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番薯丫 | 撰稿: 浮游炮 | 責編: 阿月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大家早上好鴨~
今天浮游炮為大家準備了四項關於親密關係且十分有趣的研究:
-
單身死亡風險高!男性尤甚
-
和伴侶一起睡覺更香,但和其他家庭成員則不然
-
壓力太大怎麼辦?抱抱伴侶叭
-
孤立和孤獨都會增加女性患心臟病風險?!
你能想到嗎,平時最習慣、最容易忽視的那個人,竟會對我們的健康和生活帶來如此大的影響?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叭!

單身死亡風險高!男性尤甚
單身好還是結婚好,是近幾年大家一直在討論的問題。原來,浮游炮一直覺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單身最瀟灑。但後來發現,如果有個人能在我修水管時給我遞個扳手也是不錯的

。
最近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項研究,為我們解答了這些問題:單身人士和結婚人士哪個人群死亡風險更高?男女有哪些差別?分居、離異和喪偶又會有什麼影響?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這項研究涉及中國、日本、韓國和新加坡四國62萬人,其中女性佔比52.4%,男性佔比47.6%,其中已婚者佔比86.4%,平均年齡53.7歲,平均隨訪時間15.5年。
研究人員透過問卷方式評估了受試者的生活方式,社會人口學特徵,飲食,二型糖尿病、高血壓、癌症、冠心病和腦血管疾病的資訊。
結果發現,與已婚人士相比,未婚人士全因死亡率高15%,其中:
-
腦血管病死亡風險高12%;
-
冠心病死亡風險高20%;
-
迴圈系統疾病死亡風險高17%;
-
癌症死亡風險高6%;
-
呼吸系統疾病死亡風險高14%;
-
意外事故死亡風險高19%。
同時,研究人員將「未婚人士」劃分為了:單身、分居、離異和喪偶,並分別分析了他們的健康資料。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結果發現,與已婚人士相比:
-
單身人士全因死亡率提高了62%;
-
離婚人士升高38%;
-
分居人士升高35%;
-
喪偶人士升高9%。
這麼看來,婚姻還真有點神奇,哪怕結局不是很完美,也會對健康產生一定影響。研究人員認為,之所以婚姻狀況會影響疾病死亡率,可能是因為慢性病患者的伴侶會鼓勵ta們尋求醫療幫助,並堅持治療。
此外,研究人員將性別也納入了分析,結果發現婚姻狀況對男性的健康影響更加顯著,與已婚人士相比,未婚男性的全因死亡風險提高了23%。而女性的婚姻狀況與全因死亡風險並沒有顯著關聯。
研究人員分析,這可能是由於在亞洲婚姻中,女性承擔了更多家務勞動和養育孩子的高期望,這會抵消女性結婚帶來的健康益處。還有可能是與已婚女性相比,未婚女性有著較高的就業率,這使她們有更安全的經濟狀況和更好的健康水平。

▲圖片來源:Giphy

和伴侶一起睡覺更香
但和其他家庭成員則不然
說到和誰共眠睡得更香,不少姐妹都會說自己睡最舒坦,畢竟沒有伴侶在一旁打鼾,孩子在一邊哭鬧,自己想怎麼睡就怎麼睡,當然最舒服。
但亞利桑那大學的一項研究,卻有不同的答案。研究發現,相比較自己睡,和伴侶一起睡會睡得更好,並且還會降低抑鬱、焦慮和壓力水平,增加你對生活和關係的滿意度。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這項研究涉及1007名成年人,研究人員調查了受試者們的睡眠、活動、飲食以及環境等基礎情況。並統計了他們過去一個月內獨自睡覺,與伴侶、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員睡覺的頻率,同時評估了他們的睡眠質量:
-
失眠嚴重指數
-
疲勞嚴重程度量表
-
睡眠持續時間
-
呼吸暫停評分
-
入睡時間等
以及心理健康因素,包括:
-
抑鬱評分
-
焦慮評分
-
感知社會支援多位量表
-
感知壓力量表
-
總體生活滿意度
-
關係滿意度
結果發現,與伴侶睡覺失眠程度較低,入睡時間更短,睡眠時間更長,睡眠呼吸暫停風險較小,睡醒後疲勞感更低。
而其他情況下的睡眠質量則是:
-
與孩子一起睡覺失眠程度更高,呼吸暫停風險較大;
-
與其他家庭成員一起睡覺時呼吸暫停風險較大;
-
自己睡覺時失眠程度更高,呼吸暫停風險較大;
此外,與伴侶一起睡覺的人抑鬱和焦慮評分更低,感受到更多的社會支援,對生活和關係的滿意度也更高。
而獨自睡覺的人,抑鬱評分更高,且感受到較少的社會支援,對生活和關係的滿意度更低。和孩子一起睡覺的人,壓力評分更高。
總之,和伴侶一起睡覺,睡眠質量和心理健康水平都較高。
啥?你問我沒有伴侶,能不能養只寵物代替?作為過來人的浮游炮告訴你,請千萬小心每一隻白天看起來乖巧的小貓咪,因為它晚上蹦迪的瘋狂你想不到……

