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11月26日,德國前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回憶錄《自由:1954-2021回憶錄》在全球多地正式出版。新作出版正值默克爾的政治遺產因歐洲的現實困境遭受廣泛爭議之時,該書也被視為其對相關爭議的集中回應。


。
在這部736頁的新書中,她記錄了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在東德的生活、德國統一的歷程以及她個人的參政經歷。該作品的出版適逢其政治遺產遭受廣泛爭議,因而這部回憶錄也被外界認為是她對系列爭議的集中回應。
書中首度披露了默克爾不尋常的童年。默克爾於1954年7月17日出生於漢堡,原名安吉拉·卡斯納 (Angela Kasner)。她的父親是一名路德教會牧師,她自小在一位鄉村牧師住宅中長大,這樣的成長背景使得她很快就學會了在意圖和思想的模糊地帶中生活。默克爾提到她的父母曾多次提醒她,斯塔西(即國家安全域性)無處不在,這意味著在打電話或與同學交談時,掩飾她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才是明智之舉。
全書較大篇幅涉及默克爾的執政生涯。在其連續四屆的執政期間,她曾帶領德國和歐洲度過了全球金融危機、歐元區債務危機以及新冠疫情的衝擊。她的座右銘始終是“我們能做到”。
然而在這本書中,默克爾也詳細講述了她作為德國領導人期間所面臨的諸多問題以及與多國領導人交鋒的內幕。比如她與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相處得很好,她能用英語交談;但她與弗拉基米爾·普京相處得就不那麼融洽,儘管普京會說德語,她會說俄語;得知她害怕狗,普京卻堅持要帶著他的黑色拉布拉多犬科尼參加他們的會議,以破壞她的信心(默克爾在書中稱之為“狗的權力遊戲”)。

自卸任之後,默克爾的政治遺產持續陷入爭議。基爾大學安全政策研究所的馬塞爾·迪爾蘇斯曾公開表示:“在任期間,默克爾被廣泛視為一位高效的政治家和可靠的人。自卸任以來,許多德國人對她留下的遺產持更加批判的態度。要麼因為她的政策被認為失敗了,要麼因為她的不作為被認為對德國現有的許多問題起了作用。”
主要的批評聲音認為她缺乏遠見,未能採取必要的改革來確保歐洲最大經濟體的未來實力,而歐洲最大經濟體目前正面臨經濟模式危機。但不能否認的是,作為一名現代德國政治家,默克爾突破了兩個明顯的障礙——她是一名女性,而男性為主的政界經常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她;她出生於西德而成長於東德,直到1989年柏林牆倒塌後才進入政界。
值得注意的是,默克爾在全書開篇還提到了對該書貢獻最大的關鍵人物——貝婭特·鮑曼(Beate Baumann)。這位61歲的老人在默克爾身邊工作了30多年,最初被她聘為辦公室經理。據瞭解,當默克爾於2021年退休時,鮑曼仍繼續在她身邊工作。默克爾在前言中承認,當她決定寫下自己的一生時,她意識到——“如果要寫,我會和貝婭特·鮑曼一起寫。她從1992年開始就一直為我提供建議,她也是我的目擊者。”
據知情人透露,兩人白天在公寓裡用沒有連線網際網路的電腦打字,晚上則將內容儲存到行動硬碟並鎖在保險箱中。兩人合作的關鍵是“不斷溝通”,而共同遵守的規則是:絕不掩蓋任何事情,絕不信口開河。
據稱,該書還將同步推出有聲書版本,並將陸續被翻譯至多種語言出版。有德國媒體猜測,默克爾靠寫書獲得的版稅可能在200萬到1200萬歐元之間。該猜測尚未得到默克爾團隊方面回應。
作為名人回憶錄行列備受期待的作品,默克爾的新書也在持續引發討論。對此,《洛杉磯時報》最新發布的書評文章認為,作為唯一一位自願離任的現代德國總理,她體現了剋制和清醒,並在後記中指出:“真正的自由不只是針對個人利益;它有禁忌和顧慮。”在威權主義興起的時代,她的回憶錄恰逢其時。
參考連結:
1. Freedom by Angela Merkel review – her lips are sealed
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4/dec/01/freedom-by-angela-merkel-review-her-lips-are-sealed
2.‘She is an eyewitness’- how Merkel’s ‘office manager’ played key role in memoir
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4/dec/01/angela-merkel-how-office-manager-played-key-role-in-autobiography-germany

本文為編譯內容。編譯:申璐;編輯:荷花;校對:楊利。歡迎轉發至朋友圈。文末含《新京報·書評週刊》2023合訂本廣告。



點選“閱讀原文”
即刻購買《寫童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