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西方偽史研究雜記】
偽名“雅典學院”的名畫
【作品的創作】
1508年,拉斐爾離開佛羅倫薩,來到羅馬梵蒂岡。經建築師布拉曼特引薦,開始為教皇朱理二世工作。
拉斐爾在那裡歷時10年,為教皇宮殿繪製了大量壁畫。其中以梵蒂岡教皇宮內的四組壁畫為最著名。這四組壁畫總題目為《教會政府的成立和鞏固》。每一組壁畫佔據一室,各包括四幅。
其中第一室的主題是關於宗教的精神,包括四幅畫作:神學、哲學、詩學、和法學。
第二室繪畫是表現教會的權力與榮譽;第三室繪畫表現的是已故教皇利奧三世與四世的生平行狀;第四室內的四幅壁畫未完成,系由拉斐爾的學生按照拉斐爾的草稿繪成。
第一室內最著名的作品即“哲學”,描寫教皇與世界各宗教學派的辯論,所以也稱為“教義辯論”,與第一幅的“神學”又稱“聖典辯論”相對。
這幅“哲學”即後來所稱的《雅典學院》或者《雅典學派》。但是這個名稱完全出於對該作品主題的誤解,以及對拉斐爾命意的誤解。
此畫是這教皇宮壁畫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約創作於1509——1511年。
這幅巨大壁畫(2.794×6.172米),畫了五十多個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宗教家。出色地顯示了拉斐爾的人物畫才能,而且發揮了他所擅長的空間構成的技巧。他對每一個人物的所長與性格作了精心的思考,其時拉斐爾只有26歲。
【偽說的流傳】
關於拉斐爾這幅作品,現在的主流說法是:
“歐洲文藝復興時,義大利“藝術三傑”中年齡最小的拉斐爾(1483—1520年)曾畫過一幅名畫《雅典學院》(The School of Athens),表現的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舉辦雅典學院之學者相互切磋的景象。”
這種說法,見於各種百科全書、辭海以及學校課本,令許多朝聖者頂禮膜拜,讚賞不已。
但是,這一主流說法,卻是17世紀以後才出現的偽造之說。
【真相】
歷史的真相是,這幅油畫的本名是叫“教義辯論”。畫的主題,是天主教經院哲學家與其他宗教教派和思想家的辯論。與古希臘的什麼“雅典學院”並無關係。
【對稱的宗教主題】
教皇宮中此幅《教義辯論》畫之正對面,是拉斐爾所作的另一幅天主教題材畫“聖典辯論”。
兩畫對稱,用以表明“天啟的真理”(宗教)與“理性的真理”(哲學)的平衡。
因此,以“教義辯論”的油畫與“聖典辯論”兩相呼應。
“教義辯論”在教皇宮的壁畫位置
對面——“聖典(禮)辯論”

這幅壁畫與《教義辯論》,都屬於羅馬梵蒂岡宮教皇圖書館的《神學》主題。
所謂“聖典辯論”是基督教的“聖事”,但天主教、東正教兩者儀式不一樣。
畫家在這裡描繪的是基督教中三位一體的神聖不凡與神甫們在隆重聖事上談論聖典細節的場面。這裡有作為聖餐(即聖體)象徵的聖餅,它放在全幅構圖中間的祭壇上。
畫上展開的事件共分兩大層次,即兩個不同場面——人間與天上。在天上,象徵聖父的形象是在圓拱形畫面的最高處,兩側有諸神與天使長加百列;在他的下面是處在光芒萬丈的圓形光環之中的耶穌,他以裸體形象展現。
在耶穌兩邊,是聖母與施洗約翰,在耶穌的雲彩下有一球形,內有一隻鴿子,它是聖靈的象徵,如此來構成三位一體(即聖父、聖子、聖靈)。
《聖經》中所述的各路先知與使徒們分坐在兩側,氣勢十分莊嚴,腳下彩雲翻滾,形成一個天上人間的大間隔。在這一長條的浮雲下面,乃是數量眾多的人間著名人物形象。這裡有神父、主教、祭司、老人和年輕人。
據說,在此畫中可以找到但丁、薩伏納羅拉、虔誠的僧侶畫家安哲裡柯等等歷史人物的面容。
【教義辯論】
拉斐爾此畫內容與所謂希臘的“雅典學院”沒有任何關係。此畫主題是描寫文藝復興時期經院哲學與各種其他宗教思想人物的交匯。
以教皇為中心的世界宗教教派辯論 孤獨而立的紅衣人,中國孔夫子,綠衣的阿拉伯人阿維森納,纏頭紅披肩者是纏頭的印度哲人商羯羅
上圖中的紅袍者是中國的哲人孔夫子。綠衣人為阿維森納。白衣人為瑣羅亞斯德。
這些東方哲人和波斯的拜火教主瑣羅亞斯德,當然都絕對不可能出現在古代希臘柏拉圖的所謂“雅典學院”中。
按照教皇提出的設計總意圖,這一組壁畫必須表現一個總主題,即讚譽天主教及其教士們,用富麗堂皇的壁畫和多元性人物,來宣揚及襯托羅馬教權的威望和榮光。