▲圖片來源:Giphy

壓力太大怎麼辦?抱抱伴侶叭
相信不少小夥伴都會發現,和親密的人擁抱的時候,身心都會感到十分放鬆和舒適。那麼,擁抱真的可以緩解壓力嗎?女性和男性又有什麼不同呢?
今年5月發表在《Plos One》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在壓力事件之前和自己的伴侶擁抱,會減少壓力事件後皮質醇(一種壓力激素)的釋放,而男性則不然。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這項研究涉及76名健康參與者,他們平均年齡為22.3歲,均為異性戀且感情狀況良好。在試驗開始前,研究人員測定了他們的基線皮質醇水平、收縮壓和舒張壓,並讓他們填寫了積極和消極情感量表。
隨後,這38對伴侶被隨機分成擁抱組和對照組,擁抱組需要先擁抱20秒,隨後進行壓力測試。壓力測試的內容就是讓參與者將手放到冰水中,同時需要不斷地看著攝像機並且不能說話,如有違反則會被批評,直到自己不能忍受為止。
而對照組則不進行擁抱,直接開始壓力測試。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壓力測試結束後,研究人員再次測量他們的皮質醇水平、收縮壓和舒張壓,並讓參與者填寫積極和消極情感量表。
結果發現,擁抱組中的女性在壓力測試後釋放的皮質醇更少,但男性則沒有明顯影響。另外,擁抱對壓力事件後的收縮壓、舒張壓以及主觀情緒沒有明顯影響。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最後,研究人員建議,女性在面對考試、面試等緊張的場合之前,可以擁抱自己的伴侶來降低壓力水平。

▲圖片來源:Giphy

孤立和孤獨都會增加女性患心臟病風險?!
疫情反反覆覆,這年頭,誰沒有過隔離的經歷呢?不過,隔離期間,大家除了安頓好自己的日常所需,也要隨時關注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鴨。因為,社會孤立和孤獨會嚴重影響健康!
今年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社會孤立和孤獨感會分別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如果女性經歷了高水平的社會孤立和孤獨,她們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13%和27%。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4]
在這項研究中,「社會孤立」是指身體上遠離他人,比如不接觸、不看或不和他人說話,而「孤獨」則是一種心理上的感覺。需要注意的是,社會孤立和孤獨並不完全相關,一個被社會孤立的人並不一定孤獨,一個感覺孤獨的人也不一定是被孤立的。
這項研究調查57825名絕經女性,年齡從65歲到99歲,她們在2011年至2012年填寫了評估社會孤立的調查問卷,隨後在2014年至2015年收到了第二份評估孤獨感的問卷。
到2019年為止,研究人員統計了她們的問卷結果和患心臟病情況,並進行了分析。
結果發現,在絕經女性中,社會孤立和孤獨感與較高的心臟病患病風險相關,且這兩個風險因素獨立。高水平社會孤立和高孤獨感得分的女性,比低水平社會孤立和低孤獨感得分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13.0%和27.0%。
據調查,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社會孤立並感到孤獨,65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四分之一的人稱自己被社會孤立,45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稱自己感到孤獨。研究人員認為,在疫情隔離期間,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值得更多的關注。
所以,當疫情來襲,我們不方便回家的時候,別忘了多和媽媽通通電話,多多關心她鴨~

▲圖片來源:Giphy
好了,今天的NO.11lab就到這裡叭~歡迎把文章分享給那個和你親密的人,讓ta知道你們的關係竟然如此重要!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Leung CY, Huang HL, Abe SK, et al. Association of Marital Status With Tota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Asia[J]. JAMA Netw Open. 2022;5(5):e2214181.
[2]Brandon Fuentes, Kathryn Kennedy, William Killgore, Chloe Wills, Michael Grandner, 0010 Bed Sharing Versus Sleeping Alone Associated with Sleep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J], Sleep, Volume 45, Issue Supplement_1, June 2022, Page A4.
[3]Berretz G, Cebula C, Wortelmann BM, et al. Romantic partner embraces reduce cortisol release after acute stress induction in women but not in men[J]. PLoS One. 2022;17(5):e0266887.
[4]Golaszewski NM, LaCroix AZ, Godino JG, et al. Evaluation of Social Isolation, Lonelines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Older Women in the US[J]. JAMA Netw Open. 2022;5(2):e2146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