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基金井噴,巨頭們開始“買買買”

本期導讀:

併購市場持續升溫。今年併購基金井噴,產業巨頭也火力全開。

作者丨FOFWEEKLY

本期推薦閱讀5分鐘
安踏、同城旅行、分眾傳媒……
2025年掀起了一波併購熱潮,一眾巨頭開啟大手筆收購動作。
“現在不是買不買的問題,而是買什麼、怎麼買。”在北京一個飯局上,某產投集團投資負責人向我們感嘆。
據她介紹,從去年年底開始,就一直在忙著尋找併購標的。
無獨有偶,日前,某文旅集團負責人也向我們透露出併購需求:1億以下,二級公司可直接決策。

從頭部企業的“戰略級收購”,到大型產業集團的“產業鏈整合” ,今年,巨頭們開始買買買了。

巨頭們買買買
併購市場熱鬧起來了。
“安踏收購德國狼爪”、“SKP 要被賣了”、“江南春買了競對”、“同程旅行收購萬達”……
近期,市場上關於併購的新聞層出不窮,而A股上市公司釋出的併購重組案例也持續增加。有資料顯示,今年以來A股釋出的併購重組數量比去年同期出現翻倍式增長。
隨著“併購六條”政策效應不斷釋放,A股併購重組熱度持續攀升。據媒體報道,Wind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有超300家上市公司首次披露併購計劃。
從併購規模看,超十億元甚至百億元的併購案例逐漸增多;從行業分佈看,半導體、電子裝置、機械裝置等領域更受上市公司青睞。
從市場感知來看,今年買方需求也十分旺盛,僅本月,就有至少5家上市公司向我們表示在尋找合適的併購標的。但整體來看,買方普遍設定 “雙硬指標”:一要規模適配,二要業績可測,通常要求有1-3000萬盈利。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從今年A股併購來看,未盈利資產收購案例也在增多,但此類資產多為半導體等戰略新興產業。

在併購市場升溫的背景下,GP角色也正從“被動等待退出”轉向 “主動出擊”,身邊越來越多GP開始著手推動被投專案透過併購等方式實現退出。

“我們當然希望創始人賣掉資產,目前我們也在積極幫創始人尋找合適的買方”,某消費GP向我們坦言。
一位去年與我們交流頻繁的機構負責人也透露:“市場參與者對IPO作為唯一退出渠道的依賴逐步減弱。從LP到GP再到專案方,對併購的接受度和意向明顯提升,甚至有不少LP主動與GP溝通併購退出策略。”
自2024年年初以來,“擺脫對IPO退出的依賴,開啟‘應退盡退’模式”已成為眾多機構關注的核心議題。進入2025年,隨著政策支援力度的加大和市場參與度的提升,多位投資人預測“併購重組”將成為一級市場的新機遇。
併購基金井噴
這兩年,一級市場進入關鍵調整期,行業面臨種種挑戰,但併購市場卻火熱起來。
據我們觀察,除了上市公司、大型產業集團等巨頭買方外,一級市場有大批併購基金湧現,其中不乏併購母基金。與此同時,各地支援併購重組的政策陸續出臺。
4月8日,《廣州市支援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5-2027年)》釋出,提出力爭到2027年,推進不少於60單具有代表性的併購重組案例,圍繞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10家左右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上市公司,培育3-5家有行業影響力的專業併購基金管理人,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併購交易和股權投資市場活躍、併購提質效果明顯、資源配置日益最佳化的區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4月1日,在深圳證監局、市委金融辦指導下,龍崗區舉辦“併購潮湧灣區 創新聚勢龍崗”產融共建併購重組生態大會。會上宣佈與中國銀行AIC等金融機構共建總規模20億元的區級併購基金,該基金為併購母基金。

龍崗金控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區級併購基金聚焦新一代資訊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採取直投+子基金方式運作,旨在透過資本運作支援企業併購重組;並支援上市公司發起設立專項CVC併購基金,橫向整合實現規模化發展,縱向整合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區域內資源整合促進產業叢集化建設。深證併購基金聯盟負責人表示:“龍崗併購基金的‘先參後並’機制,可實現風險隔離,降低企業併購風險,大大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3月28日,《南京市關於支援企業併購重組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釋出,提出依託產業優勢和未來產業方向開展併購重組、發揮國有企業的引領作用、發揮龍頭上市企業優勢作用、支援上市後備企業參與併購重組、支援跨地區開展併購重組、加強對併購重組的金融支援、發展壯大併購重組基金、最佳化市場服務生態、防範併購重組風險等9條具體措施。
在這股併購熱潮中,各地併購基金如雨後春筍般陸續設立,據我們觀察,北京、上海、安徽、陝西、四川等地均已相繼宣佈發起設立併購基金,規模從幾十億到幾百億不等,涉及領域廣泛,涵蓋醫藥、新一代資訊科技等,其中生物醫藥領域居多,而部分併購基金背後LP或發起人則為險資。
據企查查資料顯示:年初,北京京能新能源併購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註冊成立,其背後出資方包括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等。
日前,康橋資本宣佈其首支人民幣醫療健康併購基金已完成首次關閉,基金規模超70億元人民幣,目標規模達100億元人民幣。3月25日,“2025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 盛大開幕,上海產業轉型升級二期基金、國資併購基金矩陣正式啟動。1月21日,全國首個以併購基金為主導的組織 —— 深證併購基金聯盟宣佈成立,規模40億元的併購基金也同步落地。
國元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中國併購市場進入“黃金時代”。從宏觀層面來看,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新一輪寬鬆週期開啟,央國企成為併購重組的重要抓手;二是IPO節奏放緩,一級市場併購退出的上升空間較大;三是我國有望成為全球產業轉移主導者,國內產業投資與併購需求強烈。
不過整體來看,雖然買方需求激增,但真正符合買方要求的標的依然有限。
某企業投資總監坦言:“在當前併購市場中,半導體、AI等新興產業領域為買方重點關注方向,但標的篩選卻面臨顯著的結構性矛盾”。
在他看來:“一方面,具備高成長性的優質企業往往處於高速擴張期,創始人基於長遠發展戰略,對企業控制權高度保留,不願輕易出售;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受限於技術迭代壓力或市場競爭格局,難以滿足買方設定的盈利標準與業績預期,導致符合買方要求的優質標的供給稀缺”。
“現在買專案就像淘金,與我們需求匹配的資產太少了,有合適的標的,歡迎多給我們推一推”,一位新能源上市公司投資併購負責人向我們表示。
有業內人士指出:“如今上市公司參與設立併購基金的邏輯與十年前已大不相同,過去側重於市值管理,而如今更注重產業邏輯。”
當前,併購被寄予厚望,但市場資金端的謹慎態度並未鬆動,併購成功率仍高度依賴於標的資產的質量和估值合理性。這意味著,併購仍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挑戰。
結語
儘管如今併購市場仍面臨不小的挑戰,但隨著各地政策的持續支援以及市場情緒的逐漸回暖,進一步推動併購市場的活躍。
當政策、資本與產業訴求同頻共振,催生出這場“買買買”的新視窗。
可以預見,2025年,“併購”的熱度仍將持續。
對接需求請掃碼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相關文章