因此,所有壁畫的內容都必須涉及羅馬教廷的歷史,並且要把尤里烏斯二世及其繼承人利奧十世的肖像畫畫進去——這就是壁畫最高層和處於畫面中心的兩位人物。
即使在文藝復興時代,從天主教正統性的角度看,希臘哲學與宗教仍然屬於異教徒的信仰。若以“雅典學院”這種異教徒題材為主題,當時還是不太可能進入教皇宮的聖殿的。
拉斐爾製作的這幅壁畫,形制非常巨大(2.794×6.172米)。
拉斐爾開始創作時候,對四面牆上的壁畫作了認真的整體思考。全部繪畫的繪製期為自1508年至1524年。這幅“教義的辯論”創作於1509——1511年。
但是,拉斐爾於1520年突然去世, 故部分作品的細部並未完成。他的助手和學生(吉昂弗朗斯科·班尼、朱利奧·羅馬諾和若弗琳諾·迪·庫裡Raffaellino del Colle等)繼續繪製完成了這幅作品。
【偽說的興起】
將這幅“教義辯論”,改名為“雅典學院”,是17世紀末的事情。
確切地說,該畫是在1698年之後被稱為“雅典學院”——雅典學派的,改名時間距拉斐爾創作此畫的時間相距已經接近200年。
最早將“教義辯論”這幅油畫改名為“雅典學院”(Georgio d′Atene)的人,是17世紀的義大利教士貝洛裡(G. P.Bellori, 1613—1696),他是教皇宮和圖書館的管理人。貝洛裡於1695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這幅畫命名和主題應改為“雅典學院”(Liceo d′Atene)。
貝洛裡之所以需要和敢於這樣做,當然應該得到了當時教皇的授權。背後有複雜的政治和宗教變異的原因,此非本文所可簡述也。
由於拉斐爾的這幅作品在他生前並沒有完成,在貝洛裡管理教皇宮時期,命修補此畫的後人,據此新主題改造了此畫某些區域性。
貝洛裡聲稱,此畫以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中心,繪製了希臘時代的五十多個哲人。
拉斐爾此鉅作之原圖,繪製在梵蒂岡教皇宮內的圖書館,現在稱為梵蒂岡的拉斐爾展室之中。
在此畫中,拉斐爾把不同時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個空間,據說融匯了文藝復興時代膾炙人口的五十多位哲人的面貌,使之薈萃一堂,以體現人類智慧的和諧及對人類智慧的讚美。
【殿堂不是雅典學院,而是梵蒂岡大教堂】
拉斐爾這幅畫描繪的建築背景,所畫的也不是莫須有的什麼雅典柏拉圖學院的建築,而是羅馬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又稱聖伯多祿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此大教堂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典型代表性建築之一,由米開朗基羅設計,位於梵蒂岡,是一座天主教的宗座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
由此可見,拉斐爾這幅作品取材所畫的原型建築,不是雅典學院,而是天主教的聖殿。
【畫中的人物】
根據西方近代人的解讀,畫中的人物分別是:
1、芝諾:愛利亞哲人。
2、伊壁鳩魯:哲學家,快樂主義者 。
3、安提西尼:在色諾芬左邊,犬儒學派的創始人。
4、原子論者:德謨克里特。
5、西班牙的阿拉伯學者阿維洛伊(畢達哥拉斯後方頭纏白巾伸頭向左看的老者)。
6、畢達哥拉斯:數學家。
7、亞歷山大:馬其頓國王,亞里士多德的學生。
8、安提西尼:犬儒學派的創始人
9、希帕提婭:女數學家。
10、色諾芬:軍事家與文史學家。
11、巴門尼德:存在論思想家。
12、蘇格拉底:哲學奠基者之一。
13、赫拉克利特:愛非斯哲人,臉部原型為米開朗基羅。
14、有人說此人是柏拉圖(?),但也有人說是達芬奇:頭像以教皇尤里烏斯二世為原型,也有說是以達芬奇為原型。
15、亞里士多德:經院哲學奠基者之一,頭像以教皇繼承人利奧十世為原型。
16、第歐根尼:古希臘犬儒學派學者。
17、關於這位人物存在異說,有人認為是羅馬人普羅提諾(Plotinus c. 204/5 – 270)。有人認為是中國的孔夫子。
18、歐幾里德:數學家。
