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也愛年輕伴侶?PNAS研究發現:男女在首次約會中同樣偏愛年輕伴侶,傳統觀念被顛覆!

在男女關係中,年齡差異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傳統觀念普遍認為,男性通常比女性年長,這反映了男性傾向於選擇年輕配偶,而女性偏好年長伴侶的性別偏好。然而,這一偏好是否在面對面的初次相親中依然存在,卻沒有得到足夠的實證資料支援。為了解答這一問題,加州大學的科研團隊進行了一項名為《No gender differences in attraction to young partners: A study of 4,500 blind dates》的研究,並將研究結果發表在《PNAS》期刊上。這項研究透過分析超過6000名中年成人在盲約服務中的資料,探討了在初次見面時,年齡對於男女雙方吸引力的影響,以及這種影響是否因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研究發現,男女對年輕伴侶的吸引力沒有顯著差異,這對挑戰傳統的性別偏好觀念具有重要意義。
01
研究背景
在全球範圍內,男女伴侶之間的年齡差異一直是學術界和公共討論中的一個熱點話題。傳統上,無論是研究人員還是普通公眾,普遍認為混合性別的伴侶中,男性往往比女性年長。根據聯合國的資料顯示,在全球232個國家和地區,男性的初婚年齡普遍比女性年長約4歲。這樣的年齡差異不僅明顯,而且在美國等國家尤為顯著,普遍情況下,男性比女性大兩歲或以上的夫妻比女性比男性大的更多。研究認為,這種現象反映了男性傾向於選擇年輕配偶,而女性則傾向於選擇年長者的偏好。然而,絕大多數此類結論來自於問卷調查和個人廣告中人們的自述偏好,而在面對面的互動中,這樣的偏好是否仍然存在,還有待實證研究的驗證。因此,研究人員一直渴望透過深入的實地研究,去探討這種在初次相親場合下的初始吸引是否真的會受到年齡偏好的影響。
儘管如此,關於這種性別差異在實際互動中的呈現方面,現有文獻資料相對匱乏。雖然線上約會和個人廣告研究提示男性往往傾向於與年輕女性交流,而女性則傾向於與年長男性聯絡,但這些研究大多未能捕捉到面對面初次印象中的吸引力。這種缺失限制了我們理解初始吸引力的性別差異如何在實際互動中表現。目前的文獻主要集中於網路互動,而缺乏面對面的實證支援。此外,關於約會場合中年齡對初始吸引的影響,相關研究也較為匱乏。這種理論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催生了一項新的研究需求,即在真實的面對面相親場合中,探討年齡與吸引力之間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是否會因性別而異。由加州大學的科研團隊進行的新研究,透過大規模盲約資料,恰恰提供了填補這個空白的絕佳機會。研究旨在透過對6226名中年成年人的盲約資料分析來揭示性別差異是否真的存在,並依此檢驗傳統觀念的準確性和普遍性。
02
研究發現
研究發現無論男女,參與者都對年輕伴侶表現出輕微的吸引力。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觀念,即男性更傾向於年輕伴侶,而女性則偏好年長伴侶。研究分析了6262名中年成年人在4542次盲約中的表現,結果顯示,儘管女性在問卷中表示偏好年長伴侶,但在實際約會中,她們與男性一樣傾向於年輕伴侶。這表明女性在初次約會時的實際偏好可能與她們的自我報告存在不一致。
研究透過多層次分析和不連續迴歸分析,進一步驗證了這一現象。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參與者對年輕伴侶的吸引力都略高,而這種偏好並沒有因性別而顯著不同。此外,參與者自我報告的伴侶年齡上限對吸引力沒有顯著影響,表明實際的吸引力可能不受自我報告偏好的限制。這一研究揭示了在初次約會情境中,性別對年齡偏好的影響並不顯著,挑戰了傳統的性別差異觀念。
03
臨床意義
挑戰傳統觀念:這項研究挑戰了傳統關於性別和年齡偏好的觀念,表明在初次約會時,女性對年輕伴侶的吸引力與男性相似,這可能反映出社會觀念和實際偏好之間的差異。 
約會和擇偶策略的影響:研究揭示了約會和擇偶初期,年齡可能不像以往認為的那樣重要。這意味著在臨床心理諮詢中,特別是涉及到關係和擇偶建議時,可能需要重新審視關於年齡偏好的固有認知。
對婚戀服務的啟示:對於提供婚戀服務的機構,這項研究指出,考慮到初次約會時的吸引力因素,可能需要調整匹配策略,不必過於依賴於傳統的性別和年齡偏好。 
