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線IPO報道,「天天IPO」系投資界旗下專注上市公司報道公眾號,歡迎關注!

港股排隊IPO。
作者 I 周佳麗
報道 I 投資界-天天IPO
豪門現身。
投資界-天天IPO獲悉,富衛集團有限公司日前遞交招股書,將在港交所上市。而富衛集團背後掌門人正是李嘉誠次子——李澤楷。
不同於兄長李澤鉅為父接班,李澤楷選擇自立門戶:透過一筆筆收購,開啟自己的商業版圖。富衛便是其中之一。2013年,李澤楷收購荷蘭國際集團在中國香港和澳門、泰國的保險業務等,由此組成富衛集團。現在,富衛集團的業務已遍佈亞太地區,其中約有60000名保單持有人來自中國內地。
李澤楷最為創投圈津津樂道的,是早年賣掉騰訊股份,錯失一筆超級回報。這一次如若順利IPO,他又將收穫一家上市公司。
李澤楷掌舵
富衛坐擁60000內地客戶
時間回到2012年,李嘉誠設立家族信託,長子李澤鉅接班,掌管長和系資產;次子李澤楷則可獲得現金分紅,以幫助他收購幾家相當有規模的公司。
不久後,收穫充足資金的李澤楷便發起一筆重磅收購——2013年2月,向荷蘭國際集團收購了香港、澳門及泰國壽險公司以及香港的一般保險、僱員福利、強積金業務及財務策劃業務。憑藉這筆收購,李澤楷率隊推出了由富衛人壽(百慕達)、富衛泰國、富衛人壽(澳門)及富衛財務策劃組成的富衛品牌。
同年10月,李澤楷又透過PCGI Holdings與Swiss Re Investments訂立協議,後者向富衛保險投資最高4.25億美元。至此,李澤楷透過其87.66%的權益間接擁有及控制富衛集團。
作為一家泛亞洲人壽保險公司,富衛採用以客為先及數碼賦能的模式並迅速增長。在這十多年裡,併購是富衛保險尋求擴張的重要手段。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6月,富衛透過收購PT Finansial Wiramitra Danadyaksa的50.1%直接股權進入印尼市場。
沿著這樣的路徑,李澤楷團隊又依次將富衛品牌帶入新加坡、越南、日本、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柬埔寨等市場。根據NMG資料,富衛集團在2023年成為東南亞市場按年化新保費計的五大保險公司及頂尖銀行保險公司。
具體產品方面,富衛集團主要產品分類為分紅人壽;非分紅人壽;危疾、定期人壽、醫療及附加保險;單位連結式壽險;及團體保險及其他,於2024年分別貢獻公司36.5%、28.0%、 22.2%、7.5%及5.7%的新業務價值。
自2014年首個完整營運年度起,公司的年化新保費於2024年實現5.2倍的增長,由2014年的3.09億美元增至2024年的19.16億美元。公司的年化新保費於2023年至2024年按固定匯率計增加18.6%。
財務上,2022年—2024年,富衛集團實現淨保險及投資業績分別為4.93億美元、4700萬美元、9.11億美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3.2億美元、-7.17億美元、1000萬美元,在2024年扭虧為盈。
雖然目前富衛集團尚未在中國內地開展業務,但內地使用者對之並不完全陌生。根據招股書,集團在香港(及澳門)的業務歷來受益於向中國內地訪客客戶銷售保險產品,報告期內分別有4200萬美元、2.04億美元、2.64億美元的年化新保費;1800萬美元、1億美元、1.09億美元的新業務價值來自中國內地訪客客戶的銷售。
截至2024年末,集團約有60000名保單持有人為中國內地訪客客戶,佔集團保單持有人總數約1.0%,集團有效保單總數的1.1%來自中國內地訪客客戶,來自中國內地訪客客戶的新業務銷售額於2022年至2024年增長了6.3倍。富衛集團在招股書中表示,將繼續在中國內地等地探索拓展機會。
隱秘併購狂人
坐擁三家港股上市公司
熟悉李澤楷的人都曾評價他個性獨立,不願居於父親庇護之下。1991年,25歲的李澤楷離開和記黃埔,創立亞洲首家衛星傳輸有線電視服務公司——STAR TV。僅僅兩年後,他就以約10億美元的價格將STAR TV賣給了傳媒巨頭默多克,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手握這筆資金,他決定自立門戶,創立盈科集團。
