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燒的“僅退款”,揭開電商遮羞布

文/ 金錯刀頻道
一覺起來,全網羊毛黨的天塌了。
電商平臺持續4年的“僅退款”大戰,在這幾天正式發出鳴金收官的訊息。
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和快手五家電商平臺,在前天不約而同地發表了“取消僅退款”的公告。
其中京東下手最快,宣佈自430日起不再支援僅退款,而淘寶也稱將在7月開始逐步取消這一功能,其餘電商平臺尚未明確給出日期。
訊息一齣,全網沸騰。
可以說,除了少數“羊毛黨”之外,幾乎從商家到消費者,都在為僅退款的取消而叫好。
更有評論認為,這是電商發展史上最大的一次“正本清源”。

要知道,在僅退款功能上線之初,它的風評還完全不是這樣。
不少消費者和平臺都認為,僅退款功能堪稱不良商家剋星,是消費者權益的一次重大進步。
但沒過幾年,僅退款功能就落了個被千夫所指的下場。
“僅退款”是怎麼惹上所有人的?
流量殺器“僅退款”
到底便宜了誰?
“僅退款”誕生的初衷其實非常簡單:
維護消費者權益。
中國電商發展數十年,網購越來越萬能,但出現的么蛾子也越來越多。
“買家秀”和“賣家秀”的差距越來越離譜,不少消費者出現過被無良商家坑的情況。
久而久之,很多消費者都希望平臺出手做“判官”,管一管無良商家,維護消費者權益。
於是,一項看似站在消費者這邊的政策“僅退款”就這樣被端上了檯面。
其實,最早推行“僅退款”的是美國電商亞馬遜,而很快,拼多多就在2021年復刻了這一政策,並且運用在自家生鮮商品上。
要知道,生鮮商品對新鮮度要求十分苛刻,稍不注意就會報廢。
就算是再小心翼翼的商家,也不免會出現一定的商品折損,商品一旦出現問題,退貨也沒什麼意義。
此時“僅退款”不僅安撫了消費者,也算方便了店家,畢竟把處理殘次商品的任務留給消費者解決,也省不少心。
但很快,“僅退款”服務就開始不僅限於生鮮商品,也開始拓展到更多領域。
不同平臺,對於“僅退款”的執行尺度也有所不同。
畢竟,對商品不滿意本身是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情,本身很難找到一個客觀的判斷。
各家的“僅退款”都會有各自的理論依據,根據店鋪評分、買家評分種種因素來實行。
比如,淘寶的“僅退款”是以交易過程當中的衝突為主要參考,如果未經消費者同意,賣家強制發貨、延遲發貨等情況,就可以申請僅退款。
而抖音的“僅退款”則更看重商家和消費者的信譽,如果商品的好評率低於70%,平臺則會支援“僅退款”服務。
總之,不管各平臺怎麼卷,“僅退款”的執行尺度,總被平臺牢牢握在手裡。
表面來看,平臺這種順應人性甚至有點“拉偏架”的手段,是為了保護消費者。
但其實,平臺自己也藏了兩個小心思。
第一,放權消費者,倒逼商家自我整頓。
畢竟就任一平臺來說,能夠觸發“僅退款”的條件,要麼是商品不合格,要麼是服務不合格。
而透過讓權給消費者,倒逼商家提升服務質量,摘掉“假貨”“無良”的帽子,也讓平臺在監管方面更加省事。
第二,打響“服務戰”,快速拓張市場。
線上下,上一家靠“貨品不滿意包退貨”口碑爆棚的超市,是“商超明星”胖東來。
而在線上,“僅退款”服務的推行,其實就是電商平臺用類似服務提升口碑的手段。
對於被不良商家和假貨困擾的電商平臺來說,“僅退款”是迅速提升消費者信任度進而拓張市場的狠招。
就以拼多多舉例,在開始推行“僅退款”服務後,拼多多在2年內的使用者規模從2021年的約8億躍升至2023年的9億,復購率直接提升135%,效果立竿見影。
很快,原本獨屬於拼多多的“真誠殺器”,就成了圈內共識,各大電商平臺紛紛開始捲起了“僅退款”。
如果從方案本身來看,僅退款本是一項能推動行業淨化、提升電商平臺良品率的“良性內卷”。
但順應人性的妙招,卻犯了低估人性的錯誤。
上億“羊毛黨”,逼瘋打工仔
僅退款剛開始火爆的時候,就有不少賣家提出了質疑。
原因很簡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完善的規則,也經不起居心叵測的研究。
僅退款帶來的第一大毒瘤,就是無孔不入的羊毛黨。
僅退款方案的核心,就是讓權消費者。
既然是讓權,那就免不了個別消費者“蹬鼻子上臉”。
在各平臺“僅退款”最卷的時候,有一小撮使用者發現,只要和商家掰扯上兩句,就能輕易獲得“僅退款”資格。
於是,各路專業羊毛黨出現,利用不同平臺的規則漏洞觸發僅退款,進行0元購。
有一位店主發現,自己在被“僅退款”的訂單中,消費者反饋的圖片,根本就不是自己售賣的原樣商品。
隨著內卷加劇,僅退款的門檻也越來越低,諸如“衣服不合身”“水果腐爛”等原因都已經司空見慣,諸如“我不喜歡”“買東西還要花錢?”等囂張理由越來越多。

