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女人,男性對她傾慕,女性也止不住欣賞,甚至連情敵也無法否認她的光芒。
她是詩人,作家,也是我國第一位女建築學家。
胡適說她是中國一代才女,沈從文說她絕頂聰明。

梁實秋筆下的她,是“美貌頎頎,才情出眾,20世紀中國最美的女人”。
她,讓徐志摩想了一生,讓梁思成愛了一生,讓金嶽霖唸了一生。
這些所有的形容詞,都不足以形容這位民國風華絕代的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作家汪曾祺曾回憶說,林徽因死後,有一年,哲學家金嶽霖先生在北京宴請好友,老友們收到通知,都很納悶:老金為什麼請客?
到了之後,金先生才宣佈: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晚年的金嶽霖甚至有時會忘記自己的名字,卻無法忘記有關林徽因的一切。

然而,她也是百年來被世人誤讀最多的民國才女。
很多人對她的容貌與情感評頭論足,卻不知,這其實是她最不值一提的事。
金嶽霖稱讚她的美貌,她當即回駁道:“真討厭,什麼美人不美人的,好像一個女人就沒有什麼事可做,只配作擺設似的!”
在滾君看來,民國那麼多才女,我們最該學習的,恰恰是林徽因:

對待感情,她清醒通透,至情至性:
很多人說,徐志摩對她一見傾心,為她拋妻棄子,但林徽因清楚地知道:
“徐志摩當時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可我其實並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
自始至終,她都明白興趣相投的梁思成才是自己的良配。

對待事業,她執著追尋,傾盡才華:
在民國的傳奇才女中,她是少見的能文能理。
不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翻譯等方面成就斐然。
她還是我國第一位女建築學家,與梁思成一道考察中國古建築,研究中國建築史,親自指導建設東北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建築系。

對待國家,她鞠躬盡瘁,赤膽忠心:
新中國成立了,即使身患重病,瘦到不成人形,她依然拼將碧血,燃燒自己,參與設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努力挽救景泰藍工藝,竭力保護老北京城牆。

她的一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事業家庭都美滿,真真民國大女主楷模。
時至今日,在她離開這個世界多年之後,人們依舊不斷地討論著林徽因,聊她的人生,談她的事業和愛情。
遺憾的是,當下的我們,卻鮮有人認真品賞她的作品,讀懂她的靈魂。

滾君一直希望能找到一套完整的林徽因作品集,尋覓這麼久,可算是讓我找到了這套《林徽因集(增訂本)》,立馬想要推薦給大家!

網上“林徽因語錄”層出不窮,隨意編撰,作品七零八落,非常零散。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許多人都做了歲月的奴,忘記自己當初想要追求的什麼。”
如若林徽因活著,她一定會說:“天啊,真羨慕你們的想象力。可我從沒講過這些話!”

圖源《林徽因集》(增訂本)
翻開這套《林徽因集(增訂本)》,你會發現下面才是林徽因真正的語言:
“凡是在橫溢奔放的情感中時,我便覺得抓住一種生活的意義,即使這種橫溢奔放的情感所發生的行為上糾紛是快樂與苦辣對滲的性質,我也不難過不在乎。”
“什麼時候,又什麼時候,心才能懂得這時間的距離;山河的年歲……”

整套書由梁思成、林徽因之子梁從誡先生所編,其收入林徽因文字、影像、畫作、繪圖、手跡等等均為目前最多,且相當部分為首度結集或曝光。
這些,為你還原了林徽因當年的風華絕代,非同類作品集可以比擬。

整套書包含“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翻譯、書信”,“建築、美術”三卷四冊,收錄了目前發表的所有林徽因作品,展現了她在文學、建築、美術領域的成就。
其中,致國內友人(如陳岱孫等)部分書信首度曝光、致國外友人書信均載入英文原文與譯文對照、林長民致林徽因書信、林徽因批註及徐志摩致林徽因書信手跡等也得以集中呈現。

建築、美術作品還附有大量珍貴插圖,全部四色精印,原貌呈現,許多系獨家所有。

套裝函盒上印有林徽因雕版肖像與敦煌藻井圖案,盡顯典雅。
罕見的特裝,書口刷古代樑柱彩畫,美輪美奐,這也是林徽因一生建築事業的印跡。
只有真正懂書的人才明白這種特裝設計多麼難得,多麼珍貴,因為製作上的難度,很多特裝書不久就絕版了,甚至被炒到上千元。

古代樑柱彩畫
開啟這部全集,你就可以知道,真實的林徽因到底什麼樣?哪些話才是林徽因會說的?哪些事是林徽因做的,林徽因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讀懂了這套林集,你就能理解,為什麼有人願為她肝腦塗地,有人願為她終生未娶······

