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讓我們一起做生活的大藝術家!

讓純真的童心
在與美的對話中悠然舒展,
於色彩與韻律的交織中燦爛成長。
“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裡……”
在巴克什營鎮中心校的芭莎美育教室裡,一陣熟悉的旋律迴盪在教室的角落,孩子們在音樂教師楊老師的引導下,仔細分辨著來自生活中的種種細微聲音。
用耳朵傾聽、用眼睛凝視、用雙手觸控……藉助不同的感官,大家在歌詞改編創作的過程中,交換分享了許多內心的秘密和感觸。
  ● 芭莎美育教室裡,楊老師在給孩子們上音樂課
“當我們開始用‘家鄉在哪裡’來改唱這首歌曲時,一個小女孩接道‘在奶奶手上的老繭裡’。”一句樸實的歌詞,卻在一瞬間擊中了楊宇老師心中最柔軟的角落。
在隨後的聊天中楊老師才得知,原來這個小女孩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她獨自留守在家和奶奶生活。
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奶奶每天一個人在灶臺添置柴火燒飯、操持家務,小女孩的臉也常常被冷風吹得凍傷,在一次奶奶用手掌給自己擦臉油的時候,她才發現奶奶手上有厚厚一層繭,乾裂得粗糙不已。
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孩子們紛紛創作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歌詞——“家鄉在山坡上野豬的叫聲裡”“家鄉在媽媽織的毛衣裡”——看似淳樸的歌詞裡,都藏著一份鄉村孩子對家鄉的感知、對生活的感悟。
紮根於鄉村美育教育十三年之久的楊老師,一路見證了學校美育氛圍的日漸濃厚。
從一塊土操場,到如今的塑膠跑道;從一場文藝活動僅有兩三個枯燥節目,到如今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節目單;從一架落了灰的鋼琴,到如今豐富的音樂社團如火如荼地開展……這種種的改變,不僅得益於校長的大力推動、老師們的積極引導,同樣也少不了社會公益組織的熱心捐贈與幫助。
  ● “課後一小時”專案為師生們提供了豐富的美育課程和教具
“作為一名鄉村美育老師,我認為‘課後一小時’美育公益專案對我們學校的美育教育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楊老師感慨道。
“專案不僅為我們打造了一間專門的芭莎美育教室,在給我們提供的音樂課程裡,每節課的前面都有大量的鋪墊,帶領孩子們感受音樂的情緒、生命的律動,讓他們學會去發現和感知身邊的事物。
在音樂課上,少了那些所謂的條條框框,多了引導和啟發,孩子們不再拘謹、膽怯,而是願意敞開心扉分享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也讓老師和學生的距離變得越來越近了。
不僅如此,細心的楊老師也發現,許多孩子在音樂、美術這些課程的影響下,變得開朗自信了不少。
  ●孩子們在芭莎美育課堂上歡聲笑語不斷
“現在每當學校舉辦藝術節活動,孩子們都是特別積極地報名,他們自己編排節目、設計臺詞,小品、相聲、模仿類的節目,各種各樣形式的都有,他們都變得特別樂觀、陽光。”
從2012年來到巴克什營鎮中心校的楊老師,在這十餘年間常有機會可以選擇去縣城的學校任教,但她都選擇了留下。
“我需要他們,他們也需要我。”楊老師感慨道。
回想起剛剛來到這裡的景象,由於音樂老師的空缺,孩子們有將近一年時間沒有上過音樂課,對課上的內容他們又茫然又陌生。在學校校長、老師們的堅持和堅守下,美育之花才在這所學校慢慢綻放。
  ●楊老師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我們開展起各種社團,唱歌、跳舞、才藝表演……芭莎美育課程,也一步步激發著孩子們在藝術領域的潛能,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而提到對未來鄉村美育的期待,楊老師表示,她一直都希望鄉村的孩子也能擁有更多的藝術教育資源,從而多一個選擇的機會。
  ●孩子們在美育課堂上創作的畫作和手工作品
“讓純真的童心在與美的對話中悠然舒展,於斑斕色彩與悠揚韻律的交織中燦爛成長。”
讓每一個人都能做生活的大藝術家,或許才是美育真正的意義所在。
– END –
* 圖片來源:本期專案校老師—楊宇
📑

監製:CY

責編:哲Zhe
撰文:小山
排版:Zz&Kw
📖
推薦閱讀

 ✦ 
點選【閱讀原文】👇 
助力孩子們的美育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