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自己的行動
一點點激發孩子們的興趣,
似乎是對這場“美育接力”
最好的詮釋。
“最先映入眼簾、讓我眼前一亮的就是整齊嶄新、色彩清新的課桌椅,還有那些豐富的書籍、繪本、繪畫工具,都是我特別喜歡的!”
當從事教育事業20多年的馬文峰老師第一次走進芭莎美育教室,就發出驚喜的感慨,自己輾轉過三所學校,沒有哪一所學校具備這樣完善的設施裝置,這樣一間“完美”的教室,也讓他內心湧動多年的“美育因子”再次被啟用。


●芭莎美育教室裡裝滿了豐富的繪本和畫具
“我也是在鄉村長大的孩子,從小就非常喜歡美術,但一直少有機會接觸。所以我當時就想,如今有這麼好的條件,我一定要好好利用起來,讓現在的鄉村孩子也能盡情創作,感受到美育的力量。”馬老師興奮地分享道。
芭莎美育教室改造好的第一天,馬老師就忍不住坐下來去觸控、感受這個獨特的美育空間,用教室裡配備的畫具材料畫了一幅速寫,孩子們紛紛上前圍觀,好奇地左一句右一句:“老師老師,你是畫家!你好厲害!”

●認真畫畫的馬老師引起了學生們的層層圍觀
不僅如此,另一樣讓馬老師頗有興趣的是這間教室裡佈滿了學生們的各種美術作品,他也因此深入瞭解了自2019年落地學校的“芭莎·課後一小時”美育公益專案,從中衍生出更多自己的教學感悟。


●學生們的美術作品被展示在教室的各個角落
“‘芭莎·課後一小時’專案不僅硬體設施配套符合現在我們鄉村孩子的剛需,而且芭莎美育直播課、錄播課的課程設計也非常全面,課堂效果都特別好!”

出於個人對美育的熱愛,以及希望能夠引領學生們收穫更多美育體驗的願望,馬老師接過美育教育在綠化小學繼續發光發熱的“接力棒”,藉助這間教室和物資,開始了新的美育探索之路。


●馬老師在芭莎美育教室指導孩子們繪畫、做手工
“2022年,我向校長申請在學校成立書法社團,校長特別支援,我們社團也一天天壯大、熱鬧起來。”馬老師介紹道,“不僅僅是學生們的積極性被帶動起來了,學校其他老師也紛紛加入。”
隨著美育氛圍越來越濃厚,大家都養成了“一日三筆”的好習慣——粉筆、硬筆、軟筆——每天課餘飯後大家都會寫上幾筆,像是“打卡簽到”一樣,寫完之後都覺得有一種放鬆的感覺。


● 在社團的推動下師生們都愛上了書法
除了書法社團,學校的其他社團也開展得如火如荼。
“尤其是美術社團裡邊的種類太多了,有兒童畫、有素描、有手工,各種各樣!”在以前,受限於老師人數和材料教具,這樣豐富多彩的美育活動往往很難開展,但有了“芭莎·課後一小時”美育公益專案的物資支援,讓更多的學生群體接觸、體驗並喜歡上了美術。


●學生們在參觀美術作品展覽
馬老師還對許多“潛力滿滿”的學生印象深刻,一個叫淘淘(化名)的轉校生,剛來學校時學習情況不是很好,上課總是走神,一直埋頭不停地忙自己的事。
後來馬老師發現,這個孩子原來是在畫畫。“他畫的東西乍一看難以理解,但仔細看竟然像連環畫那樣,每一幅的背後都藏著一個故事!我非常驚奇,鼓勵他來我們的社團堅持畫下去,透過積極引導,他在繪畫上的進步非常大!”
因為一間美育教室“入坑”美育的馬老師,用自己的行動,帶動一批批孩子對美育產生濃厚的興趣,似乎是對這場“美育接力”最好的詮釋。
與此同時,馬老師自己也在美育學習的道路上一步步提升自己。2024年11月底,馬老師參加了“芭莎·課後一小時”鄉村美育教師培訓(黔西站),在兩天半的培訓時間裡,馬老師汲取到了豐富的“美育營養”,在名師指導、小組研討、美育實踐操作過程中,不斷掌握更多新穎、實用且易操作的教學方法。



●
馬老師參加“芭莎·課後一小時”鄉村美育教師培訓(黔西站)

提及為什麼會選擇從城鎮學校返回鄉村,重新以“鄉村教師”的身份繼續在教育事業奮鬥,馬老師內心認為,鄉村的孩子更加迫切地需要美育的灌溉。
“從走訪中我們發現,鄉村家庭的孩子,單親和留守的比例很高,隔代老人撫養,大多隻能保證衣食溫飽,難以提供更多支援。”而馬老師堅信,鄉村的孩子純真、聰明,同樣具有天賦。
回想起自己在初到唸書時,其他同學都透過興趣班學習了琴棋書畫各種才藝,而自己限於各種條件特長乏乏。“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讓我們的孩子接觸到多種多樣的美育活動,讓他們擁有一技之長。”


●馬老師帶孩子們體驗多種多樣的美育活動
與此同時,馬老師也在不斷的教育實踐中發現,美育教學對學生們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幫助。
“因為我本身是語文老師,在兼任美育工作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孩子天生擅長文字表達,而有些孩子則擅長用畫面表達,於是我做了一個語言文字和繪畫結合的課題,拉動學校7位老師共同加入,很快就產出了一定的課題成果。”


●學生們在芭莎美育教室創作
正是這些一點一滴、一步一個腳印的積累和傳遞,讓美育之花朵朵盛開,讓老師們發現了許多孩子的閃光點,也讓孩子們更加自信地綻放著身上的光芒。
“我們不追求每個孩子都完美,喜歡繪畫、喜歡唱歌、喜歡體育,都是他們獨一無二的閃光之處。”在馬老師看來,每個孩子生來都不一樣,個性的培養、創新的嘗試,都是對美育最好的表達。
– END –
* 圖片來源:本期專案校老師——馬文峰
監製:CY
責編:哲Zhe
撰文:小山
排版:Zz&Kw
推薦閱讀




✦
點選【閱讀原文】
助力孩子們的美育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