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88分,已經配得上她的家庭

文 | 十三姐
有個河南女生高考288分,查分影片裡全家歡呼雀躍,在這個高分遍地的6月底的中國互聯網裡憑藉反差迅速走紅。
然後她全家天天發影片,高調慶祝,熬製溫情雞湯,感慨“三年的努力”,襯托家庭的大愛,甚至被人民日報讚美。
很多網友越看越不對勁,不知道這到底是在宣揚什麼。
那些考588、688分的孩子還在苦苦研究如何報志願,研究哪個專業組不會滑檔,研究畢業後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這個288分的卻已在官媒集體讚揚聲中迅速起號,當上網紅帶上貨了。
好傢伙,早知道都考二百來分好了,再讓家長配合演一部《考幾分都愛你,淚目了》的連續劇,官媒給你發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直接少奮鬥20年。
起初看到這孩子一家的表現,我倒不覺得有啥問題,但後來的官媒加持+孩子媽媽持續“表演”,有內味兒了。
考得差本身不是問題,讓大家反感的,是不學習還做出一副比認真學習家庭更快更早更容易走上巔峰獲得幸福的樣子。
後來就更不對勁了,那媽媽說女兒考288分她很滿意…說至少收穫了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說覺得孩子很懂事…尊敬家長…能幫做家務……
大家都是當過媽的,千年的狐狸最好別偷摸演聊齋,從我們當媽的角度看,這話說的很不厚道,帶節奏太明顯。
第一,難道努力學習的、對自己有要求的孩子就不健康不快樂了?人格就不能建全了?就不尊重長輩了?就不會幫家裡做家務了?這矛盾嗎?
第二,我同意人可以不擅長學習,學渣確實要有學渣的樂觀心態,但是,健康、快樂、尊重長輩、能做家務、行為正常、人格健全……這些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強項、優勢、高尚品德。
這媽說的,好像“成績”和“人品”只能二選一培養似的。
以她媽的認知水準可能壓根理解不了,什麼才叫培育孩子的健全人格,比如對一個學生來說,健全的人格就包含進取心和努力向上、不辜負國家學校家庭的栽培。
而“考288分依然快樂”怎麼就成了這個家庭的加分項,值得比那些真正的優秀孩子更大肆宣揚?
同樣是河南,有個女生考了724分,我怎麼沒見主流媒體去採訪人家家長的育兒觀呢,難道人家這些成績好的孩子就不夠健康、人格扭曲、叛逆父母、不做家務了?
最可怕的可能是,當一些不明就裡的人覺得這個滿意288分的媽媽做得才是對的、符合人性的、讓人溫暖的,就會逐漸把那些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的媽媽們定義為錯的、沒人性的、冷酷無情逼孩子學習的“惡母”。
如果社會對努力的孩子發出“不努力學習也有美好的未來”的暗示,會讓很多小孩開始不明白努力的意義。
有人說:“288分到底是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如此歡呼雀躍啊”,要我說這個問題都問反了,答案正好是逆行的——正因為是在這樣一個認知低下的家庭,她才考了這點分。
分數只是一個結果,回溯過往的整個學習生涯和教育過程,不難想象這對父母平時灌輸給孩子一種怎樣的價值觀。
對,學習成績不代表一切,但,288這個分數本身,以及家庭是否接受低分,單獨分開看都沒什麼好質疑的,她們家偏偏巧妙地把這一連串要素擰巴到一塊兒,然後告訴你:“你們學習好有啥用,我女兒學習不好但因為有這樣的父母所以比你們更出圈”……
但看看她父母到底有啥過人的可圈可點的東西?——有個抖音賬號算嗎。
你要是家裡有礦,我們也不說啥了,你有嗎?

阿德勒有本著作叫《自卑與超越》。人分兩種,一種是追求卓越、樂觀積極的;另一種是墮落自滿無知的。後者勢必與自卑相連,只是有人自卑而不自知,只會在暗處施展自卑帶來的魔法,將陰影投射到方方面面。
她的家庭強行把她放到了公眾視角之下,也許本來不自卑的,以後難說了。
其實她的性格挺好的,看起來活潑開朗,如果引導正確,是很有可能付出努力的,考分不至於這麼拉垮。至少明白人在什麼階段幹什麼事,這不是什麼世俗“枷鎖”,這是人生課題裡的一部分,人是社會動物,沒有絕對自由,否則人就會混亂,無助,自卑,不利他。
這樣一個家庭,這樣一個學習能力,這樣一個處世姿態,你以為她以後去抖音賣貨就能過得好嗎?顯然不行。
學生是幹嘛的,就是學習的。這個288分一看就是沒學習,還自稱“努力三年的結果”,真的無語了。
一個人在自己應該做好的人生課題上做不好,今天作為高中生當不好高中生,明天做網紅也當不好網紅,不對自己負責的人,還指望能對誰負責?

這個媽,顯然更是沒有對女兒負一點責。
如果只是讓孩子吃飽穿暖沒瘋就算合格父母,那當父母也太容易了。
不是標榜自己對學習成績“寬宏大量”就有多感人,有多偉大。
可以考分低,這隻能說明不是一個擅長學習的人,有不少人努力學了但就是學不好,這無可厚非,他的優勢可能不在學習上,以後找到擅長的領域也能知道怎麼努力。
但你不可以一點不學,閉眼全選c都能拿300分的考試你得了288,這不是不擅長學習,這是根本對自己毫無要求,毫無責任感。
這樣也行,自己消化就得了。拿出來歌頌,炒作,營銷,大可不必。

這個家長的奇葩,在於能把非常底層的入門級責任和義務拿出來當正能量。
你不能因為孩子不努力,不上進,就拿最低標準出來找補。
她的意思是隻要具備做人最低標準,你就算教育成功了,還拿這個來炒作自己,起號賺錢,甚至和大連某院校商議是否要去上學。
上什麼上啊,大連某院校你也是臉都不要了。教育是公共資源,是用來培養人的,不是用來炒作的,貴校乾脆也別開了,校長帶頭去抖音賣大米吧。

這個孩子雖然成績差,但這288分的高考成績已經配得上她父母的認知水平了。
成績差本身不可恥,但對成績差的包容是家庭內務,不是官媒用來彰顯自己博愛煽情的有力證據。解決成績差帶來的發展弊端和救贖才應該是社會該關注的點,有人學習不行,社會就應該多為這些人提供正兒八經的引導和培訓,填補社會各行業空缺,讓他們成為更有用的人,而不是輔助這群人世世代代玩玩抖音炒作帶貨。
不該下場亂捧的就請不要亂捧了,對努力的孩子公平一點。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公眾號「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了不起的中國媽媽》《帶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影片號「格十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