19、瑣羅亞斯德:波斯拜火教創始人。
20、托勒密:手持天文儀者,天文學家。
21、黑帽者為拉斐爾,拉斐爾身旁白衣少年,是教皇的侄子烏爾賓諾公爵。
22、圖中右側字母R,印度河式纏頭紅色披肩者,是印度哲人商羯羅。
23、字母R右下角的黑帽男子,即為拉斐爾本人。
24、旁邊的白纏頭、綠衣者,是阿拉伯哲人阿維森納(Avicenna)。
25、綠衣人下方黑色纏頭,大鬍鬚者是波斯人瑣羅亞斯德。
【結語】
由此可見,拉斐爾這幅世界名畫的真正主題,並不是什麼希臘的雅典學院,而是反映文藝復興時代人類宗教哲學的交匯與辯論——教義辯論。
這幅偉大的作品中,拉斐爾成功地把不同時期的複雜人物集中在一個空間上,古今五十多位不同學派的哲人薈萃一堂,進行討論,從而表現對人類智慧的讚美。
整個背景和構圖,採透視法以二度空間呈現三度空間的縱深,如同舞臺空間一樣。
實際上,此畫中的人物大部分是虛擬的人物。
——未能最終完成這幅作品的拉斐爾本人,從來沒有說明這幅畫中每一個人像所代表的人物為誰。
至於後來所有關於此畫中人物的命名和傳說故事,都是出自於推測、猜度和假設。實際上,畫中很多人物的身份至今也仍無定論。
[There are a lot of contradicting info online referr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figures in this painting. The “School of Athens” is actually one of a group of paintings on the walls of this room that depict distinct branches of knowledge. This painting is under the tondo labeled “Causarum Conitio” (knowing the causes(?)) which refers to philosophy. Raphael had made no known designation of the figures in the painting, however, commentators have suggested the identities of some of the figures. A lot of them are contradictory while a few of them are generally accepted, like the figures in the following pictures. Names in parentheses refer to figures who have double identities as ancients and as contemporary figures.]
【附記】
關於以上背景資料及人物分析,參閱:
英格麗德·羅蘭(Ingrid Rowland)著《雅典學院的知識背景:在朱流斯二世的羅馬中探尋神醫》,馬西亞·霍爾(Marcia Hall)主編的《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劍橋,1997年,第150頁以及註釋第56。哈里·B.古特曼的文章《拉斐爾壁畫雅典學院中的中世紀成分》(期刊《思想史》第2卷第4期,1941年10月,第420-429頁。)
【關於將“教義辯論”改名為“雅典學院”的貝洛裡其人】
Giovan Pietro Bellori (1613-1696) antiquario, collezionista, bibliotecario e scrittore illustre (sue Le vite de' Pittori, Scultori e Architetti moderni ). Allievo del ternano Francesco Angeloni , fu al servizio del papa Alessandro VII e della regina Cristina di Svezia . Nel 1670 fu nominato Commissario delle antichità di Roma da papa Clemente X.


