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普通人都沒看懂!這一波“10萬億化債”背後隱藏的財富重構新機會……

點選

關注毯叔,看更多金融乾貨

大家好,我是毯叔。
這兩年經濟形勢不好,國家真的很努力,拼命發力各種政策。
前幾天,財政部就釋出了一個非常重磅的10萬億化債政策。
圖源:網路
在這其中——6萬億是新批准的額外的發行額度,專門用於化債;4萬億是財政部長藍佛安宣佈的,未來5年將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化債4萬億元,金額非常大。
換句話說,相當於一口氣解決掉了地方10萬億的債務問題。
這段時間,大家都在討論這10萬億化債的問題。雖然去年國家已經對於十幾個債務壓力較大的省份進行了化債,但是力度顯然不如今年這次。畢竟一次性發布這種規模化債政策,之前沒有先例。
也有很多朋友問我,這10萬億化債和普通人有關係嗎?錢會不會直接發給我?對我有什麼影響?
哈哈哈,錢是不可能直接發給你的,別想多了。
但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10萬化債政策背後的深遠影響。
甚至可以說,政策轉向是財富重構的最佳視窗,它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顛覆性的財富重構機會。
今天我就給大傢俱體盤盤。
首先,先給大家講講化債的基本邏輯。
大家現在應該都知道了,這10萬億並不是之前小作文說的那樣,用來刺激房地產和消費,而是用來化債的,化的還是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
那什麼是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舉個簡單的例子。
某個地方政府要搞一個大型的基建,給銀行貸款了10個億。這就是政府的顯性債務。但實際建設中發現這點錢不夠,地方政府就用地方國企,主要還是城投公司的名義發行不計入債務限額的債券。這筆債務雖然沒直接體現在政府名下,但卻實際存在,這就是政府的隱性債務。
當然,政府的隱性債務不只有城投公司的不規範舉債,還包括一些PPP專案、政府購買服務、國有企業違規舉債等。
圖源:網路
瞭解了隱性債務的概念後,我們再來看這10萬億化債的具體操作,可以把它看做政府財務的一次重組,主要分為兩種操作:
一是增加借款。
讓地方政府分3年的時間,找中央財政多借6萬億,用低利率借來的錢去還掉之前高利息借來的隱性債務。這樣一來,地方政府可以降低利息支出,減輕財務壓力。
另一種操作就是在原來地方政府已經計劃好的專項債券中,拿出8000億來,累計5年,總共4萬億,去還掉隱性債務。然後把所有新債計入表內,變為顯性債務。
透過這兩種操作,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其實沒有減少,但要還的利息卻減少了,債務結構得到了最佳化。
那有一個問題了,既然債務規模不變,為什麼政府會推出這個政策呢?
簡單兩個字:
信心
說實話,當前的經濟情況並沒有表面看到的那麼好。我前段時間出差,見到一些企業負責人,也和不同地方的政府官員打了幾次交道,很明顯感覺到各地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
再加上稅收收入不及預期,土地出讓收入大幅下降,消費沒有提振起來,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又很大,各方資料預估遠超10萬億,“爆雷”的風險很大,消耗了地方可用財力。
很多地方政府的日子不好過,對外忙於處理各種債務問題,經濟發展的動力不足。對內公務員和事業編髮工資已經很困難,相對好一些的地方公務員和事業編的薪水也都連續降了兩三年,更別提被砍掉的各種福利了。
而很多承接政府專案的小老闆,包工頭們都被政府欠錢,走到了破產邊緣。極端情形下,本地衣食住行行業都受到了牽連。
所以,這一波10萬億的牌,多少能讓地方政府喘口氣,可以放開手腳開始發展經濟。
在錢的支撐下,地方政府可以償還拖欠的高利息債務,可與投資刺激經濟和促進消費的領域。對那些能帶動就業、提升民眾生活水平的重點專案,也可以大膽投入,地方經濟被刺激,也能夠慢慢恢復本地活力。
接下來再說一個影響,事關股市。
必須要說,市場對10萬億化債是有比較高預期的。因為過去十年,我們一共經歷了3次化債,這3次化債,股市都走出了不錯的行情。
2023年10月開始的第四輪地方政府化債。2023年10月-2024年10月共計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規模超過1.7萬億,加上這次新增的10萬億,化債規模算是比較大的了。
圖源:網路
但沒想到政策落地,股市反而應聲回落。為什麼?
主要原因還在於,大家對10萬億的預期太高了。加上懂王迴歸帶來的各種影響,把剛出頭的上漲苗頭給滅掉了。
這輪股市到底是不是牛市呢?
我覺得從人民日報前幾天的喊話 “當不得瘋牛,要當慢牛”中,大家可以吃一顆定心丸。
加上我們藍部長表示,“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目前正在積極謀劃下一步的政策”,本次釋出會還明晃晃地預告有後手,可見目前政策轉向的決心是非常大的。
所以,短期對於股市,利好訊息已經利多出盡,目前處於一個政策的空窗期。政策肯定不會像國慶前那樣,一波就拉滿大家的情緒價值。更多還是會採用組合拳的形式,逐步釋放,未來不斷打出各種牌。
後續我們需要關注明年是否會開啟國債的赤字率,以及經濟基本面的邊際改善。
如果這些都能兌現,才是對於股市的利好,增量資金會被持續吸引入場,股市的行情不會輕易結束。
只不過股市的結構性機會增多,個股之間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分化。入手一定要慎重。
還有一個很多人關注的影響,是物價。
這次的10萬億化債政策,金額如此巨大的化債數字,讓很多人都想到了2009年國家出臺的4萬億經濟刺激政策。
那一次4萬億的刺激政策,讓人記憶猶新,政策一經發布,股市立馬暴漲,經濟迅速觸底回升,緊接著房價暴漲,物價暴漲。
而這次的10萬億化債,會重蹈覆轍麼?
我們先來看看10萬億刺激出臺前的物價情況。
一方面,蔬菜,食品價格上漲。水電燃氣等公用事業因為要緩解財政壓力也已經悄悄漲價很長一段時間,就連部分高鐵動車線路也漲價了。
另一方面部分耐用品,比如汽車和家電,高階的消費品等,又在大規模降價。
主打一個我能買起的東西都在漲,我買不起的東西都在跌。

