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您遠走何方
請點選藍字,想念我們

現在各個單位都有躺平派,他們不求升職、不求加薪,上班提前一分鐘來,下班到點就走,絕不加班,主打一個為自己而活。但是,如果在秦國,也有這樣的躺平老百姓,商鞅會如何對待他們呢?會用什麼樣的政策讓老百姓不躺平呢?
首先,說明一點,商鞅對於躺平一族,那是深惡痛絕的,因為要是大家都躺平了,誰去開墾荒地?沒人開墾荒地又怎樣提高糧食產量?不提高糧食產量又怎樣增加國家收入?國家不增加收入,又怎樣強大?不夠強大又怎樣實現統一天下的大秦夢?
所以,為了讓老百姓不躺平,而是讓他們持續加班,將966當成一種福報,天天去開墾荒地提高國家收入,商鞅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這些政策具有深遠的意義,並迅速讓秦國強大起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禁止購買口糧
在今天,買糧食是最常見不過的事情,可是在秦國實行商鞅變化之後,如果看到有老百姓膽敢買糧食,輕則送進監獄喝茶重則會被流放甚至處死,因為商鞅認為如果老百姓可以買糧食,那麼他們就不會全心全意地去種地,這樣就會減少糧食的產出。
所以,商鞅就採取一個近乎喪心病狂的政策:禁止百姓購買糧食,口糧必須自己去種!原話是:使商無得糶,農無得糴。農無得糴,則窳惰之農勉疾。意思就是商人不得賣糧食,農民不得購買糧食。農民買不了糧食,那麼為了吃飯,懶惰的農民就會努力積極務農。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會想,就算不能買糧食,我也有辦法躺平,今年好好種地糧食收成好,然後把這些糧食囤積起來,這樣一來下一年也夠吃了,我明年不就可以躺平了!然後,就這樣一直迴圈往復不就可以了?可是,商鞅早已預判了你的預判。

為了讓百姓持續加班,商鞅規定所有土地都必須按照實際的收成繳納。政府會根據荒年和豐年精心算計繳納比例,做到讓百姓剩餘的口糧剛好保持溫飽,不會再有任何的盈餘。這樣一來,百姓為了吃飽飯,就不得不年年持續辛苦勞作,將自己的一輩子都奉獻在工作上。
看到這些可能還會有人不死心,說我還有一個人辦法,就是我不種地,我去海里打魚、去山上採摘果子等等,這總可以吧?答案是:不可以!商鞅曾說,壹山澤,則惡農、慢惰、倍欲之民無所於食。無所於食,則必農。
意思就是,讓國家統一管理山林湖澤,那些厭惡務農、怠慢懶惰、貪婪十足的人就沒處吃飯。沒處吃飯,那麼必然會去務農。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國家把所有自然資源給牢牢佔住,杜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現象,這樣百姓想要活命就只能把心思放在開荒種地上。
二、重拳出擊商人
各個朝代都大力打擊商人,甚至對商人出臺各種侮辱性政策,比如漢朝規定商人不得穿絲綢衣服,不能乘車,只能步行;晉朝規定商人必須“一足著白履,一足著黑履”;前秦規定商人不得穿金戴銀、穿綢裹緞,否則將被處以死刑;明朝規定商人在穿著上要低於農民,只能穿絹和布這兩種料子。
古代統治者之所以這麼討厭商人,主要是因為古代社會是典型的農業社會,農業才是國家的根本。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人經商,全家都會變得精明,這是統治者最不願意看到的。大家想想,如果人一旦學會算計,那還怎麼忽悠他們天天加班無私奉獻?
所以,為了能更好地統治百姓,讓他們成為不會反抗的韭菜,古代統治者必然要打擊經商的風氣,讓老百姓以經商為恥。為了打擊商人,商鞅主要出臺了兩項政策。

一、商鞅認為,重關市之賦,則農惡商,商有疑惰之心。農惡商,商疑惰,則草必墾矣。也就是說,政府要加重關口和市場上的商品稅,這樣農民就會厭惡經商,商人就會產生疑慮懈怠思想。而農民厭惡經商,商人有疑慮,那麼荒地就一定能得到開墾了。
二、商鞅還親切地給商人劃定了很多經營的禁區,比如嚴禁商人買賣糧食、嚴禁商人開設旅店等等。總的來說,就是那些既賺錢又關乎民生的領域,商人一律不準碰。那大家可能要問了,那假如我之前經營的糧店、旅店啥的,怎麼辦呢?答案很簡單:直接沒收!
商鞅有意拔高農業的地位,同時公開歧視商人,將他們放在社會鄙視鏈的最底層。透過這些措施,此前舒舒服服賺得盆滿缽滿的商人遭到了沉重打擊,被狠狠薅了一把羊毛。很多商人開始懷疑人生,覺得做經商不值得,而這正是商鞅想要的結果,讓商人放棄做生意,從而下地種田開啟996的幸福生活。
三、推行愚民政策
為了讓百姓老老實實地種地,單單靠政策和法律是不可以的,需要讓老百姓從心底裡認同966是福報,這就需要從思想上下手了,讓老百姓的想法變得單一好忽悠,國家讓他怎樣做就怎樣做,最好是沒有任何思考的能力。於是,商鞅又開啟了他的愚民政策。
一、讓封爵的方式變得單一,讓老百姓知道你只能靠耕戰才能獲得爵位,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商鞅曾說,無以外權任爵與官,則民不貴學問,又不賤農。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無外交,則國安而不殆。
意思就是,不因為務農以外的事情來給人封爵加官,那樣百姓就不會重視學問,也不會輕視農業生產。百姓不重視學問,人就會愚昧,百姓變得愚昧,就不會到外國交遊。百姓不到外國交遊,國家就安全沒有危險。
二、禁止開設旅館。這一政策看起來有些荒唐,可是我們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其中的訣竅,因為在商鞅眼裡,如果沒有了旅館,那些奸邪偽詐、見異思遷、私下交遊、不專心務農的人就不會四處周遊,開旅館的人就沒法謀生,他們必然會去務農。

同時,商鞅認為周遊會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因為旅遊會啟發人思考、增長見識、開拓眼界,志向也會變得不一樣,老百姓假如看到了其他國家百姓富裕安逸的生活,就不會再安心繼續幹966的生活,這是統治者不願看到的,他們只希望百姓人窮志短,牢牢拴在田地裡日復一日的耕種供養國家。
三、不準音樂和異服在各郡縣流行。因為,這樣農民外出勞作時就不會看見奇裝異服,休息時聽不到靡靡之音。休息時聽不到靡靡之音,精神就不會浮蕩。勞作時看不見奇裝異服,心思就會專一。心思專一而不浮蕩,那麼荒地就一定能得到開墾了。
最後,就是燒燬諸子百家的書籍,推行法家政令,也就是所謂的“焚詩書而任法令”。商鞅只允許民眾學習他劃定的知識,接受國家的統一教育思想,利用資訊繭房控制百姓能看到的各種資訊,這樣一來百姓的思想就會變得單一,也就更加容易被操控,從而積極務農!
四、總 結
商鞅透過推行的這一整套法家思想,徹底制服了躺平的老百姓,讓他們老老實實接受了996的“福報”,雖然這是對百姓極致的壓榨剝削,但他卻迅速讓秦國強大起來,從此秦國才有了一統天下的可能。在秦孝公死後,由於商鞅曾得罪過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秦惠文王,最終被秦惠文王施以車裂的酷刑,並被誅滅全家。
然而,商鞅雖死他的變法卻被秦惠文王及其後來的統治者很好地繼承下來。當然,後來的統治者覺得法家的思想直接擺在檯面上太過於露骨,於是在外面包裝了一層仁義道德的儒家,這也就是所謂的“外儒內法”,法家就這樣一直作為內在的統治邏輯,被沿用了兩千多年!
而古代的百姓在這種法家思想壓迫下,喪失了人身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僅僅成為了統治者肆意收割的韭菜,他們在長期的貧困無助中艱難地度過了兩千多年!直至現代社會的到來,自由民主的統治理念成為社會的主流,這一古老而隱秘的統治正規化才在時代的洪流中土崩瓦解,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撰文 : 藝笙君
排版 : 藝笙君
審稿 : 藝笙君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