聖經的辯論

教義的辯論



7:亞歷山大,或Alcibiades亞西比德,雅典政治家、演說家和將軍。蘇格拉底的好友。
9希帕提婭:阿維洛伊身旁白衣長髮者是知名古希臘女性數學家希帕提婭。







此非“雅典學院”,而是“智慧之宮”
我曾經指出,拉斐爾的一幅名作,現在通常被冠名為“柏拉圖的雅典學院”,乃是一副後來被篡改而偽名的作品。(參看《何新世界史新論》第20頁,現代出版社2019出版)
拉斐爾這幅作品的原名是“教義的辯論”。所描繪的是中世紀哲人討論宗教和學術的一次國際性的大聚會。
因此,在這些哲人的群賢中,不僅出現了中國儒教的孔夫子—— 長鬚飄拂,身穿紫袍,孤獨而立者;也出現了波斯祆教創始人瑣羅亞斯德(Zarathustra,又譯查拉圖斯特拉,前628~前551年),他頭裹黑巾,身著白衣。還有阿拉伯帝國的著名哲人阿維森納(Avicenna,公元980—1037),頭纏大頭巾,拄著柺杖,身披綠袍。以及 印度河地區的哲人商羯羅(約788~820年,梵教哲學家),肩披紅色披巾。(以上見圖中人物的右側部。)
這裡再介紹我新近發現的關於此圖畫的又一個有趣的細節。請注意此圖的左下角:
18世紀後被篡改偽名為“雅典學院”的 拉斐爾名畫
區域性放大:
阿拉伯哲人與畢達哥拉斯
我們看到一個身著綠袍的阿拉伯人。
——他是誰?
西方研究者有人指出,原來他就是著名的西班牙科爾多瓦伊斯蘭國的阿拉伯哲學家阿維洛依。
[按:即阿維洛伊,阿拉伯名伊本·魯世德,Ibn Rushd,1126-1198年,西班牙後倭馬亞王朝穆斯林醫學家、哲學家)。]
阿維洛伊正俯身察看,而他前面那位聚精會神地閱讀的禿頂老者,據說就是被尊為西方哲學鼻祖的畢達哥拉斯(前580——前500年?)。
對此人中國學界很少了解 。但應當指出,阿維洛依—伊本·魯世德是 中世紀後期極為重要的一位阿拉伯 思想家,也是對歐洲中世紀思想影響最巨大、最深遠的一位阿拉伯思想家。
在12——15世紀文藝復興早期,當意大利半島的拉丁文明剛興起的時候,就是透過這個阿拉伯人阿維洛依的著述,才使歐洲人知道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亞洲希臘哲學的存在。
[附註 :此前我已多次論述過,希臘文明來自小亞細亞。《聖經》中的希臘人是黎凡特地區的猶太人。希臘文明 起源於亞洲地區。]
阿維洛依對亞里士多德的研究評論,後來被歐洲人編入15世紀後期威尼斯出版的歐洲第一部《亞里士多德全集》的拉丁文版中。阿維洛依對亞里士多德思想的解釋,極大地影響了歐洲主流 經院哲學。他的哲學思想被稱為阿維洛依主義,深刻影響歐洲思想,一直延續到17世紀。阿維洛依及其弟子興辦了歐洲最早的兩所大學——巴黎大學和義大利的巴杜亞大學。
阿維洛依學派,被歐洲人稱為“阿拉伯亞里士多德主義”學派,在中世紀後期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思想界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持續長達400年之久,影響至為 深遠。
