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半年正式收官,回顧上半年市場資金的風格變化,一句話總結就是南向資金去哪,市場賺錢效應就在哪。
一季度以deepseek驅動的網際網路股修復估值行情,南向資金增配網際網路股,網際網路股跑出優秀的漲幅回報;二季度市場主題是關稅不確定性,南向資金增配高息股的紅利資產,紅利資產在二季度也跑出優於大市的漲幅。
得益於南向資金的轉變,因此看到像港股央企紅利ETF(513910)二季度的漲幅為10%,而持倉集中在銀行/保險類紅利資產的港股通金融ETF(513190)漲幅為12.5%,兩支ETF均跑贏恒生指數4%的漲幅。
展望港股下半年的行情,基於市場機會不清晰的震盪格局未改變,南向資金的配置策略可能還是以紅利資產為主,個人投資者可以透過港股央企紅利ETF(513910)和港股通金融ETF(513190)來抄南向資金的作業,構建更符合市場結構性風格的配置。

紅利資產仍是下半年的核心主線
今年上半年,南向資金淨流入港股超7200億港元,即使下半年的淨流入力度減半,南向資金全年淨流入港股的金額也有望達到1萬億港元。而下半年南向資金的流向,可能還是以紅利資產相關的行業為主。
從下圖中看,截止6月25日,上半年南向資金淨流入金融業約1800億港元,淨流入電訊業約400億港元,淨流入公用事業約300億港元;透過南向資金的行業流向,粗略估計上半年南向資金淨流入相關紅利資產約2500億港元。
若根據Wind的統計,上半年南向資金淨流入Wind金融行業約2800億港元。從兩個口徑大致能推算出,上半年南向資金淨流入紅利資產約2500-3000億港元。

換個更具體的視角來看,險資作為南向資金的大買家之一,在增配哪些資產?
據長江證券統計,上半年險資舉牌19次,其中9次是舉牌增持銀行股,7次舉牌的是港股的銀行股。以6月20日收盤價計算,保險舉牌總市值達到1169億元,銀行市值為746億元,佔比64%。

據長江證券統計,截止近期,保險機構在相關標的上持倉參考市值超5600億元,除去一般法人外佔比接近市值佔比超過58%,可從側面反映保險機構對港股金融類的偏好。

下半年險資仍會繼續增持嗎?
紅利的核心邏輯還未改變:在無風險利率下行的趨勢下,市場上能提供穩定回報的機會在越來越少,但市場上的錢卻越來越多,形成“過剩流動性”+有限回報“資產荒”的結構性機會。
截止5月,中國M2高達325萬億人民幣,是GDP的2.4倍,不僅規模創歷史新高,與GDP 的差距也是歷史新高;其次,5月份居民的總儲蓄規模也是歷史新高。
當下市場的結構性對於險資來說,險資需要增配高息股來彌補長端利率下行帶來的投資收益缺口,這點在近期市場走勢上表現得十分明顯。
從下圖中看,近一個月10年期國債從1.75%跌至1.67%的低位,使得近期保險機構增配紅利資產的趨勢加速,因此能看到港股通金融ETF(513190)在近一個月也跟著加速上漲。可簡單理解為,當無風險利率越低,紅利資產的高息回報更具價效比。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央行定調今年將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市場普遍預期利率還將下行。例如,中金預估,今年底1年期存單利率降至1%-1.2%的水平,而10年期國債將會降至1.3-1.4%的水平,下半年債券利率仍趨於下行,有利於紅利資產的邏輯仍然成立。
這就不難理解保險機構增持港股紅利資產的投資邏輯。
一是在無風險利率降低+市場風險偏好降低+資金流動性過剩的三重條件下,長期資金如險資等機構可能會選擇增配高確定性的紅利股。二是港股紅利資產的股息率更高,例如工商銀行H股的動態股息率為7.89%,遠高於市場上不到2%的無風險回報。

另外,政策明確鼓勵險資增配股票配置,給了險資更大的配置空間。
例如,允許險資的權益類資產上限從30%上調至35%或更高,擴大股票與股權投資範圍。以及,央行將險資視為中長期資金穩定器,允許險資透過港股通或是ETF的方式來增配權益類資產。
總的來說,紅利資產的核心邏輯還未發生改變,甚至恒生指數震盪不漲的格局,反倒是增強了投資者躺平在紅利資產的心態,從下半年配置的角度上看,用港股央企紅利ETF(513910)和港股通金融ETF(513190)來抄南向資金的思路是個不錯的選擇。
1、每日港(A)股覆盤,緊貼每天行情,時機在投資上永遠最重要;
2、重要財經新聞的分析(包括中美日股市),主要針對它對企業/行業/股市形勢的影響。
3、有價值的第三方報告 + 紀要分享,以供大家借鑑與學習參考。
4、每一週至兩週一篇分析員的股票報告,深入剖析投資邏輯和基本面因素。

真是港股圈商務合作微信:Real_hk_manager
(新增好友請備註:公司+合作事項)
真是港股圈內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