原價356元,滾君跟出版方爭取到了限時優惠價,幾乎半價169元。僅僅一百多元,卻可以讀到林徽因一生的智慧。
不管是喜愛林徽因,還是愛好文學、建築美術的讀者都非常值得入手,閱讀研究,收藏送禮都是首選的精品。
點選下方圖書購買↓↓↓
長按下方圖片新增↓↓↓



群星閃耀時的民國,被誤讀最多的才女,非林徽因莫屬。
所謂的情感糾葛,很多不過是他人的編排。

圖源《林徽因集》(增訂本)
不管是感情家庭,還是事業人生,她都拎得清,經營得有滋有味,讓所有女人羨慕。
而這一切都有跡可循,翻開這套《林徽因集》(增訂本),你會發現她既具有詩人的感性浪漫,又具有建築學家的理性嚴謹,清醒獨立,通透灑脫,堅毅勇敢,充滿了生活的智慧。

人生困難時,細細品味林徽因對生活的態度:
抗戰時期,她拖著病體,考察古建築,撰寫著作。那是真正的受難,沒有電,沒有自來水,每日伴隨她們的是臭蟲和油燈。
她耐得住學術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艱辛和貧困。

女兒梁再冰回憶說,媽媽身上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寒士”之風,無論生活“淪落”到怎樣的底層困境,那股子“精神頭”始終傲然而立,從不曾消失丟棄。

圖源《林徽因集》(增訂本)
教導兒女時,不妨看看林徽因的書信:
1937年,盧溝橋事變已經爆發。彼時,林徽因正在五臺山考察古建築。
信中,林徽因專門向女兒說了這麼一句話:“我覺得現在我們做中國人應該要頂勇敢,什麼都不怕,什麼都頂有決心才好。”

林徽因與女兒梁再冰
圖源《林徽因集》(增訂本)
還有一次,兒子梁從誡問林徽因:“媽媽,日本人打過來了怎麼辦?”
林徽因堅定地說: “中國唸書人總還有一條後路嘛,我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
如此堅毅又具有膽識,這就是我們中國文人的錚錚傲骨。

林徽因與兒女梁從誡、梁再冰
圖源《林徽因集》(增訂本)
女兒太愛閱讀,她寄給女兒一則幽默的漫畫,讓她不要近視嚴重變成袋鼠。(林徽因說:否則,最低限度我是不會有一個女婿的。

)

讓滾君也會心一笑,真是一位值得尊敬又可愛的母親。

林徽因與兒女梁從誡、梁再冰
圖源《林徽因集》(增訂本)
大到民族氣節、小到生活瑣事,林徽因對兒女言傳身教、再三叮囑,兒女最終也成為了國之棟樑。
而作為國人,我們每個人都該記住——
她參與設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

經過林徽因在病重中潛心研究設計,英雄史詩的歷程、民族文化的特色、整體氛圍的營造都得到了最完美的呈現。
點選下方圖書購買↓↓↓
長按下方圖片新增↓↓↓



馮唐假裝給梁思成寫信時都說:“如果現在街面上這些才女叫才女,那麼李清照、張愛玲或者你老婆轉世,你我需要為她們再造一個漢語名詞。”
閨蜜費慰梅說:“林徽因能夠以其精緻的洞察力為任何一門藝術留下自己的印痕”。

翻開這套《林徽因集》(增訂本),你會發現,她的才華成就被遠遠低估、甚至埋沒了。
她的詩輕快靈動又清新浪漫,探索著生活和愛的哲理,就像是一首首隱去了曲譜的動聽的歌。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一首寫給兒子的《你是人間四月天》,至今仍然被央視點贊、歌手李宇春吟誦。

她的散文《窗子以外》、小說《九十九度中》、戲劇《梅真同他們》等,更是反映了當時嚴酷的社會現實,從中可以看出她對自己以及對生活的探索與追求。
時至今日,還是不少地方的高考真題。

而她更重要的身份,其實是建築學家。
世人都知梁思成在中國建築學界的崇高地位,很少有人知道林徽因是我國第一位傑出的女建築學家。

知乎上有人提問,“怎麼評價林徽因?”
有博主回答,在建築行業,是不會直呼她的名字的,老師講課的時候都會加上“先生”二字。

在國外留學時,林徽因發現其他國家的建築每一處拱門,甚至每一處石柱都有詳細記載。

而中國建築,無數古樸的寺廟、輝煌的宮殿,在世界上卻像是不存在一樣。
對中國古建築稍微認真一點的論述,甚至要到日本學者的著作中去尋找!