事實上,近代歐洲人之瞭解亞里士多德學說,瞭解小亞細亞地區的愛歐尼亞文化及希臘的哲學思辨,完全是透過中世紀興起的阿拉伯學派——特別是透過這位不僅是引入和重新闡釋、甚至可能重新創作了大部分已失傳的亞里士多德著作的阿維羅依。
在拉斐爾這幅繪畫中,阿維洛依和圖中另一位阿拉伯哲學家阿森維納均身著綠色長袍。這個細節也不是偶然的。當時統治歐洲伊比利亞半島和義大利許多地區的阿拉伯後倭馬亞王朝,以綠色為崇尚,因此號稱“綠衣大食”。
注意到拉斐爾此畫中的以上要素 ,我們就可以知道,此作品的主題所描繪的,絕不是什麼古希臘的“雅典學院”——這座殿堂,乃是國人很少了解,但對於文藝復興時期之義大利及歐洲文化曾經發生過深刻影響的阿拉伯帝國的“智慧之宮”。
智慧之宮,智慧宮 (英文:House of Wisdom ,阿拉伯語Baytal- Hikmah),是中世紀阿拉伯帝國在巴格達建立的一座豪華的宮殿。
智慧宮是在阿拉伯帝國的鼎盛時期阿巴斯王朝時代建立。智慧宮是=一座國際性的綜合學術機構,亦稱益智宮、哲理大學,其中設有翻譯部、科學院、圖書館和大學等機構。
在這幅繪畫中,拉斐爾以嚴謹的建築物佈局、精美的大理石雕塑和巧妙設計的層層深入的圓拱門,作為烘托來描繪這個中世紀最為著名的智慧宮殿 。
8—11世紀的阿拉伯帝國,曾經是一個橫跨歐洲、非洲和亞洲、澳洲的世界性大帝國。在宗教和文化上,這個帝國採取兼收幷蓄和開放多元的政策。
所以在智慧宮中從事譯述和研究的,有阿拉伯人,也有波斯人、希臘人(小亞細亞的希臘)、羅馬人、印度河地區人;既有穆斯林,也有基督徒、猶太人、婆羅門和襖教徒。
正是在阿拉伯帝國的這座智慧宮中,小亞細亞地區的希臘哲學得到復興,各種學派百花齊放,學者們自由地切磋辯論。
據阿拉伯歷史傳說,第七代哈里發馬蒙時代,智慧宮經常舉行有關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神學辯論會,馬蒙常以學者身份。討論有時十分激烈。基督教主教西烏杜斯可以毫不隱諱地闡述與伊斯蘭教義相悖的觀點,馬蒙及伊斯蘭教學者以平等的態度發表反駁的意見。會議的討論內容,被編入智慧宮的檔案。馬蒙獎勵學者著書立說,對其成果往往酬以重金。
拉斐爾這幅不朽名作的本名即是“教義的辯論”。此畫之主題,是描寫智慧宮中的各種人物、各種學派與各種 宗教的交流和討論。
在這幅壁畫鉅作中,拉斐爾描繪了智慧宮裡的東方哲學家、科學家以及藝術家們進行學術探討的熱烈場面。
作品中心人物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在臺階上坐著沉思的是小亞細亞哲人赫拉克利特,躺著曬太陽的人是犬儒哲人第歐根尼。
不難看出,圖畫中的人物,從服飾、膚色和造型上,都具有非常複雜、廣泛、多樣的國際性特色,其中甚至還有黑人(摩爾人)。
13右下第一人是 摩爾人(黑人),據云是埃利亞的巴門尼德 (?)
