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人凌晨排隊吃火鍋?

“你見過凌晨4點的洛杉磯嗎?”
球星科比的這句話一度激勵著人們努力拼搏熱辣滾燙。
但在中國,懂生活會享受的人發出靈魂一問:你見過凌晨4點的火鍋店嗎?
努力歸努力,但乾飯才是人生的真諦。
凌晨4點,全國最熱鬧的地方,如果網際網路大廠排第二,那麼只有火鍋店敢排第一。
火鍋明明是“正餐”,為什麼總有人在“不正經”的時間排隊等著吃?
凌晨排隊吃火鍋,是哪裡的習俗?
夜深人靜、月黑風高、萬籟俱寂,又到了一天最適合吃火鍋的時間。
火鍋,作為正餐賽道中最大的品類,早已經不滿足於提供午餐和晚餐兩頓正餐,它如今關的比宵夜館子晚,開的比早餐鋪子早,但凡是個叫得上名字的大牌子,都少不了幾家通宵達旦24小時營業的旗艦大店。
比如發源成都的四川火鍋小龍坎,位於成都春熙路上的全球旗艦店,堪比流水席,一天24小時1440分鐘,每分鐘都有食材在牛油鍋裡上下翻騰。
24小時營業的小龍坎全球旗艦店
其餘門店雖然也有打烊的時間,但有些顯然就是“意思意思”,比如在著名商業街九眼橋的門店,標著凌晨4點結束營業,但真的等食客們都散場,天已大亮,打掃衛生清點食材,門一關一開,又開始營業。
如果說火鍋真有什麼冷門時刻,那一定是人們食慾最欠佳的清晨,然而火鍋店再次用實力證明,火鍋是超越生物鐘的存在。比如小龍坎在今年推出過“龍年、龍月、龍日、龍時”(2024年4月10日7時至9時)火鍋暢吃活動,關鍵還是個工作日的週三,迎來的不是覺少閒多的大爺大媽,而是分秒必爭的年輕上班族。
火鍋店門口水洩不通,創造了當日成都早高峰前的早高峰。
2024年4月10日早7點的小龍坎火鍋店
在24小時一天的輪迴中,幾乎每種食物都標好了“賞味期”,比如麵包牛奶早上吃最香甜,蛋糕甜品下午吃最愜意,清爽的水果酸奶晚上吃最恰如其分,憑什麼火鍋能超越了賞味限定,讓食客們熱火朝天紅著臉,讓師傅們也不必精神抖擻紅著眼?
更重要的是,別以深夜、凌晨便能錯峰,排隊是吃火鍋的熱身運動:排隊幾十上百桌不怕,怕的是每一位拿著號碼牌的食客,臉上都寫滿四個字——我可以等。
凌晨排隊吃火鍋,雖然還未成為一種飲食民俗,但的確有不少道理可言。
最重要背景當然是夜生活。就拿人均擁有火鍋門店數最多的成都為例,成都人夜生活的豐富程度幾乎屬全國之最,比如根據2024年央視財經發布的首個“中國夜經濟活力指數報告”,成都居夜間消費最活躍城市榜首。同時,成都也與上海同步,成為率先舉辦“夜生活節”的城市。
在夜生活的底色下,吃飯顯然是重中之重,不過在時間次序上卻可以後置。畢竟,在成都,逛夜市、逛商場、泡酒吧夜店甚至是麻將摜蛋,先“耍”光了力氣,再補充能量也不遲。“耍”的過程中就免不了三口兩口的美食小吃下肚,待到真餓之時,早已夜深。
不過,夜生活豐富的城市如成都、重慶、長沙等等,向來不缺美食,為何偏偏是火鍋?
這就不得不提火鍋的歷史,雖然從出土文物上看,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存在用金屬器皿水煮烹飪食物的“火鍋”,但真正意義上最廣泛流行的川渝火鍋始於明末清初的嘉陵江畔、朝天門等地,當時碼頭船工縴夫們撿走屠宰牛後被丟棄的內臟,佐以辣椒、花椒等作料,煮成火鍋。
這種底層勞動人民所創造的美食,最終登堂入室,成為跨越階層的美味,代表著紮根在大地上的人間煙火味。
更重要的是,火鍋本身就帶著社交屬性,比如九宮格火鍋,一人一格,葷素咸宜,豐儉由人,外加上麻辣火鍋本身“痛感”的特色,讓人不由自主地就擁有了共情的能力,敞開胸懷,把酒言歡。
它背後還有更值得深挖的符號價值,拋開一人食的臺式小火鍋,中華火鍋大多都是多人圍坐共食。如同美食作家焦桐所說,“火鍋是一種深鍋文化,很能代表中華料理的精神內涵。中華料理追求調合、圓融、團聚,從象徵大團圓的圓桌,到火鍋類的炊具和煮食法,均屬這種調合文化”。吃火鍋,就吃出了一種和合與共肝膽相照的大氣。
川渝火鍋,多得是讓人上癮的方法
一個有意思的發現:中國火鍋的種類少說也有數十種,單是大品類就有潮汕牛肉鍋、雲南菌子鍋、貴州酸湯鍋、北京銅爐涮肉、東北白肉鍋以及廣東打邊爐等等,但凡有火、有鍋用深湯涮煮的,都叫火鍋,但為何偏偏是川渝火鍋讓人深夜奔赴?