圖源:網路
所以,雖然CPI呈現出物價相對穩定的走勢。但普通人的生活成本在過去幾個月無疑是增加的。
而這步10萬億化債的棋,最主要目的是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用於債務置換和經濟逆週期調節,並不是直接增加市場貨幣供應。
再說,這10萬億經過層層傳導,能直接刺激到消費和投資的,可能還不到十分之一。
因此它對物價的影響,遠沒有降低房貸,下調利率那樣大,至少短期內不會導致物價明顯上漲。
而從長期來看,化債有助於經濟穩定,也可能間接促進物價回升。不過還要考慮政策執行效果、化債的錢流入市場的速度和效率、市場需求會不會過熱等多個因素。
最後再說說,很多人關心的房地產變化。
我周圍有很多人認為,2009年的刺激讓房地產大漲,這次的刺激也一定會漲。
這點,我持不同意見,因為他們忽略了,我們國家現在和2009年,很多情況都不一樣了。
比如,2008年的GDP總額為32萬億元,4萬億刺激資金佔GDP的12.5%,而2023年我們的GDP已攀升至126萬億元,當前10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僅佔GDP的4%。這個刺激力度按照GDP規模佔比來算,遠比不上當年。不太可能產生與2009年相同規模的影響。
另外,現在市面上的房地產是嚴重過剩的,蓋好了但沒賣出去的商品房,面積超過7億多平,處於歷史新高。
按照一套房100平簡單計算,大概得有700萬套,更別說不斷冒出來的二手房和法拍房了。目前市場上大概有近950套住宅待售,這個情況和2009年也不一樣,限制了房價普漲的可能性。
圖源:網路
最後,就是上面一直很焦慮的人口問題。
與2009年相比,我國的人口結構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當時人口紅利仍在,而如今我們正面臨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下降的雙重挑戰。
這意味著什麼?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
隨著購房主力軍的減少,對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也有了根本性變化。
所以,儘管當前房地產各種刺激政策頻出,具體的實施效果仍需時間來考驗。
不過由於不同城市的市場狀況差異,房地產市場可能會出現較大的分化。
可以看到,這兩個月,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因為政策刺激而有所回暖,但房地產整體市場的調整壓力仍然較大。
如果要買房,投資房產的朋友,還需要再觀察。
說了這麼多,從各個方面都可以看到,這10萬億的化債和咱們普通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而且相比對各個層面的影響,我們更要看到政府發出的訊號。這表明政府有意願和能力穩定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
所以作為普通人,我們也要去關注財富重構的機會,搭上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紅利。
圖源:網路
怎麼做呢?說幾個我的思路:
一方面,牢記一句話:風口上的豬會飛。
一定要密切關注政府的政策動態,尤其是與經濟刺激計劃相關的行業政策。比如新能源、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尋找投資機會。
作為普通人,我們要去尋找更大機率能賺錢,且彈性更大的投資機會。
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你在做資產分配的時候,要拿出一部分能承擔損失的錢,去投資那些可能會暴漲的投資標的。只有這樣,普通人才有機會賺到更多的錢。
另一方面,在這個時代,投資自己永遠是投產比最高的方式。
多投資自己,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去尋找新興行業或未來有發展潛力領域的就業機會,才能夠站在風口上,接到上頭拋下來的紅利。
機會永遠有,尤其在中國。
越是政策轉向,越是財富重構的最佳視窗。
話已經說到這裡,大家別錯過!
【毯叔說】
每個機會和紅利背後,都是無數資訊差、認知差、資源差。
想獲得更多高質量資訊和資源,歡迎加入我的【毯叔年度陪伴群】。
我會365天分享關於金融、財富、IP、AI、投資等方面的思考、資訊、資源,“含金量”極高。
歡迎點選👇加入,享受有質量的資訊差。購買後新增我微信(uncletan2019),拉你入群
點選

關注毯叔

回覆“盤錢”領30本搞錢神書
覺得內容不錯,點個“在看”,分享給朋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