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美育實踐的道路上,
關注每一個孩子,
發現他們身上獨特的閃光點。


如果有一艘時光穿梭機帶你回到小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對趙樓小學的美術老師王老師來說,回到自己兒時就讀的學校成為一位小學老師,就像穿過時空隧道一般,充滿著驚奇和驚喜。
小時候的記憶彷彿還近在眼前,王老師記得在十五年前,學校的設施硬體還相當薄弱,在新建第一棟教學樓時,師生們甚至在操場臨時搭造的棚子裡上過一段時間的課。

● 趙樓小學在過去的十幾年間發生許多變化
如今的學校在校長和老師們的努力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學樓增多了,教室內的配套也進行了很大的升級。
“特別是芭莎公益捐贈的芭莎美育教室,不僅能夠實現多媒體教學,還配備了700多本圖書繪本,平均下來每個孩子都有三四本,對我們的幫助都非常大!”王老師分享道,“芭莎·課後一小時”美育公益專案的到來,讓學校的美育資源和氛圍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芭莎美育教室裡各種各樣的畫材作品琳琅滿目
學校硬體條件和美育教學條件的改善,讓王老師也更加相信自己回到這裡,似乎有一種“命中註定”般的緣分。
“以前讀書的時候每天都盼著星期五快點到來、期待著什麼時候可以放假,現在卻總覺得和孩子們待在一起的時間不夠,感到真正的開心和快樂。”

● 王老師和孩子們一邊創作一邊討論著
就這樣,在跨越了十幾年後,趙樓小學也擁有了一位熱愛美育、關愛孩子的美術老師,跟學校和孩子們一起在美育的世界裡遨遊、探索,見證更多美的發生。

回想起自己也曾在小學時期就因為在父親的引導下接觸美術,進而喜歡上美術,從而選擇這個專業和職業,在王老師看來,現在的鄉村孩子也擁有了比過去更好的美育資源和機會。
“之前我們上美術課就是在黑板上用粉筆畫畫,或是將線條圖案打印出來教孩子們塗色,材料簡陋,形式也很單一,現在芭莎美育教室裡有了多媒體,工具、畫材、課程內容有了大大升級,孩子們接觸到的東西更新穎、更全面了!”


● 孩子們創作的各種美術作品
不僅如此,作為老師也明顯感受到課堂氛圍的變化。“有了‘芭莎·課後一小時’美育公益專案,不僅課堂氛圍變活躍了,孩子們創作的美術作品也常常超出我的預期。”
細心的王老師將這些作品陳列在教室的各個角落,填滿之後還會定期更新,甚至張貼在校園裡的各個地方當作裝飾。“有些作品會讓孩子們帶回家,家長們看了之後也會覺得特別驚喜,對孩子的美育教育更支援了。”


● 五彩繽紛的作品佈滿了教室的角落
王老師分享道,在鄉村學校,學生家庭往往難以支援孩子的美育發展,或限於昂貴的繪畫材料、興趣班費用,或限於親自陪伴、引導的時間,而“芭莎·課後一小時”美育公益專案捐贈的充足、豐富的美育物資和專業的線上課程,解決了這其中的限制條件。
近兩年來,趙樓小學就有五六名學生參加全國性的繪畫比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如果說美育物資的補給,讓孩子們實現了發現美的第一步,那麼芭莎美育雙師課、直播課,就是引導他們敞開想象、學會創造美的向前一步。
從芭莎美育教室剛剛開始落地改造時,孩子們就已經充滿了期待,主動積極地幫忙搬運桌椅物資,開課之後,對美育的熱情更是大大提升。“孩子們都特別喜歡芭莎美育課,覺得有點少,不夠上,哈哈!”王老師分享道。
王老師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芭莎美育課上,直播課的老師以《千里江山圖》為主題,帶領大家瞭解和領略經典名畫背後的故事和含義。


● 孩子們在芭莎美育課上創作的千里江山圖
緊接著,透過手工與繪畫相結合的創作形式,讓孩子們筆下的一座座山嶺,剎那間躍然紙上。“大家都眼前一亮,驚喜極了!”
而在另一堂十分“接地氣”的手工課上,孩子們第一次接觸超輕黏土這個特殊的材料,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驚奇地發現自己也能親手做出一個個“有模有樣”的花饃來。

● 充滿童真的花饃作品
這個極具北方特色的食物,從小就出現在每個家庭的廚房飯桌,然而孩子們卻少有機會親自上手嘗試,在這堂課上,就連平時最坐不住、難以專注的孩子都“大變身”,安靜地聽課、實踐,完成了自己的花饃作品。




●形式多種多樣的美術作品
“像這樣的課還有很多,二十四節氣、年畫、五牛圖、清明上河圖……不僅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孩子們瞭解這些知識,同時也大大發揚了屬於中國的傳統文化。”王老師和孩子們一樣,對這些主題多樣化、充滿趣味性的課程讚不絕口。
“孩子們的潛能是無限的,有時候可能只是我們沒有發現。”在未來,王老師也希望能在更多美育實踐的道路上,關注每一個孩子,發現他們身上每一個獨特的閃光點。
– END –
* 圖片來源:本期專案校老師——王一博
📑
監製:CY
責編:哲Zhe
撰文:小山
排版:Zz&Kw
📖
推薦閱讀




✦
點選【閱讀原文】👇
助力孩子們的美育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