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健美逐漸成為主流審美、越來越多人關注和了解營養學的今天,極端的節食減肥法有多危害身體想必大家都早已知曉。
可“知道“和“做到”是兩回事,在白瘦幼審美主導下,依然有不少人每天與食物為敵,數著飯粒吃飯。前不久韓國男子組合Pentagon的成員梁洪碩釋出了身材管理期間的食譜,這地獄級的減肥食譜真的讓人眼前一黑。
這段影片介紹他們管理身材期間的一日三餐。我們經常嘲笑難吃的白人飯是“維持生命體徵餐”,但是看了梁洪碩的影片,感覺連維持生命體徵都很難。

早餐:是據說在愛豆間很流行的一杯綠茶加一丟丟白糖,說是有助於消腫,嚴格意義上這都不能算是早餐吧?
午餐:因為工作要叫外賣,所以有時候會吃披薩,但是為了控制碳水攝入,一般會不吃披薩邊。有些愛豆甚至只吃披薩上面的配料,完全不吃餅皮。一塊普通披薩切成8塊,他們七個大男生都吃不完。
晚餐:比早餐更恐怖,基本只喝水,並且趁著飢餓感到來之前趕緊入睡。如果餓得睡不著呢?那就吃一粒安眠藥。
實在撐不住了也有
加餐
,加餐是白水煮五花肉和白菜……
說實話,已經很久沒見過這麼離譜的食譜了,但是仔細翻一翻發現這種現象其實並非個例。
在女團LE SSERAFIM的出道紀錄片裡,韓娛公司高管認為她們不夠瘦,要求她們減肥,儘管她們都已經很瘦很瘦……

前段時間(G)I-DLE的成員宋雨琦還分享了公司為了讓旗下藝人瘦身的“公開處刑”法,公司把所有人體重印出來張貼在牆上,在極大的壓力下她只能不吃不喝,3天瘦了5公斤。由於極度的負罪和羞恥感,她對於自己巔峰體重至今仍心有餘悸。

但是,很多粉絲卻對偶像的這種行為大加讚賞,嚴格的管理身材被視為敬業。下頜線和腹肌都得像刀刻一般立體,一旦上鏡感覺發胖,就可能會被一些粉絲攻擊。於是走下舞臺更要拼命減肥,形成了一個死迴圈。這種仗著年輕提前透支健康的方式,說是拿命換名利也不過分。

這個眼神生動詮釋了:生無可戀
如果把愛豆們視為一種特殊工作,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自己的狀態達到最佳(不過這樣的體型是否是最佳,需要打個問號),為粉絲提供情緒價值,減肥引起的一系列身體反應就是他們的“工傷”。
但搜搜社交媒體,“愛豆飲食法”、“女團身材管理”的擁躉還真不少,很多人認真地複製著愛豆的食譜,希望由此能“一瘦沖天”。可如果按照梁洪碩這樣的方式來吃,固然能快速減肥,額外還能收穫:
01
瘦但是面如菜色。長期限制熱量攝入會導致缺乏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導致營養不良,從而影響身體功能和免疫系統。節食一段時間以後,你會發現自己怕冷、容易感冒等等。
02
瘦但一吃就胖回來。過度節食可能使基礎代謝率降低,身體為適應低熱量攝入而減緩代謝,此時如果恢復飲食,會快速復胖。甚至哪怕吃得比之前少,依然還能胖回來,因為你的代謝已經受損了。
03
瘦但是漂亮線條沒了。節食掉肌肉是肯定的,身體在缺乏足夠能量時可能分解肌肉來獲取所需的能量,沒有足夠的肌肉哪來漂亮的線條?
04
瘦但是開心不起來。過度節食與焦慮、抑鬱和進食障礙(如厭食症和暴食症)有關,很可能影響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當然還不僅如此,你還可能經歷“瘦但是月經不規律”、“瘦但是脫髮”、“瘦但是皮膚失去光澤”、“瘦且身體疲憊”……更有甚者還會患上通常被稱為ED的進食障礙症,這其實是種精神疾病,且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種。患者視食物為敵人,只要吃了東西就要想盡辦法消耗掉,甚至使用催吐、瀉藥等極端手段。我國患上ED的人正在逐年增多中,而且女性和男性的比例差不多9:1,足見一直以來的“瘦”審美有多大的危害。
國內娛樂圈其實一直也有追求“瘦”的傳統,一旦明星有任何發胖的跡象,往往被視為“不自律”、“自我要求不足”,從而逼得藝人以嚴苛的手段瘦身,直到達到“上鏡好看”的“紙片人”標準,所以突然暴瘦的明星可不鮮見。比如鄭秀文,身高168cm的她常年保持體重不超過90斤,甚至據說長時間維持在78斤左右。為了保持這樣的身材,她常年節食、健身,在極端情況下會在家中餓到昏厥,可以說對於體重的敏感已經到了病態的程度。

這期間她也遭受了抑鬱和胃病的困擾,去年更是因為身體問題暫停工作修養了一段時間,今年出來明顯狀態好多了,整個人神采奕奕。
與之前相比,她體重略有增加,但是遠沒有到有些媒體所說的“發福”和“胖”的程度,依然很瘦很fit。停工休養的這段時間,讓她領悟到健康的重要。她坦言不再執著於病態的瘦,會重新考量自身健康狀況,胖瘦與否不再重要,轉而追求健康之美。

這都2024年了,韓團還在公開追求以瘦為美,極端節食減肥,真的讓人不理解。難道韓國娛樂公司就不請一個專業營養師來幫助藝人透過健康的方式來達到想要的體型嗎?還是對他們來說,藝人的健康和未來根本不在他們考慮範圍,利用最極端最快的方式減肥,身體垮不垮,心理能否承受,將來怎麼樣,沒人關心。
好女不過百、A4腰、反手摸肚臍……這樣畸形的審美隔段時間就會反撲。而我們,看看熱鬧就好。不是愛豆,硬吃愛豆“那碗飯”,著實沒必要。

編輯:Valerie Zhang
撰文:Shan Huang
設計: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