更有甚者,個別學校還出現了“學生組團僅退款”的事件;在網上,諸如“僅退款申請教程”等檔案一度流行。

2024年,網路消費糾紛調解平臺“電訴寶”聯合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釋出了《2024年電商平臺“僅退款”調查報告》。
在針對消費者的調查問卷顯示,約有25%的消費者會因為薅羊毛選擇“僅退款”。
“羊毛黨”的泛濫早就超出了控制,而最受困擾的,莫過於商家。
《報告》調查的電商商家中,僅有1.06%的商家沒有遭遇過“僅退款”,而八成交易都被“僅退款”的商戶,則多達7.06%
而在這些“羊毛黨重災區”商家中,美妝、個護商家足足佔了其中32.88%,本就利潤較低的農產品電商,同樣深受其害。
一位前網店店主,在和羊毛黨起糾紛過後,乾脆化身維權人士,專門幫助低成本網店店主處理類似糾紛。
他在調研中發現,山東的幾家蔬菜網店,每年都會因為“僅退款”訂單損失收入的10%,嚴重影響利潤,運營陷入虧損漩渦。

為了在羊毛黨面前爭一口惡氣,有不少商家選擇硬剛到底,大多數店主都會向平臺申訴,如果糾紛升級,店家和消費者還會一路鬧到法庭。
“維權店主”收集的4600多份類似上訴案件中,只有25%的店主勝訴。
也有的店家衝動行事,會直接和羊毛黨“線下真實”,讓衝突進一步升級。
不過,面對無孔不入的羊毛黨,大部分商家都會選擇“躺平認命”。
而這樣一來,“僅退款”帶來的損失,就會被平均分攤到商品成本中。
於是,商品成本逐漸降低,品控越來越差,佔據大多數的普通消費者,最終也成了這場拉鋸戰的受害者。
原本保護使用者、治理不良商家的“妙招”,卻成了折磨商家、損害普通消費者的昏招。
況且,隨著電商市場逐漸接近天花板,透過卷服務來開疆拓土的手段,也已經失去了意義。
失控的“僅退款”,急需一腳剎車。
卷不動的平臺,被迫打新牌
從萬人叫好,到被千夫所指,僅退款玩法已經走進了死衚衕。
都說歷史就是個圈,類似的事情,其實早就被僅退款的“始作俑者”亞馬遜認證過一次。
10年前,亞馬遜帶著Kindle勇闖中國市場,為了儘快推廣,亞馬遜推出了十分慷慨且寬鬆的Kindle維修、換貨服務。
當年就有貼吧使用者反饋,說自己的Kindle突然“變磚”,在跟亞馬遜協商後,對方二話不說就給他發了一臺新機,不光承擔了運費,還送了20元電子書券。
但隨著Kindle沒能如願開啟市場,亞馬遜的慷慨政策也逐漸偃旗息鼓,和Kindle一起被市場遺忘。
到了如今,不管是商家還是平臺都在踩坑後達成共識:繼續內卷下去,沒有人會獲得勝利。
不過,就算沒有“僅退款”,平臺也意識到了使用者體驗的重要性。
於是,不同平臺都開始研究如何用新的方法完善使用者體驗。
比如,阿里旗下的淘天集團,正在準備上線全新的店鋪評價體系“真實體驗分”。
新體系將會聚焦於已經簽收的正常訂單,避免“羊毛黨”再次鑽漏子,擾亂店鋪正常運營。
此外,拼多多也成立了商家權益保護委員會,針對惡意訂單、異常退款的情況進行流程最佳化,為商家節省下來不少毛利。
平臺間的競爭還在繼續,不過比起在原有領域死鑽牛角尖,不如主動朝外看看。
京東入局外賣行業,也是這兩天最熱的電商領域大事件之一。
為了打響外賣第一槍,劉強東甚至親自上陣,穿上外賣服體驗基層外賣員的辛苦。
京東作為老牌電商,入局外賣本身就有自己的優勢。
無論是物流規模、供應鏈優勢和使用者基數,京東的入局,都會讓外賣行業的老巨頭們抖上一抖。
如果京東能夠把電商和外賣之間的“最後半小時”打通,那無論對於外賣圈還是電商圈,都是一次十分有想象力的創新。
而電商平臺的“無心插柳”,也有可能會成為另一大破局手段。
中國最出名的二手電商閒魚,正在以一種未曾設想過的方式出圈。
鑑於二手電商平臺的特殊性,不少二次元穀子玩家已經成了閒魚的新一代主力軍。
不管是DIY玩家,還是熱衷於“吃谷”“集卡”的年輕人,都圍繞閒魚形成了自己的生態圈。
除了日常的交易外,閒魚的社交屬性也在日漸成熟,圍繞“二次元穀子”的閒魚文化已經慢慢成形。
就在去年,不少外國使用者也因為閒魚上的“穀子經濟”而前來慕名下載,閒魚甚至有取代小紅書成為第二個“海水倒灌”APP的勢頭。

要知道,阿里雖然作為電商巨頭,但一直以來都對內容和社群生態的搭建十分頭疼。
而如今閒魚的年輕亞文化消費氛圍蔚然成風,也是一種“無心插柳”結出的意外之果。
事實證明,只要發散思維向外看,遠離內卷,才能真正蹚出新路。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本篇作者 宸希| 內容運營| 博文
主理人 |祥燎主編 |張一弛
今日好書推薦:
搞懂規則,才能順勢而為
逃離內卷的方法,永遠藏在細節裡
讀《論美國》,能幫我們看清美國看清未來
大國競爭,關係到每個人
讀懂對手,才能超越對手!
原價100元,今日金錯刀特價89.6元
一頓飯錢,給自己頭腦充電!
點選下方瞭解更多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