於是1930年到1945年,她同丈夫梁思成還有同事們餐風露宿,頂雨冒雪,深入15省190多個縣,登上爬下,考察測繪了2738處古建築物。

趙州大石橋、應縣木塔、佛光寺大殿,都是透過他們讓全國乃至世界所識,並從此得以保護。

當時一位日本建築師斷言:中國已經沒有唐代木構建築,要看的話,得到日本的東大寺。
林徽因聽了很不服氣,在病中開始了第四次山西之行,終於在豆村找到了佛光寺。林徽因喜極而泣,驕傲宣佈:唐風依舊在中華!

林徽因在佛光寺
圖源《林徽因集》(增訂本)
她幫助梁思成編寫了《中國建築史》,

關於《中國建築彩畫圖案意見》的手稿
圖源《林徽因集》(增訂本)
還用英文撰寫《中國建築史圖錄》,讓世界也認識了中國建築的美妙絕倫。

她還是建築系教授,和梁思成一起創辦了兩個建築系:東北大學和清華大學建築系。

林徽因在東北大學工作
圖源《林徽因集》(增訂本)
她的文字,文學的浪漫與建築的視角相互交融。

林徽因在寫作
圖源《林徽因集》(增訂本)
她的詩歌中融合了對建築美學的熱愛,比如《深笑》裡這動人的句子:
“是誰笑成這百層塔高聳,讓不知名鳥雀來盤旋?
是誰笑成這萬千個風鈴的轉動,從每一層琉璃的簷邊搖上雲天?”

同時,她又用詩一般的語言表達建築之美,讓其充滿了詩情畫意,即便是建築專業著作也絲毫不難讀,比如她描寫北平郊外的建築:
“無論那一個巍峨的古城樓,或一角傾頹的殿基的靈魂裡,無形中都在訴說,乃至於歌唱,時間上漫不可信的變遷;由溫雅的兒女佳話,到流血成渠的殺戮。”

此外她還是工藝美術家,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忠實擁護者。
為了拯救景泰藍工藝,成立了清華搶救小組,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這才使得這項國寶工藝逐漸繁榮。
研究敦煌邊飾,培養出了像常沙娜這樣的一代宗師。

姜思達在綜藝《奇葩說》裡曾說,“你可以一天整成一個女明星,但你不能一天讀成一個林徽因。”
但你可以用一百多元,擁有一個完整的林徽因。
林徽因的才學太廣博,太深厚了,她就像一本精彩絕倫的名著,值得你用一生反覆去品讀。
點選下方圖書購買↓↓↓
長按下方圖片新增↓↓↓



1955年,林徽因與世長辭,終年只有五十一歲。她就像一個謎團,留給世人無限遐想。
前兩年,有張AI修復的林徽因舊照上了熱搜,引起網友們的熱議。

修復後的照片,美則美矣,卻少了林徽因獨特的氣質與靈魂,頃刻間泯然於眾人。
不光相貌,網路上流傳著大量的“林徽因語錄”,也非她本人所說,十之八九系杜撰。
而這套《林徽因集》的出版,是對往期林徽因作品的一次降維打擊,一次徹底的正本清源。

整套書由梁思成、林徽因之子梁從誡先生所編,其收入林徽因文字、影像、畫作、繪圖、手跡等等均為目前最多,且相當部分為首度結集或曝光。
這些,為你還原了林徽因當年的風華絕代,非同類作品集可以比擬。
開啟這部全集,你就可以知道,真實的林徽因到底長什麼樣?哪些話才是林徽因說的?哪些事是林徽因做的?林徽因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套裝函盒上印有林徽因雕版肖像與敦煌藻井圖案,盡顯典雅。
三卷四冊封面主體取自林徽因面對佛像的沉思側影,並以林徽因特有相關元素進行點綴,既簡約,又優雅。
採用底色由翠綠、淺藍、深藍漸變,由輕快漸趨深沉,由春綠走向海藍。

精美特裝,典雅高階,書口刷古代樑柱彩畫,美輪美奐,這也是林徽因一生建築事業的印跡。
只有真正懂書的人才明白這種特裝設計多麼難得,多麼珍貴,因為製作上的難度,很多特裝書不久就絕版了。

每卷書還帶有精美的書籤,印有林徽因肖像與金句:

原價356元,頑石書店跟出版方爭取到了限時優惠價,幾乎半價的169元。僅僅一百多元,卻可以讀到林徽因一生的智慧。

不管是喜愛林徽因,還是愛好文學、建築美術的讀者都非常值得入手,閱讀研究,收藏送禮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看完這套書,你就能理解為什麼有人甘願為她肝腦塗地,而有人為她終生未娶。
點選下方圖書購買↓↓↓
長按下方圖片新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