依舊努力汲取著書籍和生活的美。
加繆曾說:真正的救贖,並不是廝殺後的勝利,而是在混沌和苦難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寧。
中年女性的自救,是從常翻書這個習慣開始的。
讀書讓我們有一往無前的勇氣,當現實將你推進黑暗,你也能告訴自己不能苟活,不能沉淪。
讓靈魂棲息在書籍中,縱使人生底色淒涼,孤獨漫無邊際,你也能守住自己。
▽
法國作家波伏娃曾說: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
不管前半生我們拿著怎樣的劇本,後半生我們都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
當中年女人學會重視自己,豐盈自己,強大自己,才能拿到走出困境的鑰匙,真正迎來自由和重生。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