促進性別平等意識:研究結果也可以幫助促進對性別平等的理解,顯示即使在約會這樣個人化的領域中,傳統性別角色和偏好可能正在改變。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對理解人們在初次約會時的真實偏好提供了新的視角,並可能影響未來的社會科學研究、心理諮詢實踐以及婚戀服務領域的策略制定。
04
實驗策略
1. 研究設計:   研究物件為使用美國一家名為Tawkify的約會服務的中年成人,共6,262名參與者。這些參與者參加了4,542次盲目約會,共提供了9,084份報告。
2. 資料收集:   在約會後,參與者填寫了一份問卷,評估他們對約會物件的吸引力。收集的資料包括參與者的年齡、他們所設定的伴侶最大年齡限制,以及對約會物件的浪漫吸引力評分。
3. 主要變數:   浪漫吸引力——透過問卷中關於約會體驗的問題衡量,包括“我喜歡和我的約會物件在一起”等。整體評分——對約會整體體驗的評分。二次約會決定——參與者是否願意與約會物件進行第二次約會。
4. 統計分析:使用多層次迴歸分析考慮資料的非獨立性,因為一些參與者參加了多次約會。分析中包括對年齡與浪漫吸引力之間的關係,以及在超過參與者設定的伴侶最大年齡限制時的影響。
05
資料解讀
圖1:基於伴侶年齡的浪漫慾望不連續迴歸分析
Figure 1 展示了研究中參與者對浪漫慾望的平均值與伴侶年齡之間的關係。研究的目的是透過不連續迴歸分析,探討伴侶年齡對參與者浪漫慾望的影響。   圖1是一個散點圖,展示了浪漫慾望3-DV平均值與x軸上伴侶年齡之間的不連續迴歸關係。x軸的取值範圍從-15(即伴侶比參與者的個人最大年齡小15歲)到4(即伴侶比個人最大年齡大4歲),涵蓋了樣本中幾乎所有的約會(僅有4%的x軸值超出此範圍,且所有值都包含在用於生成表2的模型中)。伴侶的精確年齡是透過其生日來測量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伴侶的年齡必須比參與者的最大年齡限制大至少一整歲,才能被視為“超出限制”。在依賴變數上,除了男性和女性之間存在小到中等的主要效應差異(男性的浪漫慾望高於女性),t(8,992) = -7.91, P< 0.001, d = 0.29,男性和女性在伴侶年齡上的負斜率相同,且最大年齡限制沒有影響。   結論:研究發現,儘管男性在浪漫慾望上比女性更強烈,但伴侶年齡對浪漫慾望的影響在男女之間的斜率相同,且最大年齡限制對浪漫慾望沒有顯著影響。
圖2:描繪基於伴侶年齡差異的浪漫慾望不連續迴歸的散點圖
Figure 2 展示了浪漫慾望的3-DV平均值與伴侶年齡差異的關係,x軸的範圍從-12(即伴侶年輕12歲)到12(即伴侶年長12歲)。由於女性在約會中與年輕伴侶的比例僅為約25%,因此男性和女性的迴歸線在x軸上的分佈區域不同。透過散點圖展示了浪漫慾望與伴侶年齡差異之間的不連續迴歸關係。圖中顯示,男性更常與年輕伴侶約會(圖左側藍點較多),且男性的浪漫慾望普遍高於女性(藍點位置較高)。儘管如此,男性和女性都傾向於選擇比自己年輕的伴侶,而當伴侶年長時,這種傾向的斜率趨於平緩。這種現象反映了配對者普遍假設女性更傾向於年長男性的觀念,導致了Simpson悖論:在整個樣本中,年齡的斜率比單獨分析男性或女性時更大。這是因為男性更常與年輕伴侶約會,並且男性的浪漫慾望普遍高於女性。結論:儘管普遍認為女性傾向於選擇年長男性,但資料表明,男性和女性都更偏好比自己年輕的伴侶,這種偏好在伴侶年長時趨於平緩。
06
主要結論
這項研究透過對6,262名中年人的盲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無論男女,受試者在第一次見面時對年輕的伴侶表現出略微的吸引力。這一結果顛覆了傳統觀念,即男性傾向於選擇年輕的伴侶,而女性更偏好年齡稍大的伴侶。研究顯示,參與者在約會後普遍對年輕的物件表現出更多的吸引力,而這種傾向在性別之間並無顯著差異。此外,儘管參與者在調查中報告了年齡上限偏好,但實際的約會結果並未受到這些偏好的顯著影響。
07
討論總結
該研究是首次在盲約情境中考察年齡與浪漫吸引力之間關係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年群體中。研究發現,儘管女性在報告中表示偏好年齡稍大的伴侶,但在實際約會中,她們與男性一樣傾向於選擇年輕的伴侶。這可能意味著女性在實際情境中的選擇與她們的自我報告偏好存在不一致。這一結果可能與現代社會的變化有關,包括技術進步和社會規範的轉變,這些因素可能導致了偏好與選擇之間的錯配。研究還討論了性別平等可能對女性選擇年輕伴侶偏好的影響,並指出社會角色理論可能解釋了為何女性在有經濟實力的情況下可能更傾向於選擇年輕伴侶。總之,這項研究挑戰了傳統的性別差異假設,指出了在初次約會中,男女均表現出對年輕伴侶的吸引力。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