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配的寒假,也能高質量地過

這裡是超實用的二條
每篇解決一個育兒小問題,當好媽媽,更當好自己~
寒假終於開始了,今年的寒假計劃你們都做了嗎?
身邊一些朋友表示寒假就是好好玩,不送輔導班也不送興趣班,也不在意是不是到處打卡了,過一個“低配”的寒假。
哈哈,不管高配和低配,其實對我家來說,每年的計劃其實都沒有太大變化,都是圍繞我認為最最重要的三點進行:保護心力、腦力、體力。
而且我認為,每個家庭選擇現階段最重要的一件來做就好了,一次只做一件事,就能慢慢把事做好。
01
心力
如今,我們常聽到“空心人”的說法,這實際上就是心力逐漸消耗的結果。那麼,如何培養心力呢?
就是去做那些沒有糾結擰巴,不會想東想西,可以很快進入“心無旁騖” 心流狀態的事兒。
什麼是滋養孩子的事情呢?簡單來說,就是那些讓孩子在做時感到開心、沉靜、專注,做完後笑容增多、眼神明亮的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遊戲和短影片並不屬於滋養孩子的範疇。長時間沉迷於遊戲和短影片只會讓孩子脾氣變差、眼神渙散,這絕非滋養。
日常太忙了無法顧及,那麼假期就要做起來。
我是30歲後才慢慢明白,社會評價體系都是看結果看成績,作為一個普通人,心力不足就會擺爛內耗。
而心力充足就會明白,只要是我“想”做的事情,我就要把自己的有限精力集中在這件事上,這和別人無關。
 02
腦力
腦力這個詞,粗看似乎都不用多說什麼了,不就是咱們為人父母最關心的,學習成績什麼的。
但我卻有點不那麼一樣的想法。我邀請大家和我一起做個遊戲,把“上學”畫成四個象限,按照重要度和緊急度區分,你會把哪些專案分別放在哪裡呢?
上圖是我們家24年的優先順序排序,大家不需要關注具體內容是什麼,重點是參考思路,梳理清楚對“你們”重要的是什麼。
到了假期,對我來說就是要多做重要不緊急

的事情,這才是在強化腦力,而不是去重複本來上學已經在做的。


舉個例子,閱讀對我們來說還是重要的,希望保持。除了常規的親子共讀時間,我們也報名參加了親近母語的閱讀營,這就是換了形式,但本質一樣,小D就不容易倦怠。
再例如,你發現孩子在口頭表達方面表現突出,能夠滔滔不絕地說很多,但在書面表達上卻存在困難,那麼你需要幫助他建立書面表達的能力。
你需要深入思考:是書寫過程讓他感到疲憊而不願動筆,還是從口頭到書寫的轉換讓他忘記了內容,亦或是他認識的字詞有限。
假期我們可以集中精力攻克這一個問題,一旦解決,就能有效滋養孩子的腦力。
 03
體力
保證每天戶外2小時,這一點不知道多少家庭能做到?

孩子坐不住的,坐一會就東倒西歪的,去運動!


孩子自信不夠,容易焦慮的,去運動!
擔心孩子近視的,或者已經近視的,與其相信各種偏方,不如去運動!
焦慮孩子長個的,去運動!
運動的好處已經被說爛了,如果說平時孩子上學時間有限,那麼假期就沒有藉口了。
我是當了媽媽才開始規律運動,堅持了10年,我可以很負責地說,如果這件事真的是頂頂重要,總能找到時間的。
大部分孩子的運動量都是不達標的,那麼假期就更要帶著孩子多動動,這件事也很重要👉別看孩子天天亂跑,80%運動不達標!有效運動關鍵看這2點
最後,要對雙職工家庭說幾句掏心窩的話。
對於雙職工家庭而言,我認為抓住一件你認為至關重要的事情就足夠了當你真正把這件事做好時,你會發現孩子的進步和內心的安定。
下次再看到那些牛娃的計劃時,我會告訴自己:我們不需要與他們比較,每次選擇一件事慢慢來,我們同樣可以取得進步。
這些年寫了2000多篇的文章
如果你的問題我沒來得及回覆
歡迎點選下方標籤直達相關內容找到答案哦
話題索引
早教興趣班
親子溝通相處
親子閱讀
性格培養
管教引導
睡眠刷牙
社交能力
家庭教育選擇
好好吃飯
內驅力培養
書單推薦
幼小銜接
婚姻關係
美容健身
資源總結
點選閱讀原文
按關鍵詞搜尋歷史文章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