【智慧宮中部分人物身份的詮釋 】
智慧宮圖畫中描繪的阿拉伯與希臘及東方哲學家:
1、芝諾:埃利亞哲人。
2、伊壁鳩魯:快感至上的感覺主義者。
3、一美女,不詳。
4、德謨克里特:原子主義者。
5、阿維羅伊:阿拉伯哲人,頭纏白巾伸頭向左看的老者。
6、畢達哥拉斯:被認為是西方數學與 哲學之祖師。
7、亞歷山大:雙手交叉於胸前的青年。英雄亞歷山大是古代波斯和阿拉伯半島傳說中的傳奇人物。
8、安提西尼:犬儒學派的創始人。
9、希帕提婭:古希臘女數學家,犬儒學派。據說此人物以Francesco Maria della Rovere或者是作者的夫人瑪格麗塔為原型所繪製。
10、色諾芬:蘇格拉底弟子,著有關於蘇格拉底的回憶錄。
11、巴門尼德(?):埃利亞學派哲人,被畫成黑色的摩爾人。
12、蘇格拉底:柏拉圖的導師 。
13、赫拉克利特:小亞細亞愛菲斯人。據說拉斐爾用米開蘭基羅的臉為原型來繪製。
14、柏拉圖:拉斐爾以達芬奇為原型繪製的此人物。
15、亞里士多德:有人認為此人物是以米開朗基羅為原型繪製。
16、第歐根尼:古希臘犬儒學派學者。
17、孔夫子,身著紫袍。他的右側,綠衣者為阿拉伯哲學家阿維森納,肩披紅巾者為印度河地區哲人商羯羅。
18、阿基米德:右下躬身,手執圓規。
19、瑣羅亞斯德:祆教祖師,手持占星天文儀。
20、天文學家托勒密:手持地球儀。
21、烏爾賓諾公爵:白衣少年,教皇的侄子烏爾賓諾公爵。
22、年輕人,畫家拉斐爾本人 。·
(按:全圖人物共計約50餘,以上所列者多是出自西方學界考論,但仍有一些人物身份待考 。)



拉斐爾是猶太人。他曾說過:“我作為一個猶太人的意義是,我在任何地方出現都是不合時宜的。”
拉斐爾·聖齊奧(義大利語:Raffaello 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本名拉斐爾·桑西,常簡稱拉斐爾,義大利畫家、建築師,與列奧那多·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
拉斐爾的一生是非常順利幸福的,充滿了溫暖、愛護、肯定、自信、安全感。這些都是達·芬奇與米開朗琪羅的一生所十分欠缺的。
拉斐爾一出生以來就備受父母的愛護。父親是一位畫家兼詩人,雖然生活不很富裕,卻家有賢妻,事業有成。在拉斐爾之前,他曾有過兩個兒子,但都夭折了,所以拉斐爾出生後,父母都對他呵護有加,早晚祈禱他健康成長,並以“天使”來加以命名(拉斐爾在義大利文中表示天使)。
拉斐爾這個名字源自於聖經(聖經裡的所有主要人物都是猶太人,舊約就是猶太人的史書,新約是一位叫做耶穌的猶太人的傳記)裡的一位叫做拉斐爾(意思是“上帝的治癒”)的大天使。
就宛如今天所有叫邁克爾的人名,都來自於聖經中的大天使米迦勒(希伯來語的叫法,意思是“誰會像上帝一般”)。

拉斐爾(拉法葉)Raphael(Raffaele):“施治癒之術的光輝使者”。Rapha即希伯來文的治癒者、醫師等。由於拉斐爾是操治癒術的天使,和蛇的形象便有了牽連。拉斐爾為第二天的支配天使、力天使的君主、伊甸園生命之樹的守護者、經常站在神的御座前的七名天使之一。
拉斐爾(1483—1520年)的藝術深沉、含蓄、富有理智、充滿智慧;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博大、雄偉、富有激情、充滿力量;而拉斐爾的藝術
則以優雅、秀逸、和諧、高度的完美為標誌。
拉斐爾·桑蒂1483年生於義大利山區的烏爾比諾小公園。父親喬萬尼·桑蒂是烏爾比諾大公的御用畫家,拉斐爾的啟蒙教師。
15歲的拉斐爾在波倫亞畫家的畫室裡學習,他勤奮地探索繪畫的奧秘,能敏感地捕捉住美和藝術的真諦。16歲時離開家鄉烏爾比諾到北義大利翁布利亞地區的佩魯吉亞城(現義大利
