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美育的世界,
不論年齡、身份、經驗與天賦,
只要大家都熱愛著同樣一件事情,
心就自然而然地湊在了一起。


五個班級,六間教室,十位老師,近兩百名學生。像這樣一所鄉村小學,在全國的鄉鎮範圍來說並不算少見。
“每個班級有兩位老師,分別負責語文和數學。”在曲集小學任教四年的王亞楠老師介紹道,學校的師資人數偏少,在美育方面尤為薄弱。
“在以前,美術、音樂、體育這些課程每個星期只有一兩節,由於老師們也並非專業出身,上課內容也十分簡單,美術課上老師在黑板上畫一朵小花由學生們自己模仿,音樂課就是老師領唱孩子們跟唱。”

● 小而美的校園環境
不僅如此,由於學生中留守兒童的佔比較大,家長也很難為孩子提供畫材、樂器等方面的支援。
2023年春天,“課後一小時”美育公益專案的到來,為曲集小學的師生們打造了一間特別的教室。
“芭莎美育教室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特別的明亮。”王老師解釋說,學校一共僅有六間教室,五間作為五個班級上課的教室,正是最後這一間,成為了大家的“開心樂園”。

● 芭莎美育教室成為了孩子們的“開心樂園”
“芭莎美育教室裡的桌子是六邊形的,自然地擺放在教室中央,跟我們平常上課那種矩形的不一樣,學生們圍坐在一起,更方便他們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一間特別的教室,不僅拉近了學生們之間的距離,在這裡開展的各種形式豐富的美術、音樂課,也讓老師和學生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

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王老師,由於興趣使然,也因為“課後一小時”美育公益專案的到來,解鎖了美育老師這個新的身份。
“在語文課上,我和孩子們是很傳統的師生關係,老師用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回答出正確答案。”王老師表示,同樣是老師,但在不同的課堂上卻是兩種很不一樣的感覺。
“在美育課堂上,大家跳舞時孩子們會拉著我的手去跳;畫京劇旦角丑角的時候,他們也會拉著我的手說,老師要不然你扶著我的手,我這兒有點畫不好;有一節轉手絹的課,孩子們看我沒有學會,還主動來教我手指怎麼轉才能讓手絹轉得更圓。”


● “美育老師”的身份,讓王老師和孩子們越來越親近
這些細微的語言表達和肢體接觸,讓王老師感到莫名的親切,不知不覺就和孩子們“打成了一片”。
“在平常的課堂上孩子們會覺得老師怎麼那麼嚴肅、怎麼都不笑,但在美育課上我很開心,孩子們也很開心。”
而回想起剛開始準備《東北特色轉手絹》這一節課時,王老師一度因為自己沒能熟悉掌握技巧感到尷尬、不好意思,認為自己沒辦法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
而孩子們的反應,卻也在無意中治癒了王老師的焦慮和擔心。

● 孩子們因為學會了轉手絹非常開心
“有的孩子只是剛剛聽我介紹完就自學成才,有的孩子和我一樣特別認真地練習了很久也沒能完全學好,還有的孩子主動安慰我說:‘沒關係,老師,等下次上課我學會了我還可以跟你講一講。’”
似乎在某一個瞬間,師生關係不再擁有那麼明顯的界限,師生關係也不再是絕對的單向發生。在美育的世界,不論年齡、身份、經驗與天賦,只要大家都熱愛著同樣一件事情,心就自然而然地湊在了一起。

在芭莎美育課的浸潤下,學校的美育氛圍也日漸濃厚。
“我想對於孩子而言,最大的收穫是這些豐富的課程激發了他們的興趣。”王老師分享道,芭莎音樂課會根據全國不同地區的藝術特徵和文化,來引導孩子們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瞭解。
“比如安徽的鳳陽花鼓,它是什麼形狀、為什麼流傳、背後有什麼樣的歷史;又比如東北二人轉,最有名的技巧是什麼;再比如京劇源於哪裡、每一種角色分別有什麼臉譜特徵,也可以跟隨影片簡單學習哼唱。”




●孩子們在美育課堂上創作的作品
在聽到這些課之前,孩子們或許只從電視上看到過片段,也很難有機會如此廣泛、全面地對音樂知識文化有所理解。
還有孩子主動和王老師分享說,許多樂器裡都有生僻字,這些字在語文課上總是學不會,但在音樂課上卻一下就記住了!
如今,學校也慢慢開展了一些美育相關的活動,課前一支歌、閱讀分享課,還有美術、手工、跳繩、乒乓球這類的社團也逐漸組建起來,學生們創作的作品也會在運動會或家長會期間陳列擺放在校園裡,供大家欣賞參觀。


●孩子們在芭莎美育課上都“玩”得不亦樂乎
“前段時間美術課上教了剪紙,學生們看到家長來了,都特別驕傲地帶他們去參觀自己的作品,家長們也都感到很不可思議。”王老師提到,透過美育教育的不斷滲透、融入,家長們對此的看法也有所改變,發現了孩子們的閃光之處。
而王老師也希望在未來,還能有更多專業的樂器走進課堂,帶給學生們更真實、有趣、生動的音樂體驗,讓閃閃發光的孩子們,也能用音樂構建起屬於自己的一片舞臺和天地。
– END –
* 圖片來源:本期專案校老師——王亞楠
📑
監製:CY
責編:哲Zhe
撰文:小山
排版:Zz&Kw
📖
推薦閱讀




✦
點選【閱讀原文】👇
助力孩子們的美育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