根據大眾點評上的營業時間,在所有火鍋中,論營業時間長、打烊時間晚,如果說一定要找出一個能與川渝火鍋匹敵的選手,幾乎只有廣東打邊爐,但奈何其門店數和開店範圍遠遜於川渝火鍋,因此在深夜排隊上也難成氣候。
這背後的秘密或許並不難猜,拋開食客們養成的飲食習慣和品牌忠誠度不談,答案首先在於“好口味”。
民以食為天,食以口味為先,吃飯當然圖的是好口味。川渝火鍋的核心要義便是火鍋底料,油醇不醇,花椒鮮不鮮,辣椒香不香,其餘香料是否能恰到好處激發好口味,這才是關鍵。
川渝火鍋起源於船工縴夫們涮煮內臟,其實單就毛肚、百葉、腦花、肥腸等內臟而言,幾乎難逃腥氣,用普通的煎炒烹炸等方式難以掩蓋其原本的氣味,更難以激發出鮮香的滋味。因此,船工縴夫們的智慧在於,用辣椒祛除腥氣,用花椒逼出鮮味,再用油創造出與內臟恰到好處的絲滑嫩爽的口感,這才成就了川渝火鍋。
自登上大雅之堂以來,川渝火鍋們不斷精進鍋底的原料和配比,甚至創造出各種獨家秘方,不僅內臟能在鍋中得到昇華,天南海北的食材,在裡面滾燙一圈,都能有所成就。
比如擁有800+門店的主打麻辣牛油火鍋的小龍坎,在油料、配方、工藝上就歷經了不斷迭代,當然,迭代是一方面,原材料的品質才至關重要,牛油來自新疆,辣椒來自河南,花椒來自甘肅,香料來自雲南,舉五湖四海之品質,才成就了一鍋好底料。
不過,“好口味”顯然已經成為火鍋的准入門檻,在火鍋這條賽道里,只有“好吃”和“更好吃”。對於每年新開超過22萬家店的火鍋賽道,“好口味”顯然滿足不了食客們的需求,尤其是發源於最懂“耍”的四川的川渝火鍋,“會整活兒”才是傍身的本事。
“吃”與“玩”,在川渝人心裡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存在。比如場景裝潢的打造,就在其他餐飲店還在風格樣式中挑挑揀揀的時候,川渝火鍋早就開始自創風格了,有的把四川久負盛名的竹林、熊貓元素搬進店裡,吃火鍋吃出了一股野趣;更多的則是讓火鍋迴歸人間煙火,恨不得把市井街巷都搬進店裡,鍋還沒開,人就彷彿站在了川渝大地上。
當然,最有趣的還得是對“熱鬧”和“紅火”的深究,比如小龍坎,憑藉著名字中“龍”的元素,用傳統中國紅和龍的形象塑造門店,讓一整條龍蟠踞在門店外牆上,連龍鱗都閃閃發亮,搭配上大紅燈籠,吃頓火鍋吃出了過節的喜氣。
在菜品上玩出花樣也是川渝火鍋一絕。什麼脆爽毛肚、水晶牛肉、筋道黃喉,食材上的新鮮和講究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如何搭配、上新才考驗本事。小龍坎和“故宮觀唐”聯名,嘗試把天壇造型的器皿搬上了桌,取名“龍生九子”,一“壇”吃到九種菜品,別有意趣。
“龍生九子”拼盤
在小龍坎裡,找到川渝火鍋的精氣神
讓人深夜、凌晨依舊蠢蠢欲動的川渝火鍋還有多少秘密?
在川渝火鍋頭部品牌小龍坎看來,川渝火鍋的秘密無外乎能勾著人首次進店和再次復購,說白了就是吃了還想吃。
讓人首次進店,靠的是“好玩主義”。全國連鎖火鍋品牌有超過5000個,如何讓人知曉且願意一試,是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在不斷內卷的火鍋界,好品牌多少得帶點“網紅”的性質。
比如小龍坎,就曾在2023年雙11期間,與國貨品牌馬應龍聯名,推出了“出入平安”CP禮盒,乍看離譜,細看自洽,另食客們不禁莞爾一笑。
如果說能不能讓食客們進店,多少帶點運氣,那麼能不能讓食客們再次進店,靠的便是真本事——“好吃主義”。
比如小龍坎的水晶牛肉,從視覺上便先入為主的好吃,晶瑩剔透、紅裡透亮、紋理清晰,下鍋還能久煮不爛。再比如川渝火鍋常見的蝦滑,小龍坎一次使用兩種蝦,青蝦和大虎蝦,一個細嫩,一個勁道,相得益彰。
剛剛過去的6月28日,小龍坎邁過了10歲的門檻,在10週年店慶當天,創下了不少的記錄:當天共迎來了112258位食客,單店翻檯率最高達到了702%,累計排隊超過了8000桌。
川渝火鍋,是個有著百年傳承的老品類,但走向全國甚至遠赴海外的川渝火鍋,正年輕。
小龍坎在第一個十年裡,築下了地基,開出了800+家門店,成為麻辣火鍋的龍頭。那麼下一個十年,小龍坎依舊抱有初心,繼續探索“川渝火鍋”這片新大陸。
小龍坎等位的人們
讓人心甘情願凌晨排隊,川渝火鍋做到了,它想要顛覆和實現的,還遠不止如此。
作者:屈博洋
編輯:田納西
值班編輯:蘇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