九十年代末,盈科收購港股上市公司“得信佳”,並將“數碼港”注入其中,更名為“盈動數碼”,成功借殼上市。彼時正值全球網際網路浪潮,這家公司一躍成為香港第八大公司。李澤楷身價隨之水漲船高,一度直追父親李嘉誠。
而真正讓李澤楷一戰成名的,是那筆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收購——香港電訊。
1999年,香港電訊在香港電訊服務市場的佔有率高達97%。當時,控股股東英國大東電報局計劃出售其全部54%的公司股權,並接洽了李光耀次子李顯揚掌舵的新加坡電信。然而,李澤楷卻半路殺出,以120億美元外加盈科集團部分股權的形式,完成了對香港電訊堪稱“蛇吞象”的收購,之後盈科數碼更名為電訊盈科。
自此,李澤楷在商業江湖名聲大噪,而那一年他才34歲,“小超人”的名號在商界傳開。
細數李澤楷的併購生涯,柏瑞投資同樣精彩。2010年,李澤楷在一眾競購者中脫穎而出,以5億美元“抄底”收購了AIG友邦投資,並獲得AIG友邦投資在32個國家的資產管理業務,包括PE基金、公募基金、對沖基金,及部分股票和固定收益資產等,新公司更名為柏瑞投資。
在李澤楷掌舵的十多年裡,柏瑞投資發展成為資產管理規模超萬億的超級投資平臺。去年底,柏瑞投資以12億美元的交易價格賣給了美國大都會集團,李澤楷又賺一筆。
不過,李澤楷的投資生涯也有遺憾時刻,最深刻一筆便是當年賣掉騰訊股份。
早在1999年,李澤楷就花220萬美元買下騰訊20%的股權,成為騰訊早期投資人。但後來因為其他收購需要資金,他不到兩年就以千萬美元拋掉了騰訊股權。沒想到的是,此後短短幾年,騰訊勢頭愈發強勁,市值就從不到100億一度漲到最高7萬多億。
後來談起騰訊這筆投資,李澤楷承認賣錯,“我不止一次感到很可惜,對我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教訓。”
商海浮沉,如今李澤楷手握電訊盈科、香港電訊、盈大地產三家港股公司,以及一家美股SPAC公司,涵蓋科技、媒體與電信、金融服務及地產三大行業。截至目前,這三家港股上市公司市值超1000億港元。
港股這邊風景獨好
放眼望去,今年港股IPO熱鬧可見。
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寧德時代。5月20日,寧王正式登陸港交所主機板,實現A+H兩地上市,市值1.3萬億港元。寧德時代赴港上市,從啟動到完成僅用時128天,募集資金淨額約353億港元,為今年全球最大IPO。
緊接著本週五(5月23日),港股還將迎來今年最大的醫藥IPO——恆瑞醫藥。作為恆瑞醫藥的靈魂人物,掌門人孫飄揚一度被視為中國“藥神”,白手起家將不知名的小藥廠做到中國醫藥界巨頭,2000年登陸上交所成為A股藥王。等到正式登陸港股,恆瑞醫藥將成為又一家實現A+H兩地上市的超級公司。
另一個讓人難以忘記的新股是蜜雪冰城。3月,蜜雪冰城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當時堪稱引爆港股:融資認購超5258倍,認購金額超1.8萬億港元,刷新歷史成為新一代港股“凍資王”。此外還有招股中收穫6000倍、國際配售部分獲得約39倍認購的布魯可IPO;曹德旺妹妹曹芳掌舵,市值超200億港元的正力新能;市值已經從240億港元漲到超600億港元的古茗等等。
如此一來,香港今年的新股集資額已經超過600億港元,較上年同期多逾6倍,融資規模暫居全球首位。
新股IPO之外,港股已上市公司的表現同樣亮眼。今年香港恒生指數已經漲幅16%,一批港股公司股價飆升,當中消費企業尤為矚目。如老鋪黃金以超18倍的股價漲幅、1400億港元的市值規模締造了又一神話;泡泡瑪特2024年以來的股價也飆漲超7倍,最新市值超2900億港元。加上市值翻番的蜜雪冰城,港股消費“三姐妹”得以形成。
以往說起港股,大家第一印象便是——找不到基石投資人、估值低、沒有流動性、解禁即大跌。但現在情況變了,過去幾年港股一度面臨新股發不出去的尷尬漸漸散去:基石投資人不愁了,估值也有吸引力了。
見證這一幕幕,投資人心態也發生轉變——從被投去港股就“打斷腿”,到如今催促儘快赴港IPO。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透露,目前對港交所的上市申請管線情況感到非常滿意,從年初至今,集團已接獲近100宗新上市申請,目前正在審理的申請約有150宗。其中不乏一些龍頭企業,“好多都繫好大型”。
熱鬧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