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里旗下平臺 1688 公佈,3 月下旬開始,全面取消“僅退款”。
說到“僅退款”,小程程想到去年 11 月份的一件事:
有個人啟用軟體後申請僅退款,反手就被開發者登出,最後他居然還有臉去問為什麼沒有碼了。。。

取消「僅退款」到底改了什麼?
政策核心變化:1688 平臺從 2025 年 3 月下旬開始,全面取消「僅退款」政策。
但別誤會,這不是完全不管售後了,而是換了個更聰明的法子:誰信用好,誰說了算。
1、平臺不再當裁判:以前消費者說商品有質量問題,平臺直接掏商家的錢退款,商家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現在改成:如果買家信用分高,平臺自己出錢補貼,東西也不用退;其他糾紛讓商家和消費者自己商量解決。
2、商家終於能喘口氣:以前遇到惡意退款,商家只能自認倒黴。現在平臺承諾,只要不是商家責任,損失平臺來兜底(比如 15 塊錢以下的便宜貨,或者生鮮類 50 元以下的訂單)。
3、信用分成了硬通貨:平臺搞了個「誠信打分」,買家信用分高就能享受快速退款,分低的得老老實實走流程。商家服務好的也能拿到流量獎勵,算是雙向約束。
以前是「不管誰對誰錯,商家先賠錢」,現在變成「信用好的使用者,平臺幫你買單;信用差的,別想薅羊毛」。
「消費者福音」怎麼變成了「商家噩夢」?
當初為啥搞這個政策?
2021 年拼多多最早推出「僅退款」,本意是讓普通人維權更容易。比如買個爛蘋果,退貨郵費比蘋果還貴,直接退款大家都省事。
曾經的好日子:
-
消費者維權不用扯皮,平臺一鍵退款;
-
商家賣便宜貨也不用擔心退貨虧本。
後來結果被人玩壞了:
1、職業羊毛黨崛起:有人專門研究「僅退款攻略」,在二手平臺賣教程,教人 P 圖造假、批次下單白嫖。最誇張的案例,湖北應城李某用這招白嫖了 3.6 萬元,最後被警察抓了。
2、商家被逼到絕路:有女裝店 618 賣了 1000 萬,結果 350 萬被「僅退款」,380 萬退貨退款,最後倒虧 60 萬;還有漁具商家被薅走 30% 的訂單,只能偷工減料維持成本。
3、平臺自己也扛不住:1688 專門成立 200 人的「反薅羊毛小組」,拼多多每天要攔截 40 萬筆不合理退款。
本來是給老實人省事的政策,結果被鑽空子的人玩壞了,搞得正經做生意的人活不下去。
為什麼現在取消?
不得不改的三大原因:
商家集體造反:中小商家被薅羊毛薅到關店,平臺再不改規則就要沒人賣貨了;
平臺也吃不消:2024 年電商退貨成本漲了 18%,每天處理糾紛的人力成本太高;
國家出手管了:2025 年兩會明確要求,不能為了搶使用者逼死商家,平臺得講公平。
未來網購三大趨勢:
信用分決定待遇:信用分高的「優質使用者」能秒退款,分低的可能要上傳 5 張照片證明商品有問題;
AI 當判官:比如易碎品發貨前強制拍影片留證據,85% 的糾紛用機器 2 小時就能判定;
劣質商家混不下去:1688 要清退「無貨源倒爺」,重點扶持有自家工廠的靠譜商家。
以後網購就像相親——信用好的使用者和靠譜的商家優先匹配,騙子們會被系統拉黑。
這些平臺早就動手了
集體剎車現場:
-
淘寶(2024 年 8 月):評分 4.8 分以上的優質店鋪,平臺不再強制「僅退款」,讓商家和消費者自己商量;
-
拼多多(2024 年 8 月):給商家 36 小時「冷靜期」,不合理退款可以直接駁回;
-
快手(2024 年 12 月):直接關閉「退款不退貨」功能,比 1688 還狠;
-
抖音(2025 年初):搞了個「賣家信用分」,信用低的買家不能享受快速退款。
行業潛規則:現在平臺拼的不再是誰更寵使用者,而是誰能幫商家多賺錢——比如 1688 拿出 3 個億補貼被薅羊毛的商家,淘寶給服務好的店鋪加流量。
電商平臺終於想通了——把商家逼死了,自己也得餓死。
最後
這次調整就像網購版的「垃圾分類」——把真心想退款的消費者和職業薅羊毛的分開處理。
對普通人來說,只要信用好、別瞎搞,售後反而更高效。
對商家來說,終於不用天天防賊了。說到底,做生意還是要好人賺錢,壞人滾蛋才健康。
– EO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