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南非到美國,從特斯拉到白宮,埃隆·馬斯克用金錢和技術叩開了權力的終極之門。然而,當他站在美國政治漩渦中心時,歷史的幽靈悄然浮現——2300年前,中國鉅商呂不韋曾以同樣路徑登頂權力巔峰,最終卻飲下秦王嬴政賜予的毒酒。
馬斯克會是21世紀的呂不韋,還是商鞅、沈萬三?他的結局是否早已被中國史書預言?
相似指數:★★★★★
呂不韋押注秦國落魄質子異人,豪擲24萬兩黃金助其登基(相當於今日136億人民幣);馬斯克則斥資數億美元支援特朗普重返白宮,甚至親自站臺拉票,被美媒稱為“懂王背後的金主爸爸”。兩者都精準捕捉到權力真空期的“潛力股”。
呂不韋官拜秦國丞相,編纂《呂氏春秋》掌控輿論;馬斯克執掌X(原Twitter)、領導政府效率部(DOGE),既握社交媒體話語權,又深度介入五角大樓和美聯儲改革。他們都試圖用金錢和技術重構權力秩序。
呂不韋被嬴政逼死前,門客問:“若重來,可還投資贏異人?”他慘笑:“我會買下函谷關以東所有鐵匠鋪。” 而今馬斯克遭14州聯合起訴“違憲”,白宮成立“商業領袖監察辦公室”——歷史正用同樣方式清算“越界商人”。
相似指數:★★★★☆
商鞅廢井田、獎軍功,觸動秦國貴族利益;馬斯克查賬美聯儲、改革國防支付系統,劍指美國深層利益集團。兩人都以“第一性原理”推翻舊制,卻都陷入“變法者必被舊勢力絞殺”的困局。
商鞅最終遭車裂,馬斯克則面臨“刺殺風險”和“政治清算”威脅。歷史證明:觸動蛋糕越大,反撲越血腥。正如美國民主黨議員警告:“馬斯克正在玩火自焚。”
相似指數:★★★★★
沈萬三:透過農業開墾、海外貿易和政商關係實現暴富。他利用元末戰亂期間土地荒廢的契機,大規模開墾農田,並透過蘇州的地理優勢發展海外貿易,積累鉅額財富,其資產相當於明朝百年財政收入。
馬斯克:依託科技創新和資本運作崛起。從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到SpaceX的航天技術,他透過“人無我有”(如腦機介面技術)和“人廉我新”(成本控制與持續迭代)的策略,構建了萬億美元商業帝國,身價一度超過1.2萬億元人民幣。
相似性:兩人均以“壟斷性優勢”和“顛覆式創新”突破行業壁壘,成為各自時代的財富象徵。
沈萬三:主動資助朱元璋修建南京城牆,甚至試圖犒賞軍隊,因越權觸怒皇權,最終被流放雲南。他的悲劇源於對“商權邊界”的誤判。
馬斯克:近年頻繁介入美國政治,如豪擲7500萬美元支援特朗普競選,推動“政府效率部”改革,並試圖透過社交媒體平臺影響輿論。這種“科技+資本+政治”的佈局,被外界視為現代版“政治投機”。
相似性:兩者均試圖以財富換取政治話語權,但可能因“越界”引發權力反噬。
沈萬三:其財富規模(約20億兩白銀)遠超同時代權貴,甚至威脅到朱元璋的統治合法性,最終成為皇權忌憚的物件。
馬斯克:透過特斯拉、SpaceX和腦機介面公司,他不僅顛覆了汽車、航天行業,更試圖以“火星殖民”重構人類未來。其高調言論(如挑戰傳統金融體系)多次引發監管爭議。
相似性:財富與影響力的膨脹使其成為“規則破壞者”,進而招致傳統權力結構的壓制。
沈萬三的結局:因過度介入政治被朱元璋清算,家產充公,客死他鄉。
馬斯克的隱患:若繼續深度介入美國兩黨鬥爭,可能面臨反壟斷調查(如特斯拉拆分)、稅務追責或輿論反噬(如性騷擾醜聞引發的品牌危機)。近期因版權糾紛被起訴,也暴露其商業擴張的法律風險。
相似性:歷史表明,商人一旦威脅到權力核心或社會秩序,往往難逃“兔死狗烹”的命運。
相似指數:★★★☆☆
功成身退的生存智慧
范蠡助越王勾踐復國後泛舟江湖,三散家財保全身家;馬斯克若熟讀此道,或許該學他拋售特斯拉股票、定居上海(其母梅耶已長居中國)。
道家思維的現代啟示
范蠡的“激流勇退”與老子思想一脈相承。當馬斯克宣稱“若72小時失聯就曝光權貴黑料”時,他更需要東方哲學中的“柔弱勝剛強”。
若繼續挑戰美聯儲和五角大樓,可能觸發“美國版嫪毐之亂”——建制派或借司法調查、輿論抹黑迫其退出政壇。
沈萬三的悲劇是封建專制社會財富與權力博弈的必然結果,而馬斯克身處現代資本主義制度中,雖面臨類似結構性矛盾,但法治緩衝與資本流動性降低了極端清算的機率。綜合來看,其成為“美國沈萬三”的機率約為30%-40%,核心風險集中於未來5-10年的政治生態劇變與商業帝國穩定性。
馬斯克的命運,或將取決於他能否在火星殖民的宏大敘事中,找到政治與商業的“安全距離”。
改革若中途夭折,SpaceX和特斯拉或遭政策性打壓,甚至本人面臨“稅務調查”“反壟斷訴訟”等定向爆破。
最明智的選擇或是套現離場,將商業帝國交給繼任者,效仿貝佐斯專注太空旅行,或許能避開歷史詛咒。
當星艦衝破卡門線時,請記住:
所有用金錢丈量權力高度的商人,終將收到政治家寄來的賬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