翁布利亞大區首府佩魯賈),從師於佩魯基諾。一天,佩魯基諾對拉斐爾說:“我不想讓這小地方拖住你,你要到大師雲集的佛羅倫薩去,你可以獨立工作了。”這時拉斐爾19歲。拉斐爾從老師那裡學到了色彩感覺與透視原理,繪畫技巧相當成熟,才能已超過老師。在佩魯基諾的引導下,拉斐爾跨進了佛羅倫薩的藝術世界,很快就融入到畫家群裡。他那討人喜愛的外貌和善於自持的性格,立刻就為自己開闢了藝術道路。佛羅倫薩給了拉斐爾從未有過的藝術教益。他急切地吸取著大師們作品中的成就,他以一個學生的姿態對待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他充分利用佛羅倫薩能提供給他的一切:他研究解剖學、觀察大自然和新的社會中人際關係,他對生活、對人、尤其對女性和母親更加充滿感情和愛,他既崇拜達芬奇,也尊重米開朗基羅,他要把佛羅倫薩的全部藝術精華變成自己的營養。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羽毛已經豐滿了,他可以走向更高的藝術殿堂,他想到羅馬去一顯自己的才能,讓世人看一看誰是當今義大利最優秀的畫家。教皇朱理二世為了讚頌自己,把最優秀的畫家、雕刻家、建築家都請到羅馬來為他服務,當時,米開朗基羅正在為他畫西斯廷教堂天頂畫。
剛滿25歲的拉斐爾,在佛羅倫薩接到羅馬送來的聖旨:“教皇想盡快在梵蒂岡
見到拉斐爾,以便他在羅馬與義大利最優秀的藝術家一起,為美化羅馬而工作。”不久梵蒂岡的畫家們被告知:除了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之外,其餘的畫家們全被辭退了。教皇認為羅馬只要有這兩位大師就足夠了。天才的成就,引來繁重的訂畫任務,這是拉斐爾的光榮,也是他的悲劇,太大的名望終於把他壓垮了。
1520年4月1日,他病了。醫生為他診斷病情以後搖著頭說:“您,親愛的大師,您從年輕時候起就過著過於緊張的生活,現在受到報應了。人們都知道藝術家是一些什麼都不在乎的人,他們不吝惜生命,而是讓生命去燃燒。”一個星期以後的4月6日他死了。他死後的榮譽,將永遠存在於他的作品之中,載入人類文明的史冊。

身著白袍神情嚴峻的女子是數學家希帕提婭,畫圖中唯一的女性。她在亞歷山大城被基督教暴民殺死分屍並焚燒。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故事
【智慧宮中部分人物身份的詮釋 】
填寫圖片摘要(選填)
智慧宮圖畫中描繪的阿拉伯與希臘及東方哲學家:
1、芝諾:埃利亞哲人。
2、伊壁鳩魯:快感至上的感覺主義者。
3、一美女,不詳。
4、德謨克里特:原子主義者。
5、阿維羅伊:阿拉伯哲人,頭纏白巾伸頭向左看的老者。
6、畢達哥拉斯:被認為是西方數學與 哲學之祖師。
7、亞歷山大:雙手交叉於胸前的青年。英雄亞歷山大是古代波斯和阿拉伯半島傳說中的傳奇人物。
8、安提西尼:犬儒學派的創始人。
9、希帕提婭:古希臘女數學家,犬儒學派。據說此人物以Francesco Maria della Rovere或者是作者的夫人瑪格麗塔為原型所繪製。
10、色諾芬:蘇格拉底弟子,著有關於蘇格拉底的回憶錄。
11、巴門尼德(?):埃利亞學派哲人,被畫成黑色的摩爾人。
12、蘇格拉底:柏拉圖的導師 。
13、赫拉克利特:小亞細亞愛菲斯人。據說拉斐爾用米開蘭基羅的臉為原型來繪製。
14、柏拉圖:拉斐爾以達芬奇為原型繪製的此人物。
15、亞里士多德:有人認為此人物是以米開朗基羅為原型繪製。
16、第歐根尼:古希臘犬儒學派學者。
17、孔夫子,身著紫袍。他的右側,綠衣者為阿拉伯哲學家阿維森納,肩披紅巾者為印度河地區哲人商羯羅。
18、阿基米德:右下躬身,手執圓規。
19、瑣羅亞斯德:祆教祖師,手持占星天文儀。
20、天文學家托勒密:手持地球儀。
21、烏爾賓諾公爵:白衣少年,教皇的侄子烏爾賓諾公爵。
22、年輕人,畫家拉斐爾本人 。
(按:全圖人物共計約50餘,以上所列者多是出自西方學界考論,但仍有一些人物身份待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