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世界的塑造者——加爾文的四大遺產

約翰·加爾文(Jean Calvin,1509-1564)
思想家馬克斯·韋伯認為,現代人賴以生存的科學、政治和經濟秩序,都與西方的新教,特別是清教,有著不解之緣。如今“清教精神”已經成為很多現代人的素養。然而,清教的靈魂和鼻祖——約翰·加爾文,卻始終淪為背景介紹。即便很多“加爾文主義者”,也只關注他的神學。
事實上,加爾文不僅是偉大的神學家,更是出類拔萃的哲學家、實踐家。他的思想遺產,至少從四個方面,塑造了現代世界。
▌一、個人主義
古代社會,是以血緣、人情關係締結的熟人社會,個人屬於集體。
現代社會,是陌生人分工合作的社會,個人先於集體。個人主義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了科學、法治、市場的果實。
事實上,個人主義並不是古已有之。完成這一文化革新的靈魂人物,是加爾文。
新教改革始於馬丁·路德。他主張“因信稱義”和“人人皆祭司”,抨擊天主教的贖罪券。但天主教在經歷短暫的混亂後,很快組織起反擊力量。在宗教改革即將夭折的時刻,加爾文接力改革,以清教社群的自治,將“人人皆祭司”發揚光大。
以至於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斷言,羅馬教廷真正的對手從來不是路德,而是加爾文。相比路德,加爾文的個人主義更加純粹和徹底。正如《加爾文傳:現代西方文化的塑造者》一書所說:他認為,上帝對世界有絕對主權,任何集體都不能阻擋個人親近上帝;每個人都無法替他人得救或沉淪,都必須親自讀經、禱告,經受試煉。
為此,他不僅反對政權干預教會,甚至把教堂的聖像、樂器、裝飾全部拆除……
正是這樣的文化塑造,使清教徒率先脫離了集體權威的轄制,成為第一批個人主義者。後世的曼德維爾、休謨、弗格森等人,都無法忽視加爾文對個人主義的貢獻。
今天的英美,在政治、經濟、科研等方面,踐行著徹底的個人主義,也是加爾文思想的延續。
▌二、科學精神
古人相信“萬物有靈”,生活中充滿巫術、迷信和禁忌。比如在傳統中國,流行著畫符治病、打卦算命;
中世紀西方用聖水治病,把解剖人體視為“褻瀆神靈”。而現代人認為,從來沒有什麼神水聖水,世界是物質的,是可研究、可改造的。思想家馬克斯·韋伯,把這場古今之變稱為“祛魅”。
事實上,對這個祛魅過程,加爾文也居功至偉。首先,加爾文明確鼓勵自然科學,並賦予其宗教的價值與動力。在《基督教要義》等著作中,他讚美甚至嫉妒醫學家、天文學家,認為他們“展現出足夠的證據,證明上帝造物的智慧和秩序”。
其次,加爾文對經文的闡釋,清除了宗教對科學的限制。他認為,聖經的主題是上帝的啟示與救贖,不是自然科學;所以不能機械地套用經文字句,限制科學研究。
這種思想,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它實現了“信仰與理性的和諧”,並以信仰告白的方式,鼓勵新教國家大膽地發展科學。
牛頓發表《數學原理》,甚至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時,都曾引用加爾文的思想:人類闡釋宇宙規律,就是藉著造物的作為,證明上帝設計的精妙與智慧。
此後數百年,多次社會調查發現,清教徒只佔西方總人數的40%,但是在科學領域的人數竟然超過80%。
▌三、有限政府
今天,“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已經是舉世公認的真理。現代文明國家,都普遍建立起憲法契約,將公權力關進了法律和制度的籠子。
事實上,有限政府的理念程序,加爾文也居功至偉。正如《加爾文傳》等著作所揭示的:他堅持“上帝的絕對主權”,拒絕承認自封的統治權威;他堅持“人性全然敗壞”和“君權有限”,要求限制公權力;他認為,上帝與人立約,人民也該與統治者立約。
相比奧古斯丁、托馬斯和路德,加爾文不僅熱心政治,還兼具法律人的勇氣、理性、雄辯和堅韌。
他因為堅守信仰立場,被法國天主教驅逐和通緝,數次死裡逃生;他的《基督教要義》名義上是向國王申辯,卻喊出“教義和王冠一樣重要”;他反對政權干涉教會,暗示“人民有權反抗暴君”……
當這些極具爆炸力的政治思想,突破語言障礙傳遍西方,直接引發了英國、荷蘭和北美的政治革命,最終促成了三個海洋帝國的崛起。
甚至有人認為,現代政治理念的聖經——約翰·洛克的《政府論》所主張的“天賦人權”,也只是“加爾文現代政治思想的激進表達”。
▌四:資本主義倫理
如今,勤勞節儉、追求財富、精益求精、信守承諾等品質,已經是所有發達國家公認的美德。
相反,那些奉行封閉農業經濟,鄙視商業和金融的國家,總是落入貧困、衰敗、不公的泥沼。然而,這種鼓勵勞動、財富優先的資本倫理,也不是古已有之,而是加爾文帶來的。
正如《抽空:加爾文與現代秩序的興起》《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精神》等著作所說:加爾文認為,上帝的愛不是普遍的愛,只給那些被特別揀選的人。世俗職業的成功,不僅是道德實踐的高峰,更是蒙上帝恩寵的印證。
所以為了獲得揀選,每個人都要終身追求,竭力地掙錢、省錢、捐錢。加爾文還為金融業提供了超前的道德論證——租房租地都要付租金,憑什麼租錢不付租金?金融的生命是信用。而加爾文將個人信用、道德人格視為對上帝的忠誠。
至於加爾文所提倡的簡樸生活,甚至被韋伯稱為“禁慾主義”……加爾文倡導並推行的規則和道德,極具普適性和世俗色彩,極大增強了市場經濟的經濟、道義力量,已經擴散到了全世界。
比如在東亞崛起的過程中,加爾文的思想主張,即便拋棄了宗教元素,也照樣以“西方文化”的面目獨立存在、生長壯大。
作為五百年來最強大的宗教領袖,加爾文的爭議無疑是巨大的。而作為最傑出的思想家,他對現代人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無論是否喜歡加爾文,無論是否信仰清教,我們都有無數理由,閱讀加爾文的思想和生平。
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中文界對加爾文的翻譯,一直非常稀缺,且常常是晦澀難懂的教義爭論。
為此,店長薦書誠摯推薦——讀懂加爾文五書:加爾文塑造現代秩序的鉅作——《基督教要義》、馬克斯·韋伯的世界名著《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加爾文傳:現代西方文化的塑造者》、《抽空:加爾文與現代秩序的興起》、《加爾文的人生智慧》。
五本書涵蓋加爾文的信仰、影響、傳記、神學和人生觀,幫你真正讀懂這位無法忽視的偉大人物,讀懂現代世界的文化基因。感興趣